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解鈴還需系鈴人,為了化解中國目前面臨的石油價格波動風險,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以更加市場化的手段來管理中國石油價格,即建立自己的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場體系。本書所要建立的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場體系,是這樣一種價格形成機制,該機制使得石油金融衍生品的價格波動,及時傳導到石油現貨市場上,成為現貨價格的基準價格或參考價格;同時,通過衍生品市場的預期傳導機制,現貨交易價格也將通過石油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者的理性預期傳導到衍生品市場上,並綜合社會各界因素,形成衍生品市場價格的波動,真實地反映未來現貨市場供需情況的變化,發揮石油衍生品市場發現價格、穩定價格、迴避價格波動風險的作用。
本書還設計了以成為亞洲能源衍生品交易中心為目標的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場價格體系的戰略規劃,以長期保障作為石油消費大國的中國的利益,保障國家的石油安全。正如計算機內的快取可以保障計算機運行安全、穩定、高效一樣,建立自己的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場將對管理中國石油價格波動風險,提高中國市場經濟運行效率意義重大。
本書所作出的創造性工作及意義,在相應章節的總結部分以及第7章結論部分已做了論述,在此處作一簡要概括。
作者簡介
劉敏,1975年5月生於安徽省蚌埠市,2002年1月於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產業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8年1月於上海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期貨貿易、流通產業組織等。近年來,主持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廳課題研究各一項,參加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研究一項,參加省、市級各類橫向課題研究十餘項,發表論文多篇。
書摘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市場,不斷上漲的石油價格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國際上,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場特別是石油期貨市場在國際石油定價機制中的影響越來越大,世界石油價格均以交貨前後一段時間的期貨市場價格為基準定價,這個參照的基準價都是各地有影響的期貨交易所場內交易的石油期貨品種價格,而亞洲至今沒有成功的石油期貨市場,這對中國,以及亞洲其他的新興石油消費國都是極為不利的。
從1998年開始,改革之後的中國石油價格體系脫離了計畫經濟的約束,以美國標準的普氏報價系統公布的新加坡市場價格為基礎來確定。但是,作為一個壟斷性的行業,中國石油價格仍然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導致目前的石油定價機制存在諸多弊端。為應對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保障中國石油市場安全和國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中國迫切需要發展並利用自己的石油衍生品市場,將衍生品市場價格作為本國石油交易甚至是亞洲石油交易的定價基準。
基於以上的考慮,本書以價格波動為研究核心,試圖通過石油金融衍生品價格波動的研究,探索衍生工具發現價格、穩定價格、迴避價格風險的作用,因此,本書分別進行了石油衍生品市場價格波動與石油現貨市場價格關係的研究,衍生品市場價格波動的規律和風險管理研究,並在本書的最後提出了管理中國石油價格波動風險的思路和方案,那就是建立中國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場,讓這個市場發揮石油交易定價中心的作用,將現貨價格波動的風險轉移到衍生品市場上。
石油交易所對價格波動的風險管理,主要反映在期貨契約設計÷上面,本書採用實證研究與案例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以一個創新的i契約設計為例,來看交易所契約設計的具體內容對價格波動風險的控制作用。鑒於紐約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燃料油品種的聯動性越來越強,如果投機者採用傳統的套利方法進行套利投機,則投機者操作涉及兩個市場,兩筆交易,資金量大,加之投資者對國外市場又不熟悉,因而風險比較大。由此,本書設計了燃料油期貨跨市套利契約。本研究利用歷史數據,從兩個市場的價差中尋找規律,確定合理的契約乘數、保證金、漲跌停板等契約設計中的重要數據,通過歷史收益模擬可以看出,契約設計是較為合理的。此契約設計不僅提供了一種避險方法,而且契約的價值低,操作方便,如果得到市場的推廣,必將受到套保者和投機者的歡迎。從契約的具體交易上來看,本契約設計還有待在實際運用中進一步測試、完善。
……
目錄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及原因分析
第3章 國際石油價格形成機制
第4章 基於神經網路的石油期貨價格波動研究
第5章 石油金融衍生品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管理
第6章 管理中國石油價格波動風險
第7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