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林場

石河林場

林場現有職工147人,幹部23人,技術人員16人。有綜合加工廠3處,苗圃1處,林蛙人工養殖場1處。固定資產50萬元,年產值150萬,利潤70萬元。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為小興安嶺南坡余脈的蒙古爾山西南坡,屬於低山丘陵地帶,地貌特點為北高南低,地形起伏較大,海拔高度在126—668米之間,平均坡度15度。
水系:為松花江水系,有3條河流流入松花江,一條在蒙古爾山西南坡;一條為土門嶺與劉家溝之間;另一條為駱駝山河流。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乾燥寒冷,夏季高溫多雨,春秋涼爽,年平均溫度3℃,極端最高氣溫35℃,最低氣溫-40℃,年≥10℃的積溫2500℃,年均降水量593毫米,無霜期120—130天。
土壤:主要為暗棕壤,分3個亞類,即典型暗棕壤、白漿化暗棕壤和原始暗棕壤。主要是典型暗棕壤,有少量的沼澤土和草甸土。
植被:屬小興安嶺——張廣才嶺亞區。主要喬木樹種有黃鳳梨、水曲柳、胡桃楸、椴樹、柳樹、榆樹、色樹、山楊、白樺等,灌木和藤本植物有三棵針、毛榛子、獼猴桃五味子、平榛子、刺五加、丁香、忍冬等,草本植物主要以羊胡草、苔草、地榆、木賊、蚊子草等為主。其中,中草藥有五味子、三棵針、柴胡、刺五加等;菌類有榆黃蘑、元蘑、榛蘑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兔、狼、獾、野豬、狍子、狐狸、山雞、飛龍、野鴨、林蛙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現有職工147人,幹部23人,技術人員16人。有綜合加工廠3處,苗圃1處,林蛙人工養殖場1處。固定資產50萬元,年產值150萬,利潤70萬元。施業區內以農業人口為主,分布著17個自然屯,農林交錯,總人口19000人。南北有3條鄉級公路,東西有省級哈羅公路,形成交通網路。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8557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8292公頃,森林總蓄積655490立方米。未成林造林地298公頃,無林地265公頃,苗圃4公頃。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5898公頃,蓄積52128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73.8%和79.5%。主要林分類型有柞木林面積1702公頃,蓄積145232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28.8%和27.9%;山楊、白樺面積980公頃,蓄積10780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6.7%和20.7%;軟闊混交林面積2648公頃,蓄積22508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44.9%和43.1%;硬闊混交林面積568公頃,蓄積43168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9.6%和8.3%。
人工林面積2092公頃,蓄積13421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26.2%和20.5%,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林1368公頃,蓄積10260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65.4%和76.4%;紅松林面積306公頃,蓄積1224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14.6%和9.2%;樟子松林面積418公頃,蓄積1937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20%和14.4%。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5832公頃,占林業用地70.3%。其中區劃界定重點公益林面積2908公頃,占林業用地35.1%;區劃界定一般公益林面積2924公頃,占林業用地35.2%。區劃商品林總面積2426公頃,占林業用地29.7%。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自1963年建場以來,累計為國家生產商品材20萬立方米,年生產木材5000立方米,經更新造林形成的人工林2086公頃,每年育苗4公頃,產成苗80萬株,品種有落葉松、樟子松、雲杉、紅松、楊樹苗等。
木材加工廠3處,年加工木材3000立方米,品種有板方材、家具板、地板塊及各種民用木料,年創利潤10萬元。
農業基地30公頃,養牛基地1處,魚塘3處,林蛙養殖場1處,年創利潤20餘萬元。
林場有各類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其中辦公樓480平方米;民用建築萬餘平方米。有汽車2台,防火風力滅火機8台,防火瞭望塔1座,對講機6部,油鋸、割灌機等林業機械,有有線電視、電腦、電話等設備。
發展方向
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以生態林建設為基礎,積極營造用材林,加快人工林培育和利用。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在實施全方位的分片管護經營的同時,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藥材、養殖林蛙等項目。
發展項目
到2010年,劃為重點生態林面積2908公頃,10年中,累計管護面積27750公頃。管護一般生態林2924公頃,森林撫育1000公頃。劃出1700公頃作為商品林,加大投入,集約經營,以滿足木材市場需求。開發實木家具及辦公用具;利用邊角廢料加工菜板。建風力發電站;修建森林旅遊、度假等多種功能的森林公園;建林蛙養殖場1處,年產成蛙1萬隻,在5年中擴大發展到年產林蛙5萬隻。
林場場長:江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