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石氏傷科在海內外享有著廣泛的影響。第一代石蘭亭融傳統武術整骨手法與中醫內治調理方法於一爐,1880年懸壺上海,開創石氏骨傷學派。第二代石曉山吸納前賢之說,總結實踐經驗,充實發展了石氏學術內涵,形成了頗具特色的骨傷診療方法,使石氏聲譽鵲起。第三代石筱山、石幼山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積累,進一步豐富完善了石氏骨傷學術,收徒授業,桃李滿園。第四代石仰山、石印玉、石鑒玉等繼承家學、兼收並蓄,力求創新,融石訓與新知於一體,把石氏傷科又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診治研究
現在石氏傷科以專病診治研究為重點,深入挖掘中醫傷科精華,不斷拓展石氏傷科的學術內涵,先後開設了頸椎病、骨質疏鬆症、腰腿痛、骨折遲緩連線、老年性骨關節病等,六個專病專科特色門診,分別由石氏門徒邱德華、李浩鋼、楊力信、吳軍毫、王敖明等主持。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石氏傷科得到長足發展,譽滿海內外,成為我國傳統醫學的一枝奇葩,江南傷科的一大流派。目前,黃浦區成立了石氏傷科研究室,並以其為科研基地,建立了多個科研小組,不斷地對石氏傷科歷史淵源、學術理論、診治特色、系列藥品等進行了研究與開發,從而被確立為首批上海市領先特色專科,取得了累累碩果。閘北區中心醫院是其傳承基地之一
醫術體系
特色理論
在理論上,石氏傷科倡導“十三科一理貫之”的整體觀念,強調氣血兼顧,內外結合,創立了“三十二字治病思想”:以氣為主,以血為先;筋骨並重、內合肝腎;調治兼邪,獨重痰濕:勘審虛實,施以補瀉。
特色診治
在診治上,石氏傷科在診治上強調:筋骨損傷,三期治療;內傷症治,須辨臟腑氣血;陳傷勞損,審因度勢,在治療立法上注重隨證施治,形成了治療各種骨傷疾病的治療原則。
特色手法
在手法上,石氏理傷注重內外兼顧,整體調治。善於以損傷為主結合體質、兼邪,辨證施以內服藥,也擅長用巧勁正骨上骱,強調“穩而有勁、柔而靈活、細而正確”的準則,總結十二字為用,即“拔伸捺正、拽搦端提、按揉搖抖”。
特色用藥
在用藥上,在方藥運用上重視方隨證變、藥隨病異並通過長期的實踐積累總結出了三色敷藥、消散膏、麒麟散、新傷續斷湯、牛蒡子湯、調中保元湯、石氏傷膏、骨密靈、逐痰通絡湯等一系列名方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