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山摩崖造像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區,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如第2號玉皇大帝龕外的千里眼像,眼如銅鈴,似能目及千里;順風耳面貌醜怪,張耳作細聽狀;二像肌肉豐健,筋脈顯露,手法誇張。第7號獨腳五通大帝,左腳獨立於一風火輪上,廣額深目,口闊唇厚,袍帶飛揚,有來去如風之勢。第10號三皇洞現存造像35身,儒雅清秀,衣紋摺疊舒展,手法寫實“人味”多於“神味”。第12號東嶽大帝寶懺變相龕刻像98身,以東嶽大帝、淑明皇后居中,反映出公元10至13世紀(宋代)東嶽世家在道教神系中的突出地位。佛教題材主要有藥師佛龕、水月觀音龕、釋迦佛龕、十聖觀音窟、孔雀明王經變窟、訶利帝母龕等。其中尤以第6號十聖觀音窟最為精美。
石門山石窟,刻於宋代,位於大足縣城東石馬鎮新勝村石門山巔,因其山兩巨石夾峙如門故名。其沿岩造像,共13龕窟,或仙或釋、或諸鬼神、居於一區,皆玲瓏萬狀,鬼斧神工,精妙寡倫。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