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嵩峰

石嵩峰

石嵩峰,1950年生於西安,畫家,現從事天山石藝術的開發研究工作。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石嵩峰,1950年生於西安,插過隊、當過兵,原系寶雞國畫院畫家,90年代下海【時年40歲】應聘赴新疆自治區工藝美術總公司擔任副總。他是一個能讓石頭開花,創造了中國藝術奇蹟的畫家,在新疆,石嵩峰和他的名字一樣與石頭結下了不解之緣,從事天山石藝術的開發研究工作,一乾就是10個春秋。

評論文章

滄桑曾幾度 石跡耿千秋齊文革楊智文

石嵩峰告訴記者他準備在2010年5月10日【60歲退休的當天】擬在陝西寶雞市工人文化宮舉辦個人作品展。展出的作品共分四大部分:天山石繪雕藝術作品與西部山水畫及篆刻、微雕書法作品。這些作品有機地構成了一個系列的組合,總計600件。山水繪畫書法作品200件、微雕100件、篆刻300件。分4個系列組合展出。他的作品特點在於石與畫相映成趣,雕刻與繪畫相輔相成,有機地組成了一個藝術整體。展品以天山石繪雕藝術為載體,把繪畫、篆刻、書法融為—體,將自然美與藝術美熔為一爐,陶冶而成為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多元藝術效果的系列組合。作者在石上以刀代筆、巧施粉彩,既呈現出古樸厚重的篆刻美,又有了山水畫的酣暢淋漓。把人與石,石與藝融為一體,把握人、石、藝之間的情感交流,將石品畫品表現得水乳交融,令人賞之回味無窮。

從石嵩峰的作品中,看到了西部那廣褒無垠的大漠、戈壁;雄渾陽剛的雪山、草原;還有那秀美綺麗的鏡湖與濕地。領悟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片孤城萬仞山”的詠嘆;感受到“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的激越和“欲飲琵琶馬上催,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悲壯……看著這些天山石繪雕藝術作品,仿佛走進了西部,石老的作品就是古絲綢之路的永久再現。沿著黃河古道、雄關古隘,在叮咚遠去的駝鈴聲中去尋找那烽火燧煙的絲路之夢!

正是天山石那意趣天成的肌理、色彩,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使得那石材自身的紋理色澤在作者的調度下蔚然成一種水墨蒸騰、淋漓灑脫的天地氳藹,襯托川浩瀚如煙的戈壁沙海,撥地而起的嵯峨高山,將那胡楊林的秋色盡染,將那林間的駝隊蜿蜒,使得山間馬幫鈴聲叮噹,羌笛悠揚,再現著那逝去的輝煌!

石嵩峰的山水畫,則在繼承前輩大師石魯、趙望雲的筆墨基礎上,注意從生活中,從現實感悟中寫實寫意,用筆上強化力度,以中側鋒頓挫寫出,用墨上追求自然靈動,渾重透明而富於層次,使得畫面質樸純實。這些繪畫理念又得益於天山石繪雕過程的藝術頓悟,使其兩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在石嵩峰的住所,我看到著名美術史論家水天中先生為作者題寫的“道通天地百形外,思人風雲變態中”的原件,他借前人的詩句對作者的天山石繪雕藝術系列作品予以肯定,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先生在其題字中希望作者再接再厲“浪遇中流上水船”,而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靳尚誼的題詞“滄桑曾幾度,石跡耿千秋”則是對作者艱辛的藝術探求與成果的高度概括。石老師提出以藝換藝得到許多藝術老前輩的認可。同時也交換到許多常人難以求到的藝術大家的精品。

石嵩峰從黃土高坡、八百里秦川、山西走廊走出去,又從戈壁大漠,天山腳下沿絲綢古道回來。來來去去,一步步、一年年艱辛的孤獨的走了十年,成就了一個西部藝術探索者和獨行僧的夢想,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