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條目:石鼓
拼音:shí gǔ
注音:ㄕㄧˊ ㄍㄨˇ
引證解釋
1.東周初秦國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個,上刻籀文四言詩,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唐·張說《大唐開元十三年隴右監牧頌德碑》:“頌皇靈兮篆石鼓,萬斯年兮群玉府。”
宋·蘇軾《石鼓歌》:“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鬱律蛟蛇走。”
明·郎瑛《七修類稿·事物·古圖書》:“書學之用大矣。篆之獵碣則文石鼓,勒之鼎彝則為欵識,摹之範金則為印章。”
清·趙翼《擬秋獮應制》詩:“盛朝校獵成年例,石鼓岐陽豈足夸。”參見“石鼓文”。
2.鼓形大石。
《漢書·五行志下之上》:“成帝鴻嘉三年五月乙亥,天水冀南山大石鳴,聲隆隆如雷,有頃止……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鳴,有兵。”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鮑丘水》:“南逕燕山下,懸巖之側有石鼓……耆舊言:燕山石鼓鳴,則土有兵。”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 鄴西鼓山東北有石鼓,俗傳石鼓鳴則兵起。”
清·吳偉業《聞台州警》詩之三:“石鼓響來開峭壁,干將飛去出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