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是誰

知道自己是誰

《知道自己是誰》這部12萬多字的紀實性作品從“告別故土”到“挑戰自我”共分九個章節,作者從自己人生大事件和部隊的平凡事中,按照事物原貌講述40多年軍旅生活的艱辛曲折,血與火、生與死的搏擊。既是作者從軍經歷酸甜苦辣的所感所悟,也反映我軍革命化、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一個側面。《知道自己是誰》於平淡之中見真情,以澎湃的激情回首往事,以深沉的感悟品味人生,字裡行間洋溢出一位老兵對家鄉、對人民軍隊、對親人和戰友的摯愛深情,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文筆樸實流暢,可讀性、知識性、史料性較強。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知道自己是誰》是一位從軍40多年的老軍人對自己的人生旅程以及軍旅生涯的回顧與感悟。作者王武強抓住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凡瑣事,在“知人難、知已更難”的“高地”上進行自覺的反思和嚴格的自省,由如何了解自己、認識自已,到如何改造自己、修煉自已,寫得真切感人,耐人尋味。從而也為人們在實踐中如何挖掘潛力、開啟智慧,淨化靈魂,健全人生引出了諸多思考。

作者簡介

王武強,苗族,1948年2月出生,貴州省道真苗族仡佬族自治縣人,原貴州省軍區參謀長,少將軍銜,中共十六大代表。

圖書目錄

第一章夢想催我走上從軍路
第二章驚嘆指導員的“把脈”術
第三章吃虧吃苦都是福
第四章忘不了那些可敬的嚴師
第五章該向挫折道聲“謝謝”
第六章置身於沒有硝煙的“楚河漢界”
第七章良心也是一道“防火牆”
第八章多為他人托舉起希望
第九章要想完美就別嫌麻煩
人貴有自知之明(跋)

後記

人貴有自知之明
看了《知道自己是誰》的初稿後,作者要我寫《序》。我說,請宏昌同志寫吧,你們在一個班子裡共過事,彼此知之更多,知之更深。他既是政委、黨委書記、省委常委,又是科班出身,由他作序,應是不二人選。如叫我寫幾句,算是《跋》吧。
當讀者在看到這個《跋》時,瞭然已讀完全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該書的評價早已成竹在胸。至於寫作經過,我只知道他出手很快,從動筆到定稿也就三五個月時間。作者每天上午照樣打網球,下午打打撲克,誰也不知道他在寫作。當他把書稿送給我拜讀時,我才發現他幾十年喜歡利用晚上時間寫東西的“痼癖”已積習難改。
我們幾個常在一起打撲克的退休人員,有一天中午吃便餐時,一位牌友說:“軍事幹部如果沒文化還可勉強湊合,政工幹部如果沒文化就很難混了。”我看著他,笑了笑,沒吱聲。以後他又幾次在同樣的場合說了同樣的話,我終於忍不住,問他:“諸葛亮是軍事幹部還是政工幹部?冷兵器時代尚須諸葛亮式的人才,何況信息化的今天?”
諸葛亮雖然已經離我們非常遙遠,但歷代無數的文人墨客為諸葛亮的傳奇留下了眾多的名篇佳作,他的雄才大略已在國人心中家喻戶曉,再讓我來評說似乎有些多餘。既然是為武強的《知道自己是誰》寫跋,我就只能說說我身邊的武強。
武強入伍時學歷很低,但他近半個世紀來,蟄伏於群書,醉心於事業,從團的作訓參謀到省軍區參謀長,從士兵到將軍,可以說,他是一位熟悉基層的機關幹部;是一位懂政治工作的軍事幹部;也是一位善於執筆寫稿的領導幹部。特別在工作總結、調查報告、典型經驗、領導講話等套用寫作方面有很深的功底。因為他勤奮,所以他博學;因為他大度,所以他服眾;因為他公道,所以有威望;因為他低調,所以有人緣。他是一個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低學歷文化人。幾十年來,他如饑似渴地博覽群書,廣泛地涉獵了政治、軍事、文學、歷史、哲學等知識領域,既為平時的工作奠定了深厚基礎,又掌握了高超的寫作技巧,就像本書那樣,把一些平凡零碎的往事記載下來,也讓人讀後感到盪氣迴腸、淋漓盡致、精神煥發。
人,貴有自知之明,知人難,知己更難。這就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現實生活中,也許我們了解了社會,了解了環境,了解了家人,了解了朋友,但不一定就了解了自己。“知道自己是誰”,這個命題非常耐人尋味。既生動,又深刻;既現實,又涵蓄。作者通過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凡瑣事,進行自覺的反思和省悟,由如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到如何修煉自己、改造自己,再到如何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寫得真切感人,也為人們在實踐中如何挖掘潛力、開啟智慧、淨化靈魂、健全人生,引出了諸多思考。
《知道自己是誰》是一本紀實性作品,但又有隨筆和散文的風格。書中雖無驚天動地的重大事件,但處處皆是潤物無聲的滴滴春雨。作者毫無褒己之意,只有自責之心,所以取了這樣一個書名。武強在貴州省軍區司令部當軍務處長、辦公室主任、在軍分區當參謀長、司令員時都曾是我的下級。特別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後半段,我任省軍區政治部主任,經常在主持一些大型會議籌備T作時,總把他從司令部抽調出來給我出公差、打下手。時間長了,次數多了,我就深深感到他對領導的意圖領會得準確,對領導分配的工作完成得很利落,受領任務後他總是心無旁騖,全神貫注,叫人放心得下,心頭踏實。書中所列事件有不少我都是知情者、見證人。他從不爭功,也從不諉過;容難容之事,吃難吃之苦。人如其文,文如其人。他寫這些事,不是在作秀,更不是在演戲,書里書外,真真切切。這些事看似平常,就如網球愛好者穿網球鞋一樣自然而然,但從這些大事小情中卻看得見他的努力和付出一點也不平常,所以當我看了《知道自己是誰》的初稿後,第一反應就是覺得對於有心人來說,這是一本勵志書、一本教科書、一本勸業書。我這裡說的有心人,指的是有志向的人,走正路的人,不怕苦的人。當世風向上、正氣回歸的時候,那些像作者一樣既心存高遠,又腳踏實地的人們,那些循著作者人生軌跡去學習、去發憤、去拼搏的士兵大都有成為共和國將軍之希望;那些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人員大都有成為社會棟樑、專業翹楚之可能。因為這本書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所謂家世、背景、關係等等外部條件並不能使人如虎添翼,只有學識、素養、勤奮等等內在因素才能使人展翅翱翔。我深信讀者們特別是年輕的讀者們一定會從這本樸實無華的作品中得到感悟、受到啟迪。
鄧國永
2011年5月

