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介紹
石染鄉位於永嘉縣西部,小楠溪上游。東連巽宅鎮,西、南鄰青田縣,北接西岙鄉。鄉政府駐地石染,距縣城72公里。石染清代屬清通鄉四十六都,民國後期屬碧蓮區下嵊鄉,1949年解放後建政為上橫鄉、石染鄉,歸青田縣,1961年劃歸永嘉縣四川區,稱石染公社,1984年稱石染鄉。
2000年全鄉財政總收入13.6萬元,工農業總產值1787萬元,總人口7609人,2272戶。全鄉有12個支部,228名黨員,轄有10個行政村,51個自然村,97個村民小組,人均收入1600元。有中學1所,國小8所,衛生院1所,鄉林場1個。總面積61平方公里,山林面積77785畝,耕地面積3014畝,地形複雜,山地眾多,森林覆蓋率高,人均耕地稀少。
石染鄉郵政編碼325117。轄10個行政村包括石染、和平、雷付、珠龍、墨印、雲岩、木坑口、上橫、上坑口、茅山。
石染鄉堅持科技興農導向,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提升農產品競爭力,積極發展效益農業。石染鄉根據實際情況,把蘭花、楊梅、稻田養魚、畜禽養殖作為支柱產業來抓。積極爭取有關單位資金支持,壯大產業。爭取到3個省級扶貧項目:山羊養殖、楊梅種植、番薯深加工。全鄉山羊存欄1800頭,40頭以上示範戶13戶,10頭以上養殖戶65戶。發展魁楊梅1212畝,部分已經投產。稻田養魚全鄉1015畝;青椒等高山蔬菜基地476畝。農業發展向規模化、企業化道路邁出第一步。
石染鄉從浙江省農科院引進 “浙薯132”和“紫薯”等優良番薯品種,先後在當地墨印、和平、雲岩和雷付等4個村進行100畝的試種,同時在石染鄉政府所在地組建了一個番薯精加工企業,引進相關深加工技術及設備,製作薯餅、薯脯、薯片等綠色食品,以就近消化番薯原材料,創立自己的番薯品牌,積極參與市場競爭。
效益農業
石染鄉位於永嘉西北部,小楠溪上游,距永嘉縣城72公里。轄有石染村、雲岩村等10個行政村,2272多戶7556人。石染鄉民歷代以務農為業,近半勞動力外出務工。2006年,全鄉農業總產值85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350元,未達到國家平均線,屬省級欠發達鄉鎮。
石染鄉是一個比較貧困的邊遠偏僻山區,也是一個革命老區。石染鄉借改革開放的春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好成績,1989年,實現村村通電;1997年,村村通程控電話、石染村通有線電視。從1986年永縉公路巽宅至石染段通車以來,在全鄉幹部民眾的辛勤勞動和上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10個行政村除雲岩村機耕路(在建)外都通上了機耕路,並且部分自然村也開始建造機耕路。為了改變貧窮落後的局面,石染人民利用資源優勢,做好山字文章,根據實際,開發山區特色基地,並進行科學管理。共開發板栗、國慶桃、楊梅、高山蔬菜、藥材等農業綜合基地五千多畝,如茅山村180多畝國慶桃基地已開始收穫,茅山村200多畝板栗基地,墨印村400多畝高山蔬菜基地,雲岩村1000多畝農業綜合基地,雷付村、木坑口村春蘿蔔基地,石染村、下坑口村遲熟東槐楊梅基地等。在木坑口村投資80多萬元攔溪築壩造田,發展稻田養魚,既改善了水利設施,又發展了效益農業。
石染溪梯級電站裝機1.9萬千瓦,庫容2068萬立方,集雨面積463平方公里,總投資2億多元,集發電、供水、防洪、防旱等多種功能。
經濟發展
石染鄉位於永嘉西北部,小楠溪上游,距永嘉縣城72公里。轄有石染村、雲岩村等10個行政村,2272多戶7556人。石染鄉民歷代以務農為業,近半勞動力外出務工。2006年,全鄉農業總產值85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350元,未達到國家平均線,屬省級欠發達鄉鎮。
石染鄉是一個比較貧困的邊遠偏僻山區,也是一個革命老區。石染鄉借改革開放的春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好成績,1989年,實現村村通電;1997年,村村通程控電話、石染村通有線電視。從1986年永縉公路巽宅至石染段通車以來,在全鄉幹部民眾的辛勤勞動和上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10個行政村除雲岩村機耕路(在建)外都通上了機耕路,並且部分自然村也開始建造機耕路。
為了改變貧窮落後的局面,石染人民利用資源優勢,做好山字文章,根據實際,開發山區特色基地,並進行科學管理。共開發板栗、國慶桃、楊梅、高山蔬菜、藥材等農業綜合基地五千多畝,如茅山村180多畝國慶桃基地已開始收穫,茅山村200多畝板栗基地,墨印村400多畝高山蔬菜基地,雲岩村1000多畝農業綜合基地,雷付村、木坑口村春蘿蔔基地,石染村、下坑口村遲熟東槐楊梅基地等。在木坑口村投資80多萬元攔溪築壩造田,發展稻田養魚,既改善了水利設施,又發展了效益農業。石染溪梯級電站裝機1.9萬千瓦,庫容2068萬立方,集雨面積463平方公里,總投資2億多元,集發電、供水、防洪、防旱等多種功能。
