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湫街道

石湫街道隸屬於南京市溧水區,位於溧水區西南部,面積128.3平方公里,轄6個居委會、8個行政村,總人口5萬,素有“刀具之鄉”、“鍛造之鄉”的美譽距離南京祿口國際機場8公里。東鄰溧水城區,南臨石臼湖,西依西橫山脈,北靠江寧區,交通十分便利。。著重發展休閒觀光、旅遊度假、商貿、建築產業。

地理環境

石湫街道 石湫街道

石湫街道位於南京市溧水區西南部,南臨石臼湖,北連江寧區,西鄰安徽省當塗縣博望鎮。位於“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區域”——溧水區西南部,是溧水區的工業重鎮。

石湫街道地處長江以南,全鎮屬於丘陵地區,耕地和山地面積分布合理。全鎮屬於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年降水量1037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077.4小時。年平均氣溫15.5℃。年平均無霜期211天。年平均風速2.3米/秒。地勢高、地耐力強,區內地殼穩定,無晚期活動構造。以粘土為主,呈弱鹼性。

歷史沿革

石湫鎮 石湫鎮

1952年石湫區政府駐石湫集鎮,1956年8月撤區並鄉後為石湫鄉,1958年9月改公社(1962年8月—1966年2月分設橫山公社),1979年改建石湫管理委員會,1984年3月改鄉。

1996年,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湯莊、社東、官塘、桑園蒲、山南、橫山、端秦、陸家、獨山、石湫、蟹塘、太平、前村、亭山、九塘、西大、上方17個行政村。

1999年6月8日,撤銷石湫鄉,設立石湫街道;面積68.25平方千米,總人口3038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27人,轄2個居委會、15個行政村,225個村民小組。

1999年11月,撤銷明覺鎮,併入石湫鎮。2000年末,面積115.06平方千米,總人口4851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710人,轄2個居委會、22個行政村(其中4個行政村增掛居委會名稱),391個村民小組。

2003年,轄石湫壩、明覺寺2個社區和塘竇、社東、桑園蒲、橫山、石湫、蟹塘、九塘、上方、同心、三星、向陽、東泉、明覺、光明14個行政村。

石湫鎮 石湫鎮

註:原【明覺鎮】原溧水縣轄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西與安徽省博望鎮交界,南臨石臼湖,距縣城22千米。

1956年8月為明覺鄉,1958年9月改公社,1984年3月改鄉,1990年3月改鎮。

1996年,面積47.5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西莊、同心、三星、向陽、東旺、東泉、明覺、光明、武、錦華10個行政村和明覺1個居委會。

1999年,面積46.82平方千米,總人口1836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43人,轄1個居委會、8個行政村,67個自然村,8個居民小組、150個村民小組。

2018年5月15日,江蘇省政府關於調整南京市溧水區的批覆(蘇政復〔2018〕30號),設立溧水區石湫街道。以原石湫鎮的石湫、塘竇村、明覺、光明、蟹塘、社東6個居委會和東泉、向陽、三星、同心、桑元蒲、橫山、九塘、上方8個村委會區域為石湫街道行政區域。石湫街道辦事處駐石湫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新河北路158號。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底,石湫街道轄6個居委會:石湫、塘竇村、明覺、光明、蟹塘、社東,8個村委會:東泉、向陽、三星、同心、桑元蒲、橫山、九塘、上方。

交通

寧高(南京-高淳)、寧杭(南京-杭州)、寧馬(南京-馬鞍山、黃山)等3條高速公路,塘銅路、老明路、鎮江-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石湫等高等級公路穿鎮而過,40分鐘可達南京港新生圩港區。南京捷運S9號線已於2017年12月30日正式運營,石湫街道境內有石湫站、明覺站。

經濟

綜述

石湫街道是屬於典型的後發發展的鄉鎮,2004年實現GDP7.5億元,初次躋身南京市50強。石湫街道2007年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27億元,同比增長29.3%,完成財政收入2887萬元,同比增長63.2%。

第一產業

石湫街道著重開發運作生態觀光農業,形成“四個萬畝”:萬畝特種水產;萬畝意楊;萬畝苧麻;萬畝蠶桑。石湫是名符其實的魚米之鄉,聯合國糧農組織在本鎮投資開發精養漁池2200畝,是南京市菜藍子工程基地之一。

第二產業

石湫街道已經初步形成6大類特色企業集群:冶金設備及其配件製造業;成套屠宰設備製造;五金(防爆)工具製造;刀具製造;鍛件製造。

第三產業

石湫街道 石湫街道

石湫街道著重發展休閒觀光、旅遊度假、商貿、建築產業:成立江蘇廣電石湫影視基地公司,啟動影視基地一期工程建設。五大風景觀光區(石臼湖、西橫山、小茅山、老虎山和環山河)初具雛形;西橫山農家樂、環山河農家樂等休閒觀光旅遊項目正在建設;生態旅遊開發區——小茅山景區的“琛嶺神燈”(中山八景)已成型。南京南郊別墅區——西橫山別墅區等待開發。擁有占地12000平方米的刀具市場、占地8000平方米的水產品交易市場、占地5000平方米的明覺工貿區。

社會

石湫街道有高校2所: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溧水校區、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溧水校區。

截至2013年,石湫街道有幼稚園(班)15所,國小2所,中學2所,成教中心校1所。人口出生率年均為5.8‰,計畫生育率達98.8%。衛生院2所。新農保參保農民達1.8萬人;低保、五保家庭、優撫對象等全部無障礙進入新農合,新農合參保農民達3.4萬人,基本實現全覆蓋。

旅遊

石湫街道古蹟眾多。上方寺千年古銀杏,至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魏家祠堂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磚木結構,樑柱雕刻精美,古樸典雅;石湫“鐵畫”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2005年被評為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景點簡介圖片
永壽寺塔永壽寺塔位於溧水西北,秦淮河畔,建於明代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清順治五年,永壽寺內有僧眾近百人,為溧水城內第一大剎。
永壽寺塔 永壽寺塔
天生橋、胭脂河胭脂河是明朝朱元璋為溝通江浙漕運而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南通石臼湖,北連秦淮河,全長7.5公里。天生橋橫跨兩岸,橋寬9米,長34米,厚9米,橋面高36米。沿岸奇峰倒掛,怪石高懸,素有“江南小三峽”之美譽。
天生橋 天生橋
蒲塘橋蒲塘橋始建於明正德三年(1508年)春二月,落成於正德七年(1512年)冬十月。 該橋為多孔連續性拱橋。凡九瓮,長91.3米,淨寬5.7 米,是一座坦拱橋。
石湫街道 石湫街道
石臼湖石臼湖歷史悠久,湖面廣闊,是蘇皖邊境的魚米之鄉,自然風光美麗,水產資源豐富。 石臼湖南面通宣、郎、廣,西到蕪湖進長江,北過天生橋進秦淮河到南京。
石臼湖 石臼湖
石湫影視基地江蘇廣電石湫影視基地,北起溧塘水庫,西倚西橫山脈,南至桑園蒲—塘竇公路,東臨塘竇—銅山公路,總面積近3萬畝。以橫山水庫、桃花水庫、獨山水庫和溧塘水庫為四個中心點,向周圍擴散延伸。項目由江蘇廣電集團、南京日報報業集團、石湫機場科技工業園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由張藝謀執導的《金陵十三釵》正是拍攝如此,同是這也是石湫影視基地接拍的第一部電影。
石湫影視基地 石湫影視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