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作狂歡

硬作狂歡

《硬作狂歡》收錄了郝建近年的藝術評論,評論對象涉及近年熱門的電影、當下風行的歷史劇、各大小電視台熱播的日劇、來勢洶洶的好萊塢及好萊塢模式的電影等等。這些評論力圖把觀點牢牢地建構於當下的中國語境中,體現了一種真實的批評精神和智力成分。作為舶來品的大眾文化研究與批評曾經長期深陷西方理論的圍城,喪失了本應具有的鮮活生命力,最終脫離了現實的文化語境,成為知識分子站在圍城的牆頭上居高臨下的俯瞰和自說自話的臆想。而郝建則力圖走出圍城,不戴“有色眼鏡”地審視之,以對社會和人性的真誠關注為基本平台,徹底擺脫了理論術語的操練與話語表演。這種價值取向使得他努力引領讀者“走出瞞與騙的大澤”。

基本信息

簡介

商業性的大眾文化在民間中的強勢與在主流媒體和話語中的弱勢是一種弔詭的事實。它承擔著嚴重腐蝕傳統人文精神等罪名,讓人憂心忡忡,然而它繼續生機勃勃繁榮昌盛發展壯大,有人甚至稱商業文化的時代是“眾神狂歡”的時代。郝建稱之為“文化上的錯位強勢”。他看到了繁華熱鬧的“眾神狂歡”中個人的缺席,“在這種狂歡中,我們把預設的趣味當作快感,把機械藝術規範的演繹當作創作,把向中心單一價值觀的驅趕當作是大眾自己的自由選擇。”這種被限制的狂歡實質上是一種美學齊步走,一種團隊精神團體操,一種硬做的狂歡。歌舞昇平的眾神狂歡背後小人物的悲涼與困境依然存在,卻鮮有人關注,文化中的真實境遇被迴避,其中“話語英雄的被閹只是我們民族失語症的典型例證和可見的慘烈意向”。在一個貌似風花雪月的時代,真正的知識分子不會被表層假象所迷惑,他們從流變的社會現實中洞察到動態的危機。《義和團病的呻吟》一文尖銳地指出“在今天,有的歌聲並不能譁眾取寵,卻能在另一邊討到好處。對美滋滋、樂陶陶的人群當頭棒喝,以此追求登高一呼的自我感覺。那是典型的傳統聖哲型知識分子心態。”對應當具備批判精神的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如何利用“迷糊和曲解”真相謀求主流體系認同的現象,郝建不留情面地予以批判,甚至不遺餘力地抨擊和鞭撻,這在《張藝謀的退場秀》中表現得尤為淋漓盡致。

也正是基於一種普世價值觀,他對真正紮根民間的文化卻大張旗鼓地加以弘揚。對好萊塢電影,動輒亂棒相向或痛心疾首都起碼缺乏客觀的態度,與其聲討大眾的追捧,不如反問大眾追捧的原因何在。因為只有破解了強勢文化之所以“強勢”的密碼,才能讓暫時處於弱勢的文化走向強勢。這種態度貫穿在郝建對好萊塢的思考中。好萊塢強勢的“密碼”就在於它對具有普泛意義的商業倫理的尊重和表達。其實與其說郝建是研究好萊塢,不如說他更偏重通過好萊塢電影和它在中國的接受反應,來透視當代中國社會文化的問題。中國現實始終是他的落腳點。

作者簡介

郝建,1954年5月出生,電焊工出身,現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電影、電視及大眾文化理論的研究,業餘參考與電影、電視的創作。出版專著《影視類型學》。編劇的作品有:《緊急迫降》、《雪夜驚情》;電視劇《真空愛情記錄》、《汽車城》、《我不是羔羊》、《衝出絕境》等。

目錄

自序

被遮蔽的大眾

英雄活著,人死了

《英雄》何以成事件

一條自覺的狗

——看《卡拉是條狗》動情動思

底層困境的書寫與覆蓋

——《卡拉是條狗》劇作分析

禁宮中的人造快感

——細看影片《東宮,西宮》

請讓我回家過個年

陳凱歌的美學暴力

荊軻護秦王

——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分裂與美學暴力

張藝謀:肩扛碩果走出“第五代”

張藝謀的退場秀

花粉筆閹割私人動機

——從《一個都不能少》看電影敘事

陸川尋槍,尋找快樂的權力

與活語英雄的聚會

——觀影片《不見不散》

睜開兩眼看嬰兒

——《安陽嬰兒》的熱故事與冷敘述

解讀另類電影

我憑什麼要進電影院?

關於《小武》、《小山回家》的對話

WTO並非中國電影的天生殺手

故事就是綜合國力

——《緊急迫降》編後記

死亡的哲學與普通的法西斯

——觀上影新片《燃燒的港灣》

滾滾紅塵與迴光返照

義和團病的呻吟

向海上舊夢歸何處

入鄉還是要隨俗

廣場藝術:拒絕廟堂

怎么就被自己的話語綁架

說話是艱難而責任重大的事

不要以窮人的名義

將混亂進行到底

水煮“第六代”

養大成人

……

人同此心

肥皂泡中有真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