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專長
主要從事骨關節病、骨質疏鬆症、頸腰椎病等骨與關節疾病和骨與關節損傷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先後負責各級科研項目10餘項,其中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上海市科委項目2項,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要研究工作包括,開展了“分期論治膝骨關節炎的對比研究”,“補腎中藥複方改善去卵巢骨質疏鬆大鼠骨生物力學性能的作用及相關機制探討”,“密骨膠囊治療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臨床研究”,“補腎益精方防治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細胞學研究及對此方法的評價”, “補腎中藥綜合改善骨骼質量作用優勢的新認識”。
石印玉教授畢業於一九六四年上海中醫學院醫療系,長期以來他堅持中醫為主、中西醫共同發展的原則,以醫療為基礎,帶動教學與科研。石印玉教授隨父石幼山先生臨證研習石氏傷科的理論和經驗,立足當代,不斷拓展學術內涵,在臨床、科研、教學40餘年中,他系統整理了石氏傷科傳統經驗,體現其特色和價值,匯成專著
石印玉教授家學淵博,學富思深。在長期臨床實踐中,他堅持遵循“內外結合、整體調整”的中醫治療原則,在治療膝關節、腰腿痛等多種疑難雜症症頗有建樹。在科研方面石教授善於總結,並運用先進的雙能X線骨密度儀(DEXA)和神經肌肉運動功能分析儀(MES),根據石氏傷科經驗方自製的骨密膠囊作為國家科委“九五”攻關項目,完成III期臨床試驗觀察,證明確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
職務信息
1、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的教授、主任醫師
2、博士生導師
3、上海市名中醫
4、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5、先後任曙光醫院骨傷科主任、曙光醫院院長
6、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骨傷病研究所所長
7、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8、上海市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
9、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10、上海市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主任委員
11、《中國中醫骨傷雜誌》副主編
12、民盟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員。
學術成就
1、研究成果曾獲1999年度上海市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2、1999年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基礎研究三等獎
3、2001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4、2001年度上海市衛生局臨床醫學成果獎三等獎
5、2002年度上海市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6、2002年度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7、申請並公開國家發明專利2項
8、主編《石筱山、石幼山治傷經驗及驗方選》、《實用中醫骨傷科手冊》、《現代中醫藥套用與研究大系—骨傷科》、《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9、副主編《中國中醫骨傷科百家方劑精華》、《上海市住院醫師培養指導叢書—中醫骨傷科學》、《骨傷科學》
10、參編《中國醫藥百科全書》、《中醫骨傷科基礎》、《中醫骨傷科學》、《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傳統醫學》、《近代中醫流派經驗選集》、《中國骨傷科學辭典》等著作
11、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12、多次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基礎研究成果獎
13、上海市科技進步成果獎等10餘項 。
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推薦名單。
新聞事件
1、2009年6月25日
中新上海網2009年6月25日電((曉旭))今年2月,上海文史館舉行隆重的新館員的聘任儀式,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骨傷科專家石印玉教授聘為新的館員。
上海文史館成立於1953年,從成立至今館員共聘任1130位館員,現有館員126位,平均年齡84歲。長期以來,堅持敬老崇文的宗旨,匯聚一大批具有文史專長的耆年名宿。今年新聘12名新成員,石印玉教授作為上海中醫界的代表被入選。
2、2006年5月30日
曙光醫院黨政領導根據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傳承祖國醫學,加強學科內涵建設的新目標,根據新一輪的醫院發展目標,曙光醫院啟動了“繼承和發揚中醫特色建設工程,”,決定成立以石印玉教授姓氏命名的石氏傷科中心,該中心將以曙光中醫骨傷科為基礎,以石氏傷科的品牌優勢為平台,整合推拿、康復科的綜合資源,彰顯中醫特色明顯、療效顯著的優勢,做大做強全國著名的中醫學科,為醫院的中醫藥特色建設注入新的內涵。中心的成立充分展現了曙光醫院中醫骨傷科的雄厚實力,使臨床、教學、科研等方面都有較大的發展,各項業務指標逐年上升。據統計2008年來年門診量達45萬人次,較2006年增長了近在20萬人次,業務總收入2008年1200萬元比2006年增長了3倍。醫院“中醫骨傷科學”被教育部評定為國家重點學科。目前在研各級各類課題15項,其中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畫、國家中醫藥管理、上海市科委、上海市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等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