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31年,石榮廷在石門地區買下了江家堰(即盤溪河)及周圍的田土,開始修建一幢中西合璧的樓房和庭院,取名“培園”或“盤石書屋”。但當地人都習稱為石家別墅。鼎盛時期的石家花園占地很廣,現在的東方港灣、石門國小至嘉陵江畔一帶,當年都是花園的範圍。石榮廷交際甚廣,性格直爽。庭院建成後,常常是賓客滿座。很多社會名流,文人墨客都曾光顧過他的花園。如齊白石、于右任、翁文灝、郭沫若、張大千、徐悲鴻夫婦等都曾是這裡的常客。
1937年抗戰爆發,徐悲鴻隨南京中央大學遷到了重慶沙坪壩的松林坡校舍,出任藝術系教授。在1942年到1946年間,徐悲鴻受到石榮廷的邀請,借住在石家花園內的一棟磚房內。在石家花園裡,徐悲鴻創辦了中國美術學院,《巴人汲水圖》、《巴人貧婦》、《壯士圖》、《庭院》、《群馬》、《六馬圖》等佳作均創作於此。
解放後為石門派出所。1986年5月,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介紹
石家花園是一處比較典型的中西式結合,集書法、石刻、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園林式建築,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分為正屋、傭人房、地下石屋三部分,總建築面積1912平方米。正屋建築面積1162平方米,是一中西合壁式樓房,兩樓一底,磚木結構。屋頂是中國古典式的大屋頂,文革期間,由於大屋頂維修不便被拆除。房屋建築的主體外觀為典型的西式洋房。屋內房間高大寬敞,四面開窗,房內有通頂壁爐,門窗採用彩色雕花玻璃裝飾。
屋前的大院約600平方米,院的北邊有一人造假山,全用鐘乳石拼砌而成,東西長14米,南北寬3米,高3米,假山頂上種植有三棵黃桷樹,黃桷樹的根須與鐘乳石纏繞在一塊,緊緊的抱往假山,使假山數十年後的今天都未見裂隙。假山裡有個人工鐘乳石洞,洞口在中央,面南而開。洞內有圓形石桌、石凳,左右洞內各有一張石床,門的兩側各有一圓形視窗,洞內採光良好,遊人入內可直立行走。距洞口2米處是一長約7米,寬約2.5米的大型鐘乳石雕塑盆景池,雕有石雕長龍和《白蛇傳》中《水漫金山寺》的全景場面。
地下石屋建築面積130平方米,建在院壩底下,供藏書作畫之用。石家花園的精髓正是在地下的石屋。
從正屋一樓內通道左側有二十四級石梯通往地下石屋,通道的石壁上有《別是人間一洞天》(曾吉芝題)、《深廊》。通過通道進入平房,頂有通風采光口以及通光小石窗。平房有三間,第一間石床正中刻《福地洞天》、兩邊《曲徑通幽處、石室藏古篇》、石床右《舊書不厭百回讀、佳客來時一莊傾》左《此處正安吟塌》(張靜濤題)。
中間一間的正中石壁上方刻有孫中山先生的遺像和總理遺囑。 下面有一石案長2米多,雕刻精美、不俗。靠門左右各一半圓雕花石桌。屋頂吊燈及頂牆角牆頂邊均有造型各異的雕塑。門柱、門額上均刻有名人詩詞題刻。
正門聯為張靜濤先生所題,石床2幅和正門聯均張老題。張靜濤(1900~1974),號石猗外史、古痴翁,齋名海冰樓。曾為吳昌碩門人,原西南美專教授,著名金石家、書畫家。三十年代西冷印社即為其出版二本柯羅版畫譜《靜濤畫譜》、《張問雪墨妙》,名載當時的《名古書畫錄》與譚組雲,任伯年等同錄其中。
門頭上有五蝙蝠雕刻,寓意五福(諧音)臨門(五福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整個石屋高雅脫俗,我只在這個雕工絕美的門頭看到了一絲石翁的商人氣息。
雕花石風窗圖案各異絕無雷同,但卻協調不失對稱之美。石屋沿設計精美巧妙。門外左右各一壁,均刻字聯。
盤溪石虎
石虎位於重慶市江北區大石壩街道石門社區9村94號,為20世紀30年代作品,由石榮廷出資,僱請民間石工藝人雕鑿而成。1988年被列為市級保護單位。
大虎身長2米,身高1.4米,背寬0.8米,尾長2米,其虎尾鋼鞭的氣勢,咄咄逼人。右邊的小虎身長1.8米,身高1.2米,背寬0.7米,尾長1.4米,虎尾倒豎作下山賓士狀,當屬幼虎。兩隻老虎體型粗獷,生氣盎然,情態生動。
人物介紹
石榮廷(1880~1951),號興全,字琢光,重慶江北縣仁和鄉大龍山(今渝北區大龍山)人,袍哥掌旗大爺、商界巨賈、慈善家、民主愛國人士,抗戰時期重慶市商會會長、川東慈善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