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礓黑土

砂礓黑土

砂礓黑土是淮河流域平原地區分布很廣的一種顏色較黑的半水成土,也是一種古老的耕種土壤,以安徽淮北平原分布的面積為最大,河南、江蘇和山東等省也有分布,總面積約3 000萬畝。


砂礓黑土不同於我國東北的黑土,有機質含量並不高,只有1%上下。黑土層的形成與過去嫌氣條件下的生物積累,以及長期受水浸漬有密切關係。黑土層經過耕作以後,分化為耕作層、犁底層和殘留黑土層。砂礓即石灰結核,可分為面砂礓、剛砂礓和砂礓盤。面砂礓性脆軟,未完全硬化,一般在70厘米深處出現;剛砂礓性堅硬,一般在1~2米深度內出現,越往下越多(在地下水以上的深度內);砂礓層是堅硬的盤層,一般在3米左右的深處出現。砂礓的形成顯然受地下水位和水質(富含重碳酸鈣)的影響,不過面砂礓的形成,還與土體中碳酸鈣的淋溶澱積有密切關係。
砂礓黑土的質地比較粘,沒有明顯的沉積層理,呈中性至微鹼性反應,土壤上層的石灰一般都被淋溶,所以它的性狀不同於潮土。
砂礓黑土不僅粘粒含量高,而且粘土礦物以交換量大的蒙脫石為主,所以保肥力強。惟由於長期明澇暗漬,加上耕作粗放,對用養結合注意不夠,目前大部分屬於低產土壤。對於砂礓黑土應採取綜合治理措施:首先應及時排除地面積水和根系活動土層內的過多水分,但排水溝不宜過深,否則毛管水上不來,造成乾旱。例如,小麥地的地下水位,可控制在1~1.5米間,大豆、高粱地可略淺些。對旱作適當灌溉,能顯著增產。砂礓黑土地下水質好,有的含有較多的硝態氮,是很好的灌溉水源。為了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應增施農家肥料和種植綠肥(苕子、檉麻、綠豆、草木樨等)。砂礓黑土增施磷肥的效果很好。鉀肥的效果也很好,特別是玉米和小麥。從土宜來說,砂礓黑土上可以適當多種花生,這是由於花生耐澇、耐旱、耐瘠的緣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