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相傳石淙原名“石冢”,因晉高祖石敬瑭逝葬於此而得名,1922年石冢太君堂失火,死傷甚眾,故易名“石淙”。1949年10月,建立石淙鄉。1958年10月,建立公社,石淙屬善璉公社。1961年5月,調整公社規模,建立石淙公社。1984年2月,公社撤銷,建立石淙鄉。1993年12月15日,經省民政廳批准同意,將石淙鄉改為建制鎮,以原鄉的行政區域為鎮的行政區域,實行鎮管村的體制。
大事記
1987年7月,鎮人民政府投資22萬元,建造一所郵電大樓,全省鄉鎮級首家安裝了200門程控自動電話,改善了通訊條件。1990年10月6日,投資110萬元,3.611公里新(溪)石(淙)公路建成通車。1991年9月29日,鎮農機水利站被中央農業部農機司命名為全國先進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1991年,鎮村工業產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1992年5月3日,被省農業廳命名為浙江省首批噸糧田工程建設先進鄉鎮。1993年3月,經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管理局批准,石淙太君廟為宗教活動場所;1993年,被中共湖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湖州市“十強鄉鎮”;同年12月15日,經省民政廳批准,撤鄉建鎮。1995年11月28日,石淙鎮郵電通訊大樓1000門3688程控電話全球開通。1997年1月16日,占地6203平方米,建築面積4524平方米,設有200多個攤位,可容納2000多人交易的石淙綜合農貿市場竣工並交付使用。
多方發展
建造鎮文化中心樓
投資108萬元,新建了一座文化中心活動樓,建築面積達1000平方米,設有500個座位的影劇院、400平方米的圖書借閱兼排練、展覽、書畫、檯球、電子遊戲房、電視錄像放映室等綜合活動室,結束了鎮歷年來無文化活動場所的歷史。
【加快交通建設步伐】1998年冬,發動全鎮人民,投入18萬工勞動積累工,修建了村級公路土路基,為石淙成為交通發達鎮打下良好基礎。
經濟發展
2011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達到6.8億元;工農業總產值預計為23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1.2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年銷售收入2000萬以上)總產值4.22億元,銷售收入4.22億元。農業總產值、農民人均純收入和財政收入分別預計為1.8億元、14500元和3000萬元,同比2007年分別增長87.5%、57.5%和52.3%。五年來,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始終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不動搖,充實專職招商人員,完善招商引資網路和招商引資考核辦法,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緊盯大、好、高項目不放。五年累計實到市外內資1.7865億元,實到外資293.75萬美元。其中,2011年完成實到市外內資5000萬元,實到外資230萬美元。成功引進總投資超3000萬元的內資項目5隻,總投資1000萬美元的外資項目2隻。這是我鎮有史以來招引項目最多、投資最大的五年。
投入水平不斷增強。堅持“項目為王”的理念,不斷加大工業投入水平,狠抓重點項目推進,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在經濟總量增加的同時注重經濟質量的提升。五年共實施了鎮重點項目67隻,其中工業項目49隻,累計完成工業性投資6.09億元。特別是江南恆盛、德佳毛紡、石淙印染、萬事美紡織、三印煉染等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傳統行業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全鎮工業企業不斷做大做強,2011年新增規模企業(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5家。
