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鋪[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橋鋪街道]

石橋鋪[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橋鋪街道]
石橋鋪[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橋鋪街道]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重慶石橋鋪始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今石橋鋪正街東段建有兩孔石墩橋一座,並在此建有鋪遞。石橋鋪因有此石橋和店鋪故而得名。石橋鋪街道幅員面積10平方公里,總人口12萬人,自古便是連線成渝兩地的交通要塞和商貿重鎮,如一顆明珠閃耀在巴渝大地。

基本信息

簡介

石橋鋪[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橋鋪街道] 石橋鋪[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橋鋪街道]

重慶石橋鋪始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今石橋鋪正街東段建有兩孔石墩橋一座,並在此建有鋪遞。石橋鋪因有此石橋和店鋪故而得名。石橋鋪街道幅員面積10平方公里,總人口12萬人,自古便是連線成渝兩地的交通要塞和商貿重鎮,如一顆明珠閃耀在巴渝大地。石橋鋪街道辦事處機構成立於1962年7月,是九龍坡區委、區政府的派出機構,1998年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接受九龍坡區委、區政府的委託管理。辦事處下設14個社區黨委和24個社區黨支部,47個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其中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23個,黨員近2000人,基層工會101個,共青團9個,婦女組織14個。2010年8月,渝州路街道與石橋鋪街道重新劃歸九龍坡區管理。12月底,渝州路街道與石橋鋪街道重新劃分社區範圍,新劃定的分界線為:以主幹道石小路、石楊路、龍騰大道(謝陳路)中線為兩街道的實際分界線,界線東起大公館立交,西止於石小路白馬凼與沙坪壩區交界處。南部區域為石橋鋪街道,幅員面積14.38平方公里,管轄石楊路第一、石楊路第二、石楊路第三、石新路、柳背橋、柏林、石小路、迎賓路、蘭花、白合、高廟村等11個社區(村)和尹家坪社、朝田口社。石橋鋪有石橋鋪國小、石橋鋪中學。石橋鋪還有老街印象,其對面便是渝景新天地小區。

指導思想

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以“三個代表”只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在黨的建設、社區建設和城市管理等各項工作中堅持創特色、上台階的工作主線,三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後被四川省委、省政府,重慶市委、市政府,九龍坡區委、區政府,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評為先進基層黨工委、先進街道辦事處、街道工作先進集體,和計畫生育、義務獻血、燈飾工程、愛國衛生、人口普查、城市管理、民政、徵兵、城市綠化、防火滅鼠、統計信息、信訪及辦理人大代表議案、政協委員提案等工作先進集體;獲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三五”普法知識競賽、文藝演出、宣傳思想工作一等獎;獲得區級文明單位、保持共產黨先進性教育活動先進集體、峰會籌辦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在新的工作中,石橋鋪街道將進一步堅持以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立足民眾、以人為本,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構建和諧社區這一目標,大力開創“機關服務年”和“社區服務年”,努力提升街道各項工作的服務水平,真正把讓人民民眾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地區經濟

起步

街道的經濟工作起步較晚。1965年,根據市、區政府大力組織被企業精減職工、城市富裕閒散人員開展生產自救的指示,11月成立街道工業辦公室,新辦了“針織組”。1966年又新辦了“針織二組”、“拼相組”、“零件組”。加上原針織組(改為針織一組),四個組共有工人52人。1970年新辦金屬廠(1974年12月更名石橋鋪閥門廠)。街道工業由於人員素質不高,資金投入不足,生產場地受限,產品多數屬來料加工,收取加工費,所以發展緩慢。截至1978年底,街道工業經合併重組,有石橋鋪石新針織廠、石橋鋪鬧鐘零件廠、石橋鋪閥門廠、拼相組。年銷售收入501.27萬元,利潤72.62萬元。有職工500餘人。隨著全市經濟發展,1980年街道工業企業上交區第三工業局管理,街道工業辦公室同時撤銷。區第三工業局管理不久,市政府決定,企業按行業歸口管理,隨之又上交市級業務部門管理。

