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石屋後村是黃山風景區東南麓海拔最高、離黃山山頂最近的一個村。該村現有村民43戶,141人;耕地45畝、山巒2600餘畝。
歷史故事
石屋後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據說,清朝康熙年間,江氏從黃山東麓的旌德江村遷徙於此,初居於高腳茅草棚中;後在中間塢口建屋,形成村落,因為村落水口外建個石屋,故名石屋後。
石屋後村的江氏先祖們之所以甘願“棄良田而居山野,看好的就是這裡的山水風光。村子依山抱水,村落風水呈獅象把門之勢,右側有山如獅,左側山勢如象,村口一片古樹森森,幾棵參天黃山櫟需要幾人才能合抱。秋季,榛子成熟,落滿一地。
從村落放目北望,只見黃山風景區山上怪石嶙峋,奇峰突兀。蓮花峰巨大的石壁經常在夕陽下呈現出一片金色。1937年,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劉奎一部,以石屋後村為據點,開展艱苦卓對敵鬥爭。
村外3里茶園山腳,有寺廟一座,名夾塢廟,深藏於綠蔭沉沉中,據說創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內祀真武及三官,“文化大革命”初期,廟內之神像、文物全部被毀焚燒,房屋建築被毀。現僅存屋基條石遺蹟。
石屋後村不但山奇,村前的河水更奇。它源自與黃山最高峰海拔幾乎等高的黑門尖溢流而下,長年沖積,遂成無數小潭。有的潭深數米,清如透鏡,一覽無餘。“綠樹倒映水中,隨波翩翩起舞;游魚影布石上,時而沉浮”,好一幅靈水秀色。
改革開放後,石屋後村人的思想發生很大轉變,開始走發展多種產業致富的路子。石屋後的高山茶園是著名的黃山毛峰的正宗產地。另外,山茶油,杉樹,松樹,毛竹都是當地特產。也有很多人走旅遊致富的道路。有的人在黃山風景區開設厘米茶行,銷售土特產,不僅增加了收入,而且遠“銷”了家鄉的山水風情;石屋後村人江威和抱一開設的黃山厘米客棧已經是來黃山自助游客人的第一選擇。
如今的石屋後村,舊貌換新顏,居民樓一幢連一幢,有的人家門前還停放著小轎車。拜村村通所賜,水泥路一直通到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