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2003年9月整體搬遷至現在的新校址,定名為現在的 “ 中山市石岐中學 ” 。新學校完全按省一級學校的硬體標準建造,占地面積 54430平方米,建築面積29278平方米,綠化覆蓋率68.3% 。
擁有行政辦公樓、教學樓、綜合樓、實驗樓、科技樓、圖書樓、食堂;有42間教室;實驗室、大型多媒體電教室、電子閱覽室等59間功能室;有地理園、生物園、400 米標準環形塑膠跑道運動場、足球場、籃球場;有千兆計算機校園網路,教室、功能室配有多媒體教學平台,電腦295台,藏書5萬多冊,電子讀物3萬多冊。
幾年來,在上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石岐中學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田世興校長根據中外教育改革動向,結合學校實際,確定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辦學理念,“以勤立校、以德立校、科研興校、特色興校”的辦學思路,“育名生、樹名師、辦名校”的辦學目標。努力建設一支“科學、民主、高效、務實、公正、廉潔、服務”的管理隊伍,一支“志存高遠、愛國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嚴謹篤學、與時俱進”的教師隊伍。
辦學理念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學校逐步形成了三大辦學特色。
育人特色:
“培養和造就科學與人文融合的高素質的現代人”。為了實現育人目標,學校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自身四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路;“ 學、問、思、辨、行”優質課堂教學模式;“學科課程 + 綜合課程(科學類、人文類)的校本課程體系。
管理特色:
決策民主化、監督民主化、校務公開化。
校園文化特色:
以科學園地和人文長廊為主線營造高品位的育人環境,每年舉行 屬於學生的文學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屬於教師的教育教學教研教改成果表彰的教師節、文娛聯歡的元旦節,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精神的傳承和延伸。
學校也由此被評為石岐區推進素質教育目標管理先進學校,榮獲校園文化、科研成果、社區教育工作等先進學校一系列光榮稱號。 學校承擔了 中國教育學會“十五”規劃課題“優質教學研究”的核心子課題《 課程改革與優質教學》的研究,學校還是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素質教育觀下中學數學教學案例研究》的實驗學校;在學校的科研課題研究中,獲市級立項的課題有《創建科學與人文融合的學校精神研究》、《國中英語課程學生學業形成性評價研究》。
回顧過去,石岐中學人艱苦奮鬥,勵精圖治;面向未來,石岐中學人豪情滿懷,開拓精神!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 我們相信,石岐中學一定會迎來光輝燦爛的明天
勉勵口號
不苦不累,初三無味;不拼不搏,等於白活!
歷史沿革
石岐中學自 1976 年建校至今天,經歷了近三十年的風風雨雨,一次次的搬遷雖已無法在今日的校園裡尋覓往昔,但一任任校長的正確領導,和一輩輩石岐中學人的辛勤和汗水,卻又為我們譜寫了一部艱苦奮鬥的創業史。
1976 年 7 月中山市教育局決定建立石岐第七中學,設址於蓮塘路原是五桂山革命同志開會的舊址(現在的石岐職中校址)。這所舊城區最弱的學校,在李少光、葉青、任幸、陳廣材等四任校長的帶領下,眾教師迎難而上,學校的規模得以擴大。 85 年市教育局再次決定將學校搬遷到虎口塘煙墩山腳下(湖山路 2 號),並改名為煙墩中學。在孫繼光、阮聖川兩任校長的帶領下,學校的規模日益壯大。至 90 年代,林昆活、司徒文、肖艷君三任校長帶領老師化挑戰為機遇,並抓住機遇為之奮戰, 94 年成為首批中山市一級學校。為了進一步發展教育事業,為了進一步把學校做大做強。
現擔任校長:田世興
2003 年 8 月,石岐區辦事處決定把學校搬遷至現在的新校址更名為石岐中學。新學校地處康華路東端,毗鄰沙崗墟公園與北區公園處,環境園林化,校園信息化、設施現代化,為石岐中學日後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前輩們在建校、辦學歷程中風雨同舟、無私奉獻,我們在此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們的光榮傳統和精神財富,將激勵著每一位後來的石岐中學人。在現任田世興校長的領導下,我們將奮發進取,不斷創新,攜手同繪現代化石岐中學的嶄新藍圖。
校園文化
物質層——以育人為中心,以科學和人文為主線,營造濃厚優良的育人環境和氛圍。 《科學園地》:第一期介紹諾貝爾獎,介紹了諾貝爾的設立情況,介紹了華裔諾貝爾獎得主的情況,如楊振寧、李政道 、朱棣華。介紹諾貝爾獎對世界影響巨大重大發明和發現。