序言

人生似一本記賬簿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寫一個紀實性的作品,更沒有想過寫我自己。總覺得這樣的作品應該是那些成功人士的專利。平凡的我,既沒有傳奇的經歷,也沒有顯赫的地位;既沒有出眾的成就和貢獻,更沒有驚人的卓越與輝煌,為什麼還要寫?
在現實生活中,能夠真正達到非凡、實現卓越,其實只是一個機率很小的現象,沒有人注定會平凡或失敗,也沒有人注定會卓越或成功。更何況,卓越與平凡、成功與失敗總是相對的,似乎沒有明顯的界限。
有很多科學工作者默默無聞地從事了一生的科研工作,直到去世也沒有取得成果。但他們卻為後來者打好了基礎,提供了條件。後面的科學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終於摘取了輝煌的桂冠。你能說那走在前面的科學家是平凡還是卓越?
人,既要生存,就不應首先想到是平凡還是卓越,是失敗還是成功,它們既是世之常事,亦有相同的價值。重要的是對人生追求有沒有明確的目標,有沒有堅定的信念,有沒有堅強的意志,有沒有堅韌的毅力。在自己生命的軌跡中,是否全力以赴、無怨無悔地為之努力過、奮鬥過、搏擊過!
本領有大小,奉獻有多少。每個人都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都有酸甜苦辣的動人故事,都有引人人勝的感情糾葛。人生沒有選擇性,也沒有可比性,即使與成功無緣,甚至與卓越擦肩而過,也不必後悔,不用怨天。在經歷一次次挫折後,繼續揚起希望的風帆,盪起理想的雙槳,矢志不渝、義無反顧地向著彼岸繼續前行,就不會有遺憾,即使最後兩手空空,仍然可以無愧地說:“人生,我沒有虛度。”
登上軍旅這列擁擠的“列車”40多年來,在漫長而艱辛的“旅途”中,我已記不清“沿途”有多少人匆匆忙忙、東張西望地“上車”,又有多少人慢慢騰騰、左顧右盼地“下車”。當中央軍委的一紙命令傳下來後,我也“下車”了。“下車”本是一件輕鬆的事,但真正由組織莊嚴地宣布讓自己與執著追求了一生的事業揮手告別時,這心情無論如何也輕鬆不下來。因為這40多年積澱的感情很深厚、很豐富、也很特殊,所以心情就顯得尤其沉重。想到我所在過那么多單位的黨委和眾多的領導,為教育培養我付出的心血,想到部隊給我提供那么肥美的“沃土”,那么優質的“養料”,那么明媚的“陽光”,那么充足的“雨露”,我就有一種感激涕零、盪氣迴腸的衝動。在這些沉重和衝動中,包含對各級組織的感激,對戰友情誼的眷戀,對很多工作還不盡如人意的遺憾,對一些建設性難題尚未破解的愧疚,對有些心愿未能完成所產生的陣陣隱痛……
有人說,人的生命猶如一條河流,少年時涓涓水珠,清流晶瑩;中年時奔流峽谷,浪遏飛舟;待到老年,河流已進入大海,水面寬闊了,波濤平穩了,終於包容萬物,吐納星月。人生便進入了放眼物量、海闊天空和淡入淡出、清水芙蓉的境界。回顧自己的奮鬥歷程,總想大刀闊斧、風風火火地去兌現自己的抱負和追求,試圖通過頑強拼搏去創造突出的業績,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儘管常常處在一個山頭久攻不下的倦意與疲憊之中。但我從不後悔,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隨著“鏡頭”的“回放”難忘那戰友之間的浪漫情懷。
學習探討的濃厚氛圍,圍繞課題的深入調研,奮力拚搏的生動場面,催生成果的夜以繼日,擁抱收穫的喜悅心情;以及在連續的探索與追求中體現的科學態度、求實精神和意志品質;還有那么多有滋有味的說說笑笑,有板有眼的爭爭吵吵,有情有義的打打鬧鬧。讓我每翻一頁日曆都記憶猶新,一覺醒來依然會歷歷在目。
