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別名:石蚯蚓、石龍�(潮汕)、白毛蛇、石祈蛇(南澳)、陰石蕨、白毛蛇(湛江、韶關、始興、連縣、廣州)、南蛇藤、倒吊蛇(惠陽)石上魯箕(典江)、上樹蜈蚣(陽山)、上樹蛇(新豐)。
形態:本品為蕨類骨碎補科陰石蕨屬陰石蕨。本草附生溪邊樹上或石上。全年可采,除去葉和鬚根。分布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
性味:甘、淡、平。
效能:有活血散瘀、清熱利濕的功用。
主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白帶、吐血、便血、尿路感染、肺膿瘍;外用治跌打損傷、癰瘡腫毒等。
單方驗方
1、治風濕關節炎:石蚯蚓、山番各30克,大記羅根、烏鴉(木乞)、吊風濕、白花雞屎藤、海風藤各9克,水煎服。
2、治小便混濁、血尿:石蚯蚓(去毛)、茅根各30克和冬瓜冊,水煎服。
3、治風濕骨痛:石蚯蚓30-50克,配豬骨,水煎服。
4、治風濕骨痛、腰痛:石蚯蚓(多蒸多曬)120克,泡酒1斤,每服15-30毫升,每日1-2次。
5、治咯血、蕁麻疹:石蚯蚓90克,水煎,加白糖,早晚空腹服。
6、治關節痛:石蚯蚓90克,水煎服。
7、治帶狀皰疹:鮮石蚯蚓適量,搗爛取汁,調雄黃少許塗患處。
8、治瘺管:石蚯蚓、白花磨其草、苧麻根各適量,搗爛,外敷患處。
本品內服常用量鮮根30-60克,外用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