發展

街道工業上交後,街道經濟基本是從零開始。1979年市政府行文,要求各企業、事業單位大力興辦集體企業或勞動服務公司以解決職工子女、家屬的就業問題。同年9月1日中共沙坪壩區委決定:各街道把勞動力管理站、五·七辦公室、人民經濟生活辦公室統一組織起來,成立街道一級的勞動服務分公司,業務受區勞動服務公司管理。勞動服務分公司的任務除對城鎮待業人員進行登記、管理、教育、技術培訓,調配臨時工等項工作外,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管理好現有零星小企業和新辦街道企事業。基於此,街道勞動服務分公司從八十年代初先後新辦了修繕隊(後改為沙區渝州建築公司)、石橋鋪橡膠製品廠、新興機械廠、川渝日雜商店、滿園春餐廳、曙光服裝廠、群星經營部等工業、商業企業。為幫助殘疾人就業,街道辦事處新辦了通達電器廠、利民塑膠廠、利民旅館、圖書室等民政福利企業。同時期,部分地段居委會也新辦了便民利民服務網點。1988年底,據街道辦事處統計,勞服企業完成產值188.18萬元,利潤13.96萬元;民政福利企業完成產值73.22萬元,利潤5.5萬元;居委會便民利民服務網點銷售收入114.78萬元,利潤1.9萬元。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對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發展起了催化劑作用,全國上下掀起新一輪經濟熱潮,街道經濟也融入大潮之中。1993年街道辦事處決定,把勞服企業、民政企業、直屬企業納入企業管理科統一管理,加大其指導、服務力度,促進健康發展。同時努力新辦企業壯大街道經濟。先後陸續新辦了重慶川南電器廠、重慶華夏機械配件廠等一批以個人出資金、出場地、出技術,以街道名義興辦的工業、商業企業(時稱掛靠企業)。1993年7月,街道辦事處在二郎路征地4.5畝新辦了華能電器廠(2001年下半年因整體開發而關閉)。至1995年底,街道有企業71個。其中工業36個、商業28個、其他7個。總收入3112萬元,總利潤86.67萬元。為適應稅收改革的新形勢,統籌管理原掛靠街道的一些小型企業,1998年8月18日,街道辦事處申辦了重慶新聯實業有限公司,經高新區工商分局批准正式註冊登記。2002年7月31日註銷。近4年時間總銷售額5000萬元,納稅40餘萬元。

成就

高新區託管石橋鋪街道後,鑒於街道辦事處人手少任務繁重,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城市管理、社會保障上,2000年11月22日,街道辦事處石街發(2000)31號文作出關於掛靠企業脫鉤的決定。對掛靠石橋鋪街道辦事處的58個企業實行無條件脫鉤,解除掛靠關係。並明確原以街道辦事處名義註冊的資金全部轉讓給企業或個人。關係解除後,企業的債權、債務、民事、法律責任均由企業自行負責,與街道辦事處無任何關係。2000年,掛靠企業脫鉤後,街道尚有石橋鋪橡膠製品廠、渝州建築公司、新聯實業有限公司等20個企業,總收入5500萬元,稅金158萬元,利潤120萬元。2001年7月街道辦事處機構改革,企業管理科撤銷。重慶大林機械發展有限公司等17個民政企業交由高新區民政辦公室管理。石橋鋪橡膠製品廠、渝州建築公司、新聯實業有限公司變成無主管企業。

展望

2010年8月,石橋鋪劃歸九龍坡,這成為九龍坡區另一商圈龍頭。靠著佰騰、百腦匯、泰興、賽博等IT數碼專業市場,石橋鋪商圈占據了重慶IT數碼業務的85%。九龍坡區商委表示,在西永電子信息基地建成後,石橋鋪商圈將得到更大的提升。

目前重慶前五大商圈中,解放碑、觀音橋、南坪、楊家坪、沙坪壩年銷售額都已經突破百億,其中同屬九龍坡區的楊家坪商圈商品銷售額達到155億元,石橋鋪商圈也達到87億。未來,石橋鋪將躋身主城第六個百億級的商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