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石刻

石鐘山石刻

石鐘山石刻,位於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的石鐘山,碑刻上自唐代魏徽書《遵王之義》四言詩,下至當代郭沫若書《登湖口石鐘山》五言詩,期間一千多年,有蘇軾的《梅蘭竹菊圖》,黃庭堅的《翠蓋龍旗》七律詩,還有翁方綱書寫的蘇軾《石鐘山記》,曾國藩親書上諭及《石鐘山楚軍水師昭忠祠記》等。


鐘山石刻 位於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的石鐘山,不僅風光秀麗,而且留有豐富的文化遺產,石刻文物就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為解讀石鐘山文化的重要工具。
石鐘山碑刻上自唐代魏徽書《遵王之義》四言詩,下至當代郭沫若書《登湖口石鐘山》五言詩,期間一千多年,有蘇軾的《梅蘭竹菊圖》,黃庭堅的《翠蓋龍旗》七律詩,還有翁方綱書寫的蘇軾《石鐘山記》,曾國藩親書上諭及《石鐘山楚軍水師昭忠祠記》等。刀法嫻熟,線條流暢,種類繁多,風格各異,都是碑刻中的珍品。
山上的摩崖石刻以太平天國後期和中華民國初年的居多,彭玉麟的作品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在石鐘山留下的詩文、碑刻,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個高峰,特別是且閒亭前石崖上的“雲根”二字,莊重工穩,遒勁有力。而民國初年的石刻,大多飽含激憤,憂國憂民,如“犧牲救國”、“鐵血鑄成”、“中流砥柱”等,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現如今,石鐘山石刻已經與古樸典雅的建築融為一體,詮釋著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