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燧

石燧,古代一種生火的工具。

石燧是古代一種生火的工具
到了魏晉六朝,已經有以石敲火了。敲石所發的火,叫"石火"。潘岳詩:"煩如敲石火"。劉勰在《新論·惜時》中,曾形容人的短促一生,猶如"石火"。到唐時,敲石取火者更多。柳宗元詩:"夜發敲石火,山林如晝明"。白居易詩:"深爐敲火煮新茶,石火光中寄此身"。
古代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鐵片與石相撞,下面在放著"火絨",當火星落在絨上,燃燒時,再用"取燈"接引,即取得火。火絨,是艾或紙,加以硝水製成,揉之使軟,極易起火。"取燈",北方叫"發燭",以褪皮麻秸做成小片狀,長五六寸,塗硫磺於首,遇火即燃,用以發火。在南方,發燭則用松木或杉木製成。高士奇《天祿識余》中記載:"杭人刻松木為小片,其薄似紙,溶硫磺塗木片頭,作為接火之用。"宋時,民間劈小杉條,並染上硫磺,置之待用,一與火遇,迅即得火,人呼之為"引光奴"。後來一些以此為業者,則呼之為"火寸"。以石敲火之法盛生後,必須有引燃物配合,所以"發燭"、"火寸"等助燃物的行業就逐步發展起來。
光緒初年,火柴還未盛行。當時取火技術又進了一步,用一種叫"火鐮"的工具。這種火鐮,縫皮為包,安鐵為刃內裝火石一片,火絨一團,如果要用火,取火絨豆許,放在石上,再用鐵刃撞擊,能發出火星,頃刻間就得火,是當時吸旱菸者不可離身之物。後來有了火柴,火鏡、火石、火絨等物就逐漸衰落了,最後消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