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說,唐開元(713-741)間,莆田縣江東村美女江采苹,被唐明皇選入宮,賜封梅妃,倍加寵幸。她的弟弟隨同進覲,封為國舅。回莆田的時候,明皇賜他一部《梨園》,帶回以供宴樂。
過了幾年,有一次江國舅帶了一班梨園子弟晉京為唐明皇獻演,明皇看完戲之後,他風趣地對江國舅說:戲演得很不錯,但美中不足,就是大鼓的聲音太大了,有震耳欲聾之嫌,最好用宮門外的大石獅壓一壓大鼓,那就完美了。
江國舅返鄉後,立即請石匠雕一隻小石獅來壓大鼓。果然美聽多了,所以流傳至今。上述雖是傳說,但關於用小石獅壓鼓的事卻與《太平廣記》卷204《樂二》中《太真妃》條的記載吻合,書中的大意是說,楊貴妃喜歡演奏以玉雕的“磬”的樂器,唐明皇就立即下旨,令人用金鑄了兩隻獅子各重二百斤來壓磬,用以調節音量音色之用,使磬發出的聲音能大能小、可強可弱而悅耳動聽,唐明皇和楊貴妃都非常高興。這段記載非常生動地牽引著它與“石獅壓鼓”的淵源關係。
“篳篥打低嘟”,是指篳篥吹奏的聲音,古人曾用“打低嘟”來形容。因為是模擬音,有時也寫作“打敵嘟”。
在明代莆田文人姚旅《露書》的《風篇》中,說他少年時代,在家鄉戲場看到興化戲演出時用“弁”的頭飾和吹奏樂器的“笛管”。而且書中還有“打低嘟”的記載。但是他不大明白,所以說:“打敵嘟(謂刁囂之難制者),莆田語,不知所解,亦不知所本。徐文長《四聲猿》中有此語。”
莆仙民間“打低嘟”有二種意思:其一是形容夫妻之間爭吵或與別人爭吵都叫做“打低嘟”;其二是莆仙戲中的“打低嘟”既是用來模仿“笛管”的吹奏聲音,又作為替代旋律唱名來唱曲牌腔格的一種簡便方法。
特別是老藝人在排戲時口中吟唱著“打低都”“低打都”就能設計出美妙的表演舞姿來。這種古老吟唱方法的“打低嘟”,還能在明代徐渭作的雜劇《狂鼓史》中的《漁陽三弄》這一齣戲中看到。從姚旅的記述中既可看出“打低都”的淵源之悠久,也說明莆仙戲在明代已很興盛了。
篳篥是莆仙戲的主奏樂器,又稱觱篥或笳管,莆仙戲稱他為“笛管”。它是隋唐時大曲的主奏樂器,篳篥,號稱“眾器之首”。在白居易《篳篥歌》中是用“有如部伍隨將軍”之句來形容篳篥是將軍,其他樂器是小兵小卒。在隋唐時篳篥是竹製的,宋以後是用木為管,以代竹製。(楊美煊)
相關詞條
-
紅桔塔
:以正月初三早五更,大吹大鼓在宮內齊奏莆仙戲傳統三通鑼鼓,石獅壓鼓,接下十音八樂...工藝美術展觀,又有唐代大吹大鼓的韻味;既有“石獅壓鼓”美麗傳說,又有雄偉嘹亮...鐘鼓按梅妃顯位,敲響十三響,接下鳴炮響,大金、大鑼連響,接下石獅壓堂鼓...
民俗介紹 歷史記載 製作規範 製作流程 -
莆仙戲
戲曲簡介莆仙戲是中國現存戲劇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原名 “興化戲”,是在古代“百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莆仙戲源於唐、成於宋、盛於...
戲曲簡介 發展歷史 藝術特色 代表劇目 主要劇團 -
瀋陽地圖
。陵內有莊嚴的正紅門,有生動的石獅、石虎、石馬等,有著名的108蹬台階,有...
自然概況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文物古蹟 民族狀況 -
思茅市
簡介 思茅市思茅市簡介:思茅曾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的驛站。由於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這裡大部分地區常年無霜,是著名的普洱茶的...
簡介 地理位置 現存的野生型古茶樹 民俗文化 名優特產 -
文市鎮
地理環境位置文市鎮地處兩省區三縣交界六鄉鎮之地,位於灌陽縣北部40公里,介於東經111°08′31″~111°18′47″、北緯...
地理環境 建置沿革 鄉鎮概況 行政區劃 經濟發展 -
藍靛廠
吉的醬肉、仁昌的成線鋪、德豐聚的槓房(槓房是專門從事為婚嫁喪娶提供大鼓鑼...,民國時又重修,現存有山門、大殿以及石獅和前人書寫的篆字匾額、撰文石碑...
地名來源 人文歷史 昔日情況 現況 -
白浮圖鎮
蛋卷放在大盤內,入籠用旺火蒸15 分鐘取出,用潔淨白紗布包起,上壓重物...
建制沿革 所轄地區 自然資源 名優特產 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