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短頭唇柱苣苔
種拉丁名:ChiritabrachystigmaW.T.Wang
種別名:
科中文名:苦苣苔科
科拉丁名:Gesneriaceae
屬中文名:唇柱苣苔屬
屬拉丁名:Chirita
國內分布:產廣西河池。
海拔:生於山谷陰處。
命名來源:(植物研究)[Bull.Bot.Res.4(1):22.1984]
中國植物志:69:342
英文植物志:18:320
系中文名:鍾冠唇柱苣苔系
系拉丁名:Ser.Swinglianae
亞組中文名:唇柱苣苔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Sinenses
組中文名:唇柱苣苔組
組拉丁名:Sect.Gibbosaccus
族中文名:長蒴苣苔族
族拉丁名:Trib.DidymocarpeaeEndl.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約2厘米,粗約8毫米。葉約4,均基生,具短柄或近無柄:葉片乾時革質,兩側不相等,圓卵形或卵形,長1.2—3厘米,寬0.9—1.8厘米,頂端圓形或鈍,基部寬楔形;邊緣全緣,兩面被白色短伏毛;側脈每側3—4條;上面不明顯;葉柄扁,長1—5毫米,寬2.5—4毫米。花序有1—2花;花序梗漸升,長9—11.5厘米,被紫色開展短柔毛;苞片對生,披針形,長約5毫米,寬1.6毫米,頂端鈍。花萼5裂達基部,裂片披針狀狹線形,長6.5—7毫米,寬1—1.2(—1.5)毫米,頂端微鈍,外面被紫色短柔毛,內面無毛。花冠長約3.4厘米,外面疏被短柔毛,內面在上唇密被短柔毛;筒細漏斗狀,長約2.2厘米,口部直徑約0.8厘米,上唇長約6毫米,2淺裂,下唇長12毫米,3淺裂,裂片寬卵形。雄蕊的花絲與退化雄蕊著生於距花冠基部11毫米處,長約8毫米,下部寬1.1毫米,上部寬0.3毫米,在中部之下強烈膝狀彎曲,上部疏被短腺毛,花葯長3毫米,背面被柔毛:退化雄蕊2,狹線形,長4.5毫米,疏被短柔毛,頂端稍變粗。花盤環狀,高約1毫米。雌蕊子房線形,密被短柔毛,柱頭個,圓卵形,長約0.8毫米,不分裂。花期4—5月。
產地分布
產廣西河池。生於山谷陰處。
本屬概述
Buch.-Ham.exD.DoninEdinb.Phil.Journ.7:83.1822;ClarkeinA.DC.Monogr.Phan.5:109.1883;WoodinNot.Bot.Gard.Edinb.33(1):129.1974.—Roettlerasubgen.Chirita(D.Don)FritschinEngleru.Prantl,Nat.Pflanzenfam.4(38):148.1895.Didymocarpussubgen.Chirita(D.Don)ChuninSunya-tsenia6:290.1946.—CeratoscyphusChun,1.C.276.—Delto-cheilosW.T.WanginBull.Bot.Res.1(3):39.1981,syn.Nov.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無或具地上莖。葉為單葉,稀為羽狀複葉,不分裂,稀羽狀分裂,對生或簇生,稀互生,具羽狀脈。聚傘花序腋生,有時多少與葉柄癒合,有少數或多數花,或簡化到只具1朵花;苞片2,對生,稀為1或3枚,分生,稀合生。花萼5裂達基部,或5深裂至(3—)5淺裂。花冠紫色、藍色或白色,簡部筒狀漏斗形、筒狀或細筒狀,檐部二唇形,比簡短,上唇2裂,下唇3裂。能育雄蕊2,位於下(前)方,花絲著生於花冠筒中部或上部,狹線形,常中部寬,向兩端變狹,並常膝狀彎曲,花葯以整個腹面連著或只在頂端連著,常被髯毛,2藥室極叉開,在頂端匯合;退化雄蕊2或3,位於上(後)方,小。花盤環狀.雌蕊通常無柄;子房線形,一室,具2(—1)側膜胎座,稀二室,具中軸胎座,下(前)室不育;柱頭1,位於下方,不分裂或2裂口蒴果線形,室背開裂。種子小,橢圓形,光滑,常有縱紋。約130種,分布於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中國南部、中南半島、馬宋半島及印度尼西亞。中國約有81種,自西南、華南向東達浙江、福建、台灣,向北達四川、湖北。本屬植物多有美麗的花;可供觀賞;螞蝗七等植物可供藥用。
苦苣苔科植物
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的一科。多為具根狀莖的草本,少數為灌木或喬木。葉對生或基生,稀輪生或互生,通常為單葉,不分裂,稀羽狀分裂或為羽狀複葉。花通常組成聚傘花序,兩性,輻射對稱或左右對稱。萼片4~5枚。花冠鍾狀或輻狀,多數兩唇形,雄蕊全部能育,或4或2枚能育;雌蕊由2枚心皮形成,子房上位,半下位或完全下位,1室,或2室、胚珠多數。蒴果,室背或室間縱裂,稀蓋裂(盾座苣屬)或為漿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