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芒薹草

短芒薹草(學名:Carex breviaristata)為莎草科薹草屬下的一個種,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浙江、安徽、湖南、甘肅、陝西等地,生長於海拔400米至1,800米的地區,見於山坡草地或林下陰濕處,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短芒薹草(秦嶺植物志)
CarexbreviaristataK.T.FuinFl.Tsinling.1(1):444.248,fig213,1976.——C.polyschoenaauct.non.Levl.etVant.exLevl.:安徽植物志5:488,圖3015,1992,proparte.
根狀莖斜伸。稈叢生,高15-35厘米,纖細,扁三棱形,平滑,基部葉鞘暗褐色,分裂成纖維狀。葉長於或短於稈,寬3-5毫米,平張,邊緣粗糙。苞片葉狀,短於花序,具長鞘,鞘長1.2-2厘米。小穗3-4個,遠離,頂生小穗雄性,棒狀圓柱形,長1.5-3厘米,寬2-3毫米;小穗柄長(0.5)1.5-5厘米;側生的雌性,圓柱形,長1.7-3厘米,寬3-4毫米,花稍密生;小穗柄包藏於苞鞘內,最下部的伸出。雄花鱗片倒披針形,長5-5.5毫米,頂端具粗糙短尖,淡白色或淡褐色,背面中脈明顯;雌花鱗片倒卵狀長圓形,先端鈍或圓形,長約2.5毫米(不連芒),蒼白色,背面中間綠色,具3條脈,中脈向頂端延伸成粗糙的芒,芒長1.5-2毫米。果囊長於或近等長於鱗片,有時稍向外彎曲,橢圓形或倒卵形,長約3毫米,膜質,淡綠色,具多條脈,疏被微柔毛,基部漸狹成柄,上部漸狹成圓錐狀的短喙,喙外彎,喙口具2齒。小堅果緊包於果囊中,倒卵形,三棱形,長約1.8毫米,淡褐色,基部具短柄,先端縊縮成短頸,頸頂端具環盤;花柱基部膨大成圓錐狀,柱頭3個。花果期4-7月。
產陝西、甘肅、安徽、浙江、湖南;生於山坡草地、林下陰濕處,海拔400-1800米。
短苞薹草(江蘇植物志)短芒薹草(植物分類學報)
CarexpaxiiKukenthinEngl.,Pflanzenr.Heft38(IV20):765,1909.proparte;Akiyama,Caric.FarEast.Reg.Asia50,pl.15,1935.;江蘇植物志上冊:298,圖523,1977;安徽植物志5:450,1992.——C.kengiiKukenth.inRepertSpec.Noc.Regniveg.27:108,1929.
根狀莖短,斜生、木質。稈叢生,高12-55厘米,寬1-1.5毫米,直立,三棱形,基部具暗褐色、細裂成纖維狀的老葉鞘。葉短於或長於稈,寬1.5-2.5毫米,平張或對摺,先端長漸尖,邊緣粗糙。苞片下部的剛毛狀,上部的鱗片狀。小穗多數,卵形,長5-7毫米,雄雌順序;穗狀花序長圓柱形,長3-6.5厘米,寬5-10毫米。雄花鱗片長圓形,長約3毫米,膜質,淡褐色;雌花鱗片卵形,長2.2-3毫米,寬1.5-2毫米,膜質,淡黃棕色,中部綠色,具3脈。果囊稍長於鱗片,卵狀圓錐形,微雙凸狀,長2.5-3.2毫米,近革質,淡黃棕色,兩面具多條細脈,近頂端兩面均有紫紅色的小疣狀突起,中部以上邊緣具狹翅,翅緣鋸齒狀,基部近圓形,具海綿狀組織,具短柄,頂端漸狹為喙,喙口2齒裂。小堅果疏鬆地包於果囊中,卵形或近橢圓形,雙凸狀,長1-1.2毫米,寬約1毫米,有光澤,基部具短柄,頂端具小尖頭;花柱基部不膨大,柱頭2個。花果期6-9月。
產江蘇、江西;生於山坡濕地或草地。分布朝鮮、日本。模式標本采自朝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