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說

語出:(1).胡說。亦指不明事理的言論。《漢書·谷永傳》:“此欲以政事過差丞相父子,中尚書宦官,檻塞大異,皆瞽説欺天者也。” 漢 班彪 《王命論》:“距逐鹿之瞽説,審神器之有授。”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而管窺諸生,臆斷瞽説,聞有居山林之間,宗 伯陽 之業者,則毀而笑之曰:‘彼小道耳,不足筭也。’” 明 焦竑 《焦氏筆乘·文中子》:“ 宋鹹 作《駁<中説>》,謂 文中子 乃後人所假託,實無其人,則幾於瞽説矣。”(2).用作謙詞。 清 趙翼 《廿二史札記·答謝蘊山藩伯書》:“承諭著書必資友朋訂正,此誠大人先生虛懷集益之雅量,故僕敢再進瞽説,以就正有道焉。”

gǔ shuō ㄍㄨˇ ㄕㄨㄛ
瞽說(瞽說) 
(1).胡說。亦指不明事理的言論。《漢書·谷永傳》:“此欲以政事過差丞相父子,中尚書宦官,檻塞大異,皆瞽說欺天者也。” 漢 班彪 《王命論》:“距逐鹿之瞽說,審神器之有授。”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而管窺諸生,臆斷瞽說,聞有居山林之間,宗 伯陽 之業者,則毀而笑之曰:‘彼小道耳,不足筭也。’” 明 焦竑 《焦氏筆乘·文中子》:“ 宋鹹 作《駁<中說>》,謂 文中子 乃後人所假託,實無其人,則幾於瞽說矣。”
(2).用作謙詞。 清 趙翼 《廿二史札記·答謝蘊山藩伯書》:“承諭著書必資友朋訂正,此誠大人先生虛懷集益之雅量,故仆敢再進瞽說,以就正有道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