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名中醫治病囊集石筱山石仰山卷

論一、祖國傷科醫學發展概略(一)傷科醫學的歷代發展概況(二)傷科醫學的基本理論概要二、石氏傷科考略(傳略)(一)石氏傷科肇始者石蘭亭(二)石氏傷科奠基者石曉山(三)石氏傷科發展者石筱山、石幼山(四)石氏傷科拓展人石仰山三、石氏傷科學術體系(一)石氏傷科的理論特色1.氣血兼顧,以氣為主,以血為先2.筋骨並重,內合肝腎3.調治兼邪,獨重痰濕4.勘審虛實,施以補瀉(二)(三)石氏傷科的手法特色1.石氏手法要點2.正骨手法舉例3.上骱手法舉要4.關於傷筋與理筋手法(四)石氏傷科的用藥特色1.藥的配伍2.藥對套用3用藥要略第二章 案一、石筱山醫案(一)骨折與脫臼1.治略2.醫案選要(二)傷筋1.治略2.醫案選要(三)內傷1.治略2.醫案選要(四)陳傷勞損1.治略2.醫案選要(五)雜病1.雜證附餘2.醫案選要二、石仰山醫案(一)頭部1.頭部內傷2.腦外傷3.腦震傷(二)軀幹1.頸椎病2.胸椎壓縮性骨折3.胸脅迸挫傷4.腰椎間盤突出症5.腰椎管狹窄症6.腰肌勞損(三)上肢1.肩關節脫位2.肩關節周圍炎3.肘關節粘連症4.尺撓骨遠端骨折(四)下肢1.髖關節軟組織挫傷2.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3.髕上滑囊血腫4.腓腸肌損傷5.脛前中段軟組織損傷(五)其他1.骨質疏鬆症2.會陰部軟組織挫傷第三章 方一、內服方(一)麒麟散(二)柴胡細辛湯(三)天麻鉤藤湯(四)新傷續斷湯(五)鮮金斛湯(六)牛蒡子湯(七)調中保元湯(八)接骨片(九)痰瘀阻絡湯(十)骨密靈(十一)骨密膠囊(十二)椎脈回春湯(十三)胸脅內傷方(十四)溫經強腰湯(十五)理氣固腰湯(十六)益腎健腰湯(十七)逐痰通絡湯(十八)益氣養經湯二、外用藥(一)三色敷藥(二)紅玉膏(三)三黃膏(四)黑虎丹(五)桂麝丹(六)接骨丹(七)損傷風濕膏(八)陽和痰核膏(九)碧玉膏(十)鐵扇散(十一)金槍膏(十二)石氏傷膏(十三)傷筋藥水(十四)熏洗劑(十五)風濕熱敷藥後記

作品目錄

目錄
第一章 醫 論
一、祖國傷科醫學發展概略
(一)傷科醫學的歷代發展概況
(二)傷科醫學的基本理論概要
二、石氏傷科考略(傳略)
(一)石氏傷科肇始者石蘭亭
(二)石氏傷科奠基者石曉山
(三)石氏傷科發展者石筱山、石幼山
(四)石氏傷科拓展人石仰山
三、石氏傷科學術體系
(一)石氏傷科的理論特色
1.氣血兼顧,以氣為主,以血為先
2.筋骨並重,內合肝腎
3.調治兼邪,獨重痰濕
4.勘審虛實,施以補瀉
(二)
(三)石氏傷科的手法特色
1.石氏手法要點
2.正骨手法舉例
3.上骱手法舉要
4.關於傷筋與理筋手法
(四)石氏傷科的用藥特色
1.藥的配伍
2.藥對套用
3用藥要略
第二章 醫 案
一、石筱山醫案
(一)骨折與脫臼
1.治略
2.醫案選要
(二)傷筋
1.治略
2.醫案選要
(三)內傷
1.治略
2.醫案選要
(四)陳傷勞損
1.治略
2.醫案選要
(五)雜病
1.雜證附余
2.醫案選要
二、石仰山醫案
(一)頭部
1.頭部內傷
2.腦外傷
3.腦震傷
(二)軀幹
1.頸椎病
2.胸椎壓縮性骨折
3.胸脅迸挫傷
4.腰椎間盤突出症
5.腰椎管狹窄症
6.腰肌勞損
(三)上肢
1.肩關節脫位
2.肩關節周圍炎
3.肘關節粘連症
4.尺撓骨遠端骨折
(四)下肢
1.髖關節軟組織挫傷
2.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
3.髕上滑囊血腫
4.腓腸肌損傷
5.脛前中段軟組織損傷
(五)其他
1.骨質疏鬆症
2.會陰部軟組織挫傷
第三章 醫 話
一、“氣為主血為先”療傷痛
二、補陽還五,力克腰痛
三、關節粘連,巧用“芍甘”
四、內傷疾患,擅用柴胡
五、痰瘀相兼,地鱉龍合
六、治療痹症,喜用黃芪
七、四藥合參,巧治宿瘀
八、健脾益腎,話說接骨
第四章 醫 方
一、內服方
(一)麒麟散
(二)柴胡細辛湯
(三)天麻鉤藤湯
(四)新傷續斷湯
(五)鮮金斛湯
(六)牛蒡子湯
(七)調中保元湯
(八)接骨片
(九)痰瘀阻絡湯
(十)骨密靈
(十一)骨密膠囊
(十二)椎脈回春湯
(十三)胸脅內傷方
(十四)溫經強腰湯
(十五)理氣固腰湯
(十六)益腎健腰湯
(十七)逐痰通絡湯
(十八)益氣養經湯
二、外用藥
(一)三色敷藥
(二)紅玉膏
(三)三黃膏
(四)黑虎丹
(五)桂麝丹
(六)接骨丹
(七)損傷風濕膏
(八)陽和痰核膏
(九)碧玉膏
(十)鐵扇散
(十一)金槍膏
(十二)石氏傷膏
(十三)傷筋藥水
(十四)熏洗劑
(十五)風濕熱敷藥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