人文長廊:第一條 《校園風采》:介紹學校師生書畫作品,介紹從學生中評選出的文明禮貌之星,介紹“十佳教師”。目的宣傳身邊的人和事,樹立身邊的典型,榜樣就在身邊,消除榜樣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增強榜樣可學的親切感。展示師生的書畫作品,使具有書畫特長的師生,有成功感,並將這種由成功獲得的自信遷移到其它領域,最終成為成功的人。
第二條 《世界文化遺產在中國》:介紹我國故宮、長城等 29 處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景觀。對全校師生進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教育,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作為中國人引以為驕傲和自豪,滲透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教育,人文教育。
第三條 《美術長廊》:介紹國畫、書法,介紹徐悲鴻、齊白石等中國的畫家。
第四條《革命英雄》:介紹了為建立新中國做出卓越貢獻的革命領袖、元帥、戰鬥英雄,為建高國家做出卓越貢獻的勞動模範等。
第五條 《音樂長廊》:介紹聶耳、田漢、冼星海等民族音樂家、介紹黃河大合唱、梁山伯與祝英台等民族音樂、介紹二胡、古箏等民族樂器、介紹京劇、臉譜等民族戲劇等。
走廊文化 :在走廊和過道,懸掛激勵性的名人名言。
教室文化: 在教室,懸掛國旗、張貼體現班級特色的格言、兩條激勵性的語言條幅、布置學習園地和公布欄。
功能室文化: 在實驗室、圖書室等功能室,布置與功能室有關的格言警句。體育文化:在體育場,製作平面體育雕塑,宣傳奧林匹克精神。
飯堂飲食文化: 在飯堂,製作大型噴畫珍惜糧食、保護環境、注意衛生、飲食健康等。
辦公室文化: 在辦公室、會議室,布置教師師德公約、管理隊伍、教師隊伍、服務隊伍建設的目標和要求。校訓:學 問 思 辨 行
石岐中學是一所完全初級中學,她創建於1976年9月,起名為“石岐第七中學”,1985年9 月更名為“中山市石岐煙墩初級中學”,2003 年 9 月搬遷至現在的新校址,定名為現在的“中山市石岐中學”,辦學至今已有28年多的歷史。學校在總結前人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教育形勢的發展與要求,提出了學問思辨行的校訓。
校訓
學校規定的對學生有指導意義的詞語。
學 -- 自主學習
學 -- 學習,即從閱讀、聽課、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學習是基礎。學生以學為主,學生到學校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所以把學擺在第一位。不僅要學習,而且要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建立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的需要、還是倡導終身學習的需要。
問 -- 合作學習
問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請人解答。古代先賢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說明向他人學習的必要性,向他人學習就是一種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合作交流是現代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
思 -- 質疑
思 -- 思考.思考是關鍵。“學而不思則罔”,“行成於思毀於隨”說的都是要思考這個道理。思考是為了質疑,是為了使我們的思維更具有深刻性、廣泛性、靈活性和批判性,是為了使我們學到的知識更加融會貫通,是為了使我們成為知識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辨 -- 釋疑
辨 -- 辨別;分辨。獨思難免會走進思維的誤區,所以還需要辨。辨是為 了與他人進行思想交流,“碰”出思想的火花。辨是為了深化思,是為了更好地釋疑。
行 -- 實踐
行 -- 行動;行為。行是目的是根本。無論你學的怎么多,思的多么深,最終都要落實到行動中,表現在行為上。
學問思辨行既可以作為學習的五個環節,又可以作為學習做人的五個步驟。它們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又是再學、再問、再思、再辨、再行循環往復,不斷提高的過程。
出自《中庸》:
博學之 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博於問學,明於睿思,篤於務實,志於成人。
公交線路
003路 005路 013路 030路 22路 23路 205路 39路038路015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