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五年來,始終立足實際抓最佳化,圍繞“高效、優質、生態”發展方向,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發展布局,推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發展,創建了“池淙寶”龜鱉、“玉蘭牌”湖筆等品牌,實現農業品牌零的突破。進一步做精龜鱉產業,發展其他特色產業,形成以龜鱉養殖為主導,羅氏沼蝦繁育、黑魚養殖、黃顙魚養殖等並舉,畜禽養殖、蔬果種植等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龜鱉產業形成以“池淙寶”龜鱉專業合作社為中心並惠及全鎮的養殖基地,2011年龜鱉產值達1.2億元。全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達到7家,累計完成土地流轉面積7586畝,每年勞動力培訓均完成全年計畫,農民增收步伐不斷加快。
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五年累計完成砌石護岸4.28公里,河道清淤89公里,標準堤建設111.8公里,基本完成了“小農水”改造建設,進一步改善和提高了農業生產條件和防汛能力。“以養代管”的河道長效保潔模式在全市推廣。完成了總投資468萬元的萬畝低產田改造項目,全面完成石淙村1505畝的“省級糧食功能區”建設,成功創建省級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進一步加強國土管理,成立鎮國土所,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加大土地開發力度,累計完成土地復墾230多畝。
石淙鎮龜鱉養殖面積達1374畝,其中室外龜鱉養殖面積1000畝,溫室養殖面積374畝(溫室大棚450隻),從事龜鱉養殖農戶391戶。去年,全鎮龜鱉產量2660噸,產值7182萬元,占全鎮農業產值的60%。今年,全鎮預計龜鱉產量3000噸,產值8400萬元,帶動飼料經營產業銷售額2360萬元。經該鎮農業部門對近3年的溫室及外塘養殖戶效益的測算,平均每畝獲利可別離達3萬元和6000元左右,遠遠超出傳統農業的畝產收益。
組建農民技術協會
為進一步推進全鎮農業市場化、專業化、現代化,切實解決廣大農民對先進適用技術、優高品種和市場供求等信息的迫切需要,吸收113名種養殖能手和農業生產技術輔導員、行銷大戶等組建鎮農民技術協會。
一方特色
一方名產 石淙蠶花
相傳,蠶花娘娘是蠶絲的發明者,而蠶花是蠶花娘娘的化身,戴著蠶花養蠶,能取得蠶花二十四分的好收成,因此在農家的蠶室里、蠶匾上、蠶農的頭髮上插滿了蠶花。蠶花的製作者均是道地的蠶農,先將春花紙、皺紙染成五顏六色,剪成花葉狀,再由花芯子開始,由內而外,在柴須做成的梗子上,包上一層一層的紙制綠葉,結紮成花狀而成。現在,普遍採用絢麗多彩的染色尼絲紡代替春花紙、皺紙,花梗子則由鉛絲代替柴須,使製成的花不易褪色,不易折斷。每年清明節前後,蠶農們紛紛取出扎了近一年的蠶花,帶往蠶花聖地含山,滿足含山、練市、新市、桐鄉等地蠶農的需要。
一方名村 銀子橋村
銀子橋村位於鎮南1.5公里處,村辦企業興於80年代初,先後創辦了冷鑄軋輥廠等8家企業,冷鑄軋輥產品1990年經省冶金局專家鑑定,認定產品合格,並填補浙江省空白,鑑定後開始批量生產,通過1991~1995年技改和投資,使軋輥產品上規模、上等級,向科技方向發展,產品從冷鑄軋輥1個品種、7個規格發展到現在的冷鑄軋輥、球墨軋輥、無限軋輥三大系列、20多個品種,深受上海、江蘇、福建、安徽、江西及本省各地客戶的青睞。
一方風情——九月十六太君廟廟會
石淙有一太君廟,原稱太均廟,是北宋兵馬都監陸圭的神廟。陸圭任安徽泗州縣兵馬都監,賑糧救饑民,相傳陸圭開鹽船至石淙,在姚家入贅,生顯濟、通濟、永濟三女。這三個女兒,是浙北、蘇南婦女兒童的保護神,封神為“三台太均”,尤其是三女兒永濟,是婦女求子的太均神,據說向永濟許願求子,甚是靈驗,永濟生日是農曆九月十六,為了表示對永濟的敬仰和感激,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十六,江浙滬一帶的善男信女聚集於石淙太君廟,舉行盛大的廟會,內容有打蓮花、扎臂香、台閣船、拜香司等活動。
石淙鎮龜鱉養殖面積達1374畝,其中室外龜鱉養殖面積1000畝,溫室養殖面積374畝(溫室大棚450隻),從事龜鱉養殖農戶391戶。去年,全鎮龜鱉產量2660噸,產值7182萬元,占全鎮農業產值的60%。今年,全鎮預計龜鱉產量3000噸,產值8400萬元,帶動飼料經營產業銷售額2360萬元。經該鎮農業部門對近3年的溫室及外塘養殖戶效益的測算,平均每畝獲利可別離達3萬元和6000元左右,遠遠超出傳統農業的畝產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