經歷這些過程,也使自己逐漸由稚嫩變得成熟,由單薄變得豐厚,由浮躁變得沉穩。尤其是那些用汗水、淚水浸透的波折、坎坷、困惑與滄桑,使我從本質上理解了潮起潮落,理解了雲捲雲舒,理解了山的崎嶇,理解了河的激流,理解了驚濤拍岸的壯美,理解了漩渦暗礁的險惡。
如果這叫“醒悟”,那么這種醒悟還是粗淺的、相對的。每當想起我曾經說過的蠢話,辦過的蠢事,都會感到汗顏無比。
我有過自不量力而又好大喜功、腹中空空而又熱衷顯山露水帶來負面影響的記錄;有過自以為是、盲目蠻幹給工作造成損失的悔恨;有過因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對路、或者交流通氣不到位、造成同志之間的誤會,甚至遭疑慮、“背黑鍋”的難堪;有過對上盲目崇拜、違心地察言觀色、投其所好而弄巧成拙的笑話;有過或因年輕氣盛、或因春風得意以致偏激而自負,以及口無遮攔、話無分寸所陷入的尷尬;有過像小品中的范偉那樣,被趙本山忽悠矇騙、上了當吃了虧還要表示謝謝之類的荒唐……
正是這些經驗與教訓、成功與洋相的相互映襯,像山峰與山谷一樣的交替呈現,構成了自己人生特有的“落差”。這種落差,其實就像一本“書”,這本“書”,戰友同事、家人友人一直都在“閱讀”,其功過是非、品德優劣、素質高低早已定格在他們心中。恰恰最需要“閱讀”的其實是自己。但是,真正能“讀”懂自己、“讀”透自己又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回顧那風華正茂的年代,自己曾經像“餓漢”一樣沖向誘人的書本,沖向知識的“高地”,也像勇士一樣撲向決堤的“洪口”,撲向逃遁的“獵物”。直到臨近退休,仍以充沛的精力,執著地從事後備力量建設前沿性課題的研究,想方設法去破解工作中的道道難題,一門心思去創造新的成果,打造新的精品。所有艱辛的付出,當然也離不開一個最原始的動機:不給人生留遺憾。
逝者如斯夫。時光不會倒流,人生不能複製。驀然回首,“謝幕”已成久遠的記憶。當我拋開了繁雜的軍務政務,免去了眾多的無聊應酬,告別了棘手的難事雜事。那些不切實際的欲望早已揮發,追名逐利的念頭早已消失,是非恩怨的糾葛早已淡化。終於在遠離喧囂後,心安理得地讀自己想讀的書,圓自己未圓的夢;問心無愧地面對過去,知足常樂地向著未來;豁達開朗地對待每一個人,與世無爭地過好每一天,在山重水複的夕陽下,去尋找人生暮色中的柳暗花明。
人生的歷程真像一本厚厚的“記賬簿”,一切功過與是非,收穫與付出,歡樂與痛苦,感激與愧疚,都日積月累地化作寶貴的體驗收人其中。當我這個既無棋牌嗜好、又無垂釣興趣、更無特殊專長的“異類”,時不時地在大塊大塊被荒蕪的時間面前發愣時,總會情不自禁地“回味”和“陶醉”心中那本“記賬簿”里零亂的點點滴滴。儘管回味是苦澀的,陶醉是虛幻的,既像面對蒼涼世界和清冷居室的告白,也像身臨晚風如水與弦月若鉤的述說。但我還是把這種回味和陶醉當成是人生的一種享受。於是索性將心中的“記賬簿”稍加梳理,把這些大家都做得到做得好的平凡瑣事,人人都知曉的普通道理和常識性感悟匯集成這本陋文,到這繁華的圖書市場來湊湊熱鬧。
文陋情真,但願沒有糟蹋這些寶貴的紙張。
本書能順利付梓,多虧有貴州省軍區原政委諶宏昌、原副政委鄧國永二位老領導的鼓勵和指導,並親自為本書寫了書評和跋。還有陶曙明、羅燕軍、田勇、羅寬、鄧小瑾、周勁、李雲峰、汪德榮、韓琳、楊魁俊以及我的家人為本書提出過很多寶貴建議和擔負了繁雜的文印、校對等工作。在此,深表謝意。
由於受限於水平,疏漏和謬誤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正之。
王武強
2011年5月於貴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