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資源加工及過程強化技術實驗室

an gin an

實驗室簡介

石化資源加工及過程強化技術實驗室依託的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是廣西大學傳統優勢學科,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00年獲得化學工藝二級博士點授予權,2005年獲得一級學科碩士點授予權,2009年獲得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實驗室立足廣西地區石化資源深加工技術,緊跟自治區經濟發展前沿,已形成石油化學工程相關基礎研究、石化過程強化技術、石化資源綠色加工技術和石化過程裝備技術3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團隊。具體內容如下:(1) 石化資源中的化學工程相關基礎研究;(2) 石化資源加工過程的有關強化技術和綠色加工技術;(3) 石化資源加工中的過程裝備。
自2005年12月以來,重點實驗室建設以化工工藝與環境工程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為基礎,依託廣西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現已擁有專用實驗室2500m,擁有包括微量量熱計、氣質聯用、液相色譜、全自動密度/折光率儀、差示掃描量熱儀、元素分析儀等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價值約為2000餘萬元,並已成立大型儀器分析測試中心,實現大型儀器的開放共享,為開展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了保障。近三年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3項,科研經費總數達到1000萬元,在國外刊物發表文章32篇、國內刊物發表文章194篇,被SCI收錄43篇,EI、ISTP收錄29篇,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授權專利9項,並有7項技術成果進行轉讓,為企業增收2億元以上。
實驗室主任:童張法,男,1983年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石油化工(基本有機化工)專業,1983年8月至1986年8月在浙江衢州化工公司研究所從事PVC生產工藝研究;1991年博士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專業,長期從事有機化工體系的熱力學和動力學研究,是國內最早開展反應精餾耦合過程研究的專利發明人。1995-1996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到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進修1年,期間與國際知名熱力學專家陸志禹教授進行合作,開展汽油添加劑的熱動力學研究,在國際刊物上發表高水平論文8篇,“含MTBE體系超額焓精密測定及理論模型研究”項目在1998年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並為2000年入選廣西自治區“十百千人才工程”打下基礎。1997年1月至1997年4月任廣西大學化工系主任;1997年4月至2008年1月任廣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教授,其中2006年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渥太華大學化工系任訪問教授。近幾年承擔國家與省部級項目十餘項,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69篇,分別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自治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3項,出版專著3部,獲國家發明專利8項。在反應精餾一體化技術、澱粉改性接枝乙烯類單體共聚過程機理及其產品開發、廣西特色資源膨潤土在石油化工中的套用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作為通訊作者在本學科權威刊物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Journal of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Data、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等發表論文多篇,得到國內同行認可。
童張法同志現為中國化工學會38屆理事(2007-),廣西化學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化工學報》(2003-)、《高校化學工程學報》(2001-)、《廣西大學學報》編委;擔任廣西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211工程”辦公室和對口支援辦公室主任,化學工藝專業博士生導師、化學工藝與環境工程重點學科負責人。
學術委員會主任:段雪,男,1957年1月生,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獲學士學位,先後於1984年和1988年畢業於北京化工學院並獲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北京化工大學從事科研工作,經近20年的持續研究,逐漸形成了“插層組裝與產品工程”研究方向,凝練了以“產品性能為導向設計插層結構”和“以產品生產為導向控制組裝過程”兩類關鍵科學問題,並開展了套用基礎和工程化研究。發展了系列插層結構功能材料,提出了成核晶化分離等系列插層組裝方法。以第一作者或通訊聯繫人在AIChE J.和Chem. Eng. Sci.等國際化工刊物,以及Angew. Chem. Int. Ed.和Adv. Mater.等國際刊物發表SCI收錄論文150餘篇,他引2000餘次。將研究成果套用於工業實踐,實現了功能性插層材料萬噸級工業化。以第一發明人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0餘件和美國專利授權2件。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等多項科技成果獎勵,先後獲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現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化工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安全生產化工專家組專家、Structure and Bonding編委、北京化工大學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多項學術職務。200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行政管理

實驗室日常運行管理、人員聘用及流動、儀器設備管理與使用、開放合作等管理運行機制的建設構想和工作計畫,以及設立開發課題的相關內容等。

實驗室日常運行管理

由重點實驗室學科負責人和各實驗室主任、副主任負責實驗室建設和發展重大事務的決策,定期召開會議,討論決定實驗室發展大事,其中實驗室行政和學術負責人在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中起到主導作用。下設辦公室,負責全面管理工作,它對實驗室的科研工作起著極其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其工作應最大限度地將科研人員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為他們分憂。其主要職責:
1)制訂實驗室發展方向和規劃,擬定發展方針和年度計畫;組織各功能實驗室搞好發展決策和計畫;
2)負責上級部門和重點實驗室各項工作的落實;
3)維持實驗室的正常運行。總體負責科研環境的維護,設備的更新、引進,提供良好辦公條件;
4)籌辦學術年會、學術委員會會議及其他會議和活動;
5)科研資源的分配和管理;外事活動接待和安排;人才引進、考核、聘任、培訓;研究開發高級人才及技術管理方面人才的培訓。
6)科研檔案的歸類和管理,積累數據,填報業務報表;起草各類通知、年終總結、規章制度;開放課題、客座研究人員的管理;編輯年報,技術報告的規劃和出版;
7)日常維護和保養計算機、網路等設備,保證設備的完好;對設備檔案、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套用軟體的引進和開發;整理和完善實驗室資料;網路主頁的維護、更新和信息發布;實驗室各項學術活動的組織和落實。
為規範實驗室的管理和辦事程式,確保各項日常管理工作運行得科學、有序,實驗室將制定一系列管理辦法並彙編成冊,其中包括實驗室管理條例、開放課題申請指南和管理辦法、經費管理辦法、科研成果獎勵辦法、學術交流管理辦法、儀器管理條例、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實驗室日常管理制度、實驗室衛生管理制度、固定成員管理條例和流動站成員管理條例、智慧財產權的管理和專利保護規定等檔案。

人員聘用及流動

建立開放式的重點實驗室是本實驗室的宗旨,為此實驗室研究隊伍由四部分組成:
(1)固定研究人員。主要由實驗室主任、副主任、各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實驗技術人員以及正在承擔國家級項目(科學基金、科技攻關、國家支撐計畫等)的主要研究人員組成,並實行年度考核、動態管理,建立流動機制,對未完成崗位考核目標的人員予以解聘,對有潛力並在近期可以取得重要成果的人員,提供寬鬆的研究環境支持其工作。
(2)區內流動研究人員。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是區內外相關學科來實驗室從事研究的科研人員;二是近期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項目的科研人員。
(3)區外流動人員。充分利用先進的實驗儀器和設施條件,結合國家重大科研和工程建設項目合作研究,吸引和邀請國內外著名研究所和大學有特長的高水平研究人員來實驗室開展研究。上述研究人員來實驗室工作均需簽訂協定,確定研究目標和任務,履行崗位職責。
(4)博士後、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實驗室設立開放研究基金,吸引國內外科學家進行客座研究和短期合作研究。

儀器設備管理與使用

為規範重點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與使用,制訂了《儀器設備管理暫行辦法》,大型儀器設備參照自治區分析測試中心、廣西大學大型儀器開放共享平台管理辦法執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