石染鄉堅持從實際出發,立足發展農村特色經濟,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產業經濟、特色經濟。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升。通過土地整理、開山造田和擴大複種面積,增加了糧食播種面積。2006年全鄉糧食複種面積達到6331畝,糧食總產量達到1393噸。效益農業有新的起色。石染、墨印等村以楊梅為主的水果林基地不斷壯大,全鄉共有楊梅基地1800畝。石染、茅山、雲岩等村以山羊(現存欄1800頭)、本地雞為主的養殖業規模逐步擴展。稻田養魚形成一定規模,全鄉稻田養魚達800畝,其中木坑口村新開田連片稻田養魚達101畝。林業生產穩步發展,批准林木採伐指標達5850立方,經濟價值達296萬元,大大緩解了村級集體經濟匱乏的局面和增加了農民經濟收入。第三產業得到長足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勞務輸出等第三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全鄉有近50%的人外出務工,其收入在全鄉經濟總收入中占重要的份額,在全鄉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顯得重要。
城鎮建設
石染鄉位於永嘉縣北部山區,交通不便利,經濟落後。該鄉有10個行政村、51個自然村,通上水泥路一直是這些農村人的夢想。從2006年開始,石染鄉投入1000多萬元資金用於道路建設,2007年年底10個行政村和85%的自然村將全部通上水泥路。
石染鄉集中財力,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00多萬元,完成了全部十個行政村的路基、9個行政村的路面硬化工程,雲岩村路面硬化工程也已經完成70%,2007年底完成全部行政村的路面硬化,大大改善了農村交通條件。投資260萬完成了石染村防洪工程,增加建設用地32畝(計畫用於下山移民點建設和石染村的住宅小區建設),既提高了防洪能力又美化了村居。實施農村自來水工程,2007年完成了2個村,受益2230人,其中上橫村自來水投資13萬元,得到雙嶼鎮企業的全額資助;雲岩村自來水投資15.5萬元,得到中國奧康集團10萬元的資助。全鄉10個行政村全部吃上自來水。實施有線電視連網工程,2007年在溫州市菜籃子集團的資助下完成了雷付村的有線電視連網,受益706人。
石染鄉把地處深山遠山、缺乏基本生存條件的村或自然村,作為下山移民的重點對象。堅持政府引導與農民自願、全面規劃與效益優先、適當補助與自力更生、集中與分散安置相結合的原則,積極穩妥的做好下山移民工作。木坑口村共12戶49人的下山移民工作,第一期已完成。下坑口村苦味山自然村下山移民工作得到妥當落實,共建房屋18間,村民已喬遷新居。石染移民新村正在規劃中,設計建築86間。
自然資源
石染鄉地處永嘉縣西部山區,有永嘉“西藏”之稱,屬浙江省的貧困鄉之一。全鄉山場面積廣闊,占全鄉總面積的90%以上,樹木茂盛,植被好,適宜於蘭花生長,根據石染鄉蘭花資源豐富的實際,鄉黨委、政府於2001年提出“走蘭花路、發蘭花財”的致富口號,在上級優惠政策的扶持下,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引導下,石染鄉的蘭花產業已初具規模,蘭花基地遍地開花,規模較大的基地不下10個。
蘭花
隨著永嘉縣楠溪江寒蘭展在石染鄉的召開,已使石染鄉的蘭花形成一種品牌,尤其是寒蘭在溫州地區甚有名氣,乃至在浙江省也很具特色,深受廣大“蘭迷“的青睞,市場前景非常看好。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石染鄉蘭花產業所創產值約有50萬元。為使石染鄉的蘭花產業作大、作強,鄉黨委、政府提出“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思路,“走出去”即讓蘭農跨出家門在外地取蘭經,“引進來”即引進優良蘭花品種及先進栽培技術,使蘭花真正成為山區脫貧致富的一條好門路。
石染鄉有非常豐富的蘭花資源,是永嘉縣的重點產蘭區。石染蘭花品種多樣,有寒蘭、春蘭、四季蘭、蕙蘭、珍珠蘭、富貴蘭等,其中不少珍品深受溫州地區蘭花愛好者的喜愛。石染鄉政府為了保護蘭花資源,建立了三個蘭圃基地,進行有計畫地開發和科學的培育。
鉬礦
石染鄉的鉬礦資源蘊藏豐富。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石染就有人進行鉬礦開採,至1993年、1994年集開採、冶煉、加工和銷售等一條龍的鉬業生產達到一定規模,並創辦了石染南山鉬業有限公司和石染鉬礦冶煉廠。
林業
石染鄉山場廣闊,林業資源豐富,木材加工歷史悠久,並且十分重視林業管理工作,曾在1991年榮獲永嘉縣完善林業生產責任制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