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由來編輯
高州石鼓圩是茂名地區較大的農貿市場,其經濟發展素有“小佛山”之稱,每逢農曆二、五、八圩期熙熙攘攘,閒日也人來人往趁圩,好不熱鬧。這裡地名原來叫金墩,那為什麼後來又叫石鼓?當地人流傳著一段民間傳說。
很久以前,這裡是一座方圓十里的高嶺,嶺下是一片平原,有名的“黑泥土,瘦出骨,一斗種,割斗一”的大地,農民過著放下禾鐮無米煮的悲慘生活。有一年發大旱災,用水貴如油,人們三步一拜,九步一跪拜天神,喊著“天公呀,快下雨吧,旱死禾苗餓死人”的泣聲,喊聲傳到南天門,感動了仙人,帶著五面金鼓降落在嶺上,神仙化作一姑娘要人們選一名誠實、勤勞勇敢的小伙子在嶺上,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日擊鼓,喚來雨神,禾苗有救,人有水飲,稻穀豐收,六畜興旺,並在嶺邊成立集市,趕集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火紅,這圩市便取名叫金墩。
不久,五面金鼓響聲傳到當朝的皇帝耳朵里,便派出官兵千里來搶金鼓,那擊鼓的小伙子和當地農民操起鋤頭、扁擔同官兵搏鬥,保護五面金鼓,最後鬥不過皇帝官兵的刀刀槍槍,官兵搶到了金鼓。忽然只聽一聲巨響,一道強光,把皇帝的官兵燒為灰燼,五面金鼓變成了五塊大石,旁邊還留下一張石床、石煲、石碗。人們為了紀念仙人給人帶來的五面金鼓,把此嶺叫石鼓嶺,金墩改名為石鼓圩,並訂為農曆二、五、八日為圩期,把附近一村子定名為石鼓村、石鼓鄉,大躍進年代成立石鼓公社和今天的石鼓鎮。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一些人在石鼓嶺開石放炮,打石建房子,毀去五塊大石和石床、石煲、石碗等遺蹟。
在黨的領導下,當地人民改造石鼓黑泥土,修建引淦河,從高州水庫引水灌良田,從此稻菽千重,人民豐衣足食。今日的石鼓圩,市場的網織、篾織、針織、紡織等手工業成了一特產。手工打鐵到處響叮噹,打出的刨刀、鐮刀、鉤刀、柴刀、菜刀、小刀、鋤頭、方鏟、圓鏟、犁耙等小五金又成了粵西地區一特色。簸箕、炒粿條、糖心茲、煎堆、大鍋狗、小煲粥,牛雜、白切雞是有名的熟食,消費量是茂名農貿市場第一。舊圩,已變成一排排住宅樓房,沿著高州公路直到林保嶺,新建、改擴面積三萬多平方米,形成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石鼓嶺邊一街延伸出高州至湛江公路,使石鼓路通、財通,形成了新的金墩。
地理位置
地址:茂名市高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