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魏晉六朝,已經有以石敲火了。敲石所發的火,叫"石火"。潘岳詩:"煩如敲石火"。劉勰在《新論·惜時》中,曾形容人的短促一生,猶如"石火"。到唐時,敲石取火者更多。柳宗元詩:"夜發敲石火,山林如晝明"。白居易詩:"深爐敲火煮新茶,石火光中寄此身"。
古代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鐵片與石相撞,下面在放著"火絨",當火星落在絨上,燃燒時,再用"取燈"接引,即取得火。火絨,是艾或紙,加以硝水製成,揉之使軟,極易起火。"取燈",北方叫"發燭",以褪皮麻秸做成小片狀,長五六寸,塗硫磺於首,遇火即燃,用以發火。在南方,發燭則用松木或杉木製成。高士奇《天祿識余》中記載:"杭人刻松木為小片,其薄似紙,溶硫磺塗木片頭,作為接火之用。"宋時,民間劈小杉條,並染上硫磺,置之待用,一與火遇,迅即得火,人呼之為"引光奴"。後來一些以此為業者,則呼之為"火寸"。以石敲火之法盛生後,必須有引燃物配合,所以"發燭"、"火寸"等助燃物的行業就逐步發展起來。
光緒初年,火柴還未盛行。當時取火技術又進了一步,用一種叫"火鐮"的工具。這種火鐮,縫皮為包,安鐵為刃內裝火石一片,火絨一團,如果要用火,取火絨豆許,放在石上,再用鐵刃撞擊,能發出火星,頃刻間就得火,是當時吸旱菸者不可離身之物。後來有了火柴,火鏡、火石、火絨等物就逐漸衰落了,最後消失。
相關詞條
-
燧
suì。 燧,中國古代取火的工具,有金燧、木燧之分。金燧取火於日,木燧取火於木。根據我國古籍的記載,古時常用“夫燧”、“陽燧”(實際上是一種凹面鏡,因用...
名詞詞性 意義出處 動詞詞性 意義出處 古代釋義 -
馬燧[唐代中期名將]
馬燧(726年-795年9月4日 ),字洵美。汝州郟城(今河南郟縣)人,祖籍右扶風(今陝西興平)。唐代中期名將。 馬燧少時博覽群書,又攻兵書戰策,多謀略...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個人作品 人物評價 軼事典故 -
董燧
董燧(1503-1586),江西省樂安縣流坑人,明代理學家,學者。為流坑董氏第二十二世,文肇·淳派胤 昂房人,明代進士、監察御史董時望之孫。董燧於嘉靖十...
人物簡介 人物軼事 人物功德 相關介紹 人物著作 -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號牧庵,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 元朝文學家。官翰林學士承旨、集賢大學士。能文,與虞集並稱。所作碑誌甚多,大都...
人物生平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主要成就 曲選 -
戴家燧
戴家燧 筆名稼穗。1937年1月生於鎮江。作家,高級工程師。先後從上海市培賢國小和建設中學畢業。大學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先後從事過中專學校教...
獲得成就 社會兼職 專業論文 個人作品 -
燧皇
在遠古蠻荒時期,人們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 人們感到了火的可貴,他們揀來樹枝,點燃火,保留起來。 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著了,火燃盡了樹枝,熄滅了。
-
燧明國
古書所載“燧明國”,僅僅是中國上古時代的一個氏族部落而已,是後人對於“燧明部落”的形象稱謂。 傳說,燧人氏建立了“燧明國”,遺址位於現在的黃河下游的河南...
遂明國 燧明人 鑽木取火 -
朱高燧
朱高燧(suì),明太祖孫,明成祖第三子。洪武十六年十二月生於北平,祖籍鳳陽。為朱棣與皇后徐氏之子。永樂二年(1404年)進封趙王。尋命居北京,詔有司,...
生平經歷 家庭成員 趙王世表 藝術形象 -
熸燧
jiān 熸燧 已熄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