簡介
《碎金詞譜》成書於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作者為松滋人謝元淮,全書六卷,總計收錄古代詞樂樂譜一百七十餘闋。它既是一部詞集,又是一部詞樂樂譜資料集,而其價值則更在於後者。全書共四冊,四本書配一個木製套盒。
碎金詞譜》成書於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作者為松滋人謝元淮,全書六卷,總計收錄古代詞樂樂譜一百七十餘闋。它既是一部詞集,又是一部詞樂樂譜資料集,而其價值則更在於後者。
來歷
詞起於唐,盛於兩宋,原本可歌可唱,是一種文學與音樂相結合的綜合藝術樣式,然而,我們現在通常所見的“詞”實際只是其失掉了音樂的“靈魂”之後的乾枯的“軀殼”歌詞,這是我們都很清楚的事情。
那么,詞樂真的已然消亡了嗎,顯然不是。唐末詞樂樂譜至今可見者二,一為姜夔的自度曲與時曲樂譜,凡十七首;一為敦煌曲譜(琵琶譜),凡二十五首。儘管在其刊刻流布的過程中難免錯訛,但畢竟是我們認識唐宋詞樂的直接資料,故可謂彌足珍貴,但可惜數量太少,而《碎金詞譜》則可稱得上是我們認識唐宋詞樂的間接資料。
《碎金詞譜》直接輯自《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以下簡稱《九宮大成》),《九宮大成》的祖本是康熙年間無名氏的《曲譜大成》。唐宋詞樂樂譜原本種類較多,在宋元時尚不稀見,其中南宋時期內府刊行的樂譜總集《樂府混成集》是集大成之作。明末王驥德曾見此書,他在《曲律》卷四中說:“予在都門日,一友人攜文淵閣所藏刻本《樂府大全》(又名《樂府混成》)一本見示,蓋宋元時詞語,即宋詞,非曲譜。止林鐘商一調中所載詞至二百闋,皆生平所未見。以樂律推之,其書尚多,當得數十本。”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二亦收錄此書,云:“《樂府混成集》,一百五冊。”《千頃堂書目》成書於康熙十八年前後,此時《樂府混成集》尚存(或已有闕佚),故《曲譜大成》或於《樂府混成集》多所借鑑。因此,《碎金詞譜》應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唐宋詞樂的音樂特點。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樂譜即使不是唐宋詞樂之原譜,其學術價值亦不應被低估,因為它們都是元明以來“口口相傳”的曲子,儘管在其流傳過程中難免羼入時腔,曲牌與宮調亦已發生變化,但也必有不少直接承傳自唐宋詞樂原譜者,任二北先生在《唐聲詩》中即稱其“未敢不存唐音”。童斐、楊蔭瀏先生研治唐宋樂時也曾於《九宮大成》有所借鑑。因此,《碎金詞譜》是我們研究唐宋詞樂時應予重視的重要資料之一。
《碎金詞譜》的譜字系工尺譜,雖然不是唐宋時期的燕樂半字譜,至今能識者亦已漸稀。劉崇德先生的《碎金詞譜今譯》前不久由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是他在詞曲學領域的又一部專著。該書將工尺譜譯為五線譜,為不識工尺的音樂工作者提供了便利。全書總計整理翻譯古代詞樂樂譜175首,可稱是先生兩年前所著《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校譯》(以下簡稱《九宮大成校譯》)之姊妹篇。這是繼《九宮大成校譯》出版後詞曲學界又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其意義不僅在於一項古代樂譜文獻整理與研究工作的完成,更在於對古代詞曲音樂傳播與普及工作所獲的具體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