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這一家子[王好為執導電影]

瞧這一家子[王好為執導電影]

《瞧這一家子》是王好為執導,陳佩斯、陳強等主演的喜劇片。故事講述了毛紡廠車間主任老胡,女兒嘉英是車間的擋車工,與車間的修理工鬱林相戀,兒子嘉奇是文工團演員,一次他和大阮,張嵐逛公園時,奮不顧身去救根本沒落水的孩子。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瞧這一家子》劇照《瞧這一家子》劇照
曙光毛紡廠精紡車間主任老胡,工作勤懇,思想保守。女兒嘉英是精紡車間擋車工,她和父親的徒弟、車間修理工鬱林相愛。嘉英和鬱林等青年工人為了提高產品質量,試驗光電探緯儀,但卻遭到老胡反對。
老胡的兒子嘉奇,是話劇演員,但卻不學無術,老胡更是看不上眼。嘉奇和朋友大阮及其女友張嵐去公園划船,結識了新華書店營業員小紅。老胡經齊書記批評幫助,礙於情面,表示支持技術革新,但苦於無知,只好到新華書店購買有關的技術書籍。他碰上的營業員正巧是大阮的女友張嵐。張嵐對他態度生硬,兩人發生爭吵。小紅見狀趕忙勸解,並主動表示找到書後給老胡送去。
不久,新華書店要排練節目,小紅邀嘉奇去指導,由於他的功底差導致大出洋相。小紅不但不譏笑他,反而鼓勵他努力學習,更增加了他對小紅的愛慕之情。後來嘉奇請老胡去看他們的首場演出,老胡想藉此機會去看看兒子的女友。不料小紅因故把票子給了張嵐,又鬧了一場誤會,老胡氣得非要兒子與女友絕交不可。
國慶節前夕,光電探緯儀終於試驗成功了,嘉英和鬱林舉行婚禮。小紅和張嵐也來慶賀,老胡再次把張嵐當成兒子的女友,不禁吹鬍子瞪眼。直到大阮到來,老胡才弄清真相,使婚禮增添了意味別致的笑料。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嘉 奇 陳佩斯/Peisi Chen ----
老 胡 陳強/Qiang Chen ----
張 嵐 劉曉慶/Xiaoqing Liu ----
小 紅 方舒/Shu Fang ----
郁 林 汪用恆 ----
嘉 英 張金玲/Jinling Zhang ----
胡嬸 黃玲 ----
大阮 董子武 ----
老齊 江水 ----
老病號 陳裕德 ----
統計員 劉釗 ----
鬱林媽 李健 ----
田秀 劉國權 ----
照相員 馬季 ----

職員表

製作人 王彬
導演 王好為
副導演(助理) 杜民
編劇 林力
攝影 李晨聲
剪輯 唐彥林、馬志珍
道具 謝慶衡
美術設計 郝靜遠
服裝設計 孫煥香
燈光 於元、仁宗澤
錄音 桂枝林
布景師 楊士明、史祥

製作花絮

【導演口述】
《瞧這一家子》劇照《瞧這一家子》劇照
《瞧這一家子》是我的導演處女作,當時剛打倒“四人幫”不久心情特別開朗,因為“文革”時簡直壓抑太久了,十年時間多數在幹校勞動,盼來的“第二次解放”感覺強烈得很。但是因為北影廠當時好久沒有搞喜劇了,雖然留下可堪仿效的樣品,但也留下不少教訓。劇本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碰到的,編劇林力原來是北影廠電力車間的工人,我看到後覺得很有意思,可以好好做一下。當時要“下生活”,劇本里講的是技術革新搞“光電探緯儀”,於是我們跟著工人師傅一塊兒下工廠。
“父子兵”開創新風格
這部影片留給觀眾很深的印象與演員的出色表演密不可分。陳強當時已經是北影廠的老演員了,陳佩斯那時主要還是跑龍套的角色,扮演個“匪兵甲”“匪兵乙”之類的角色,還沒有嘗試過喜劇表演。
由於劇情的要求正好需要這么一對父子,而且陳佩斯和陳強長得非常像,很有喜劇感,二人合作也十分默契。陳佩斯當時頭髮也是稀稀的,化裝師給他加了些頭髮,畢竟“嘉奇”應該是個熱愛文藝的帥小伙兒,他在拍攝現場非常用功,給大家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後來在《夕照街》(1983)中陳佩斯就名為“二子”,一直延續到後來的系列電影《二子開店》、《父與子》、《傻冒經理》等片。也算是開創了喜劇片中個性鮮明的一個分支,但是陳佩斯從這部片子開始就被封死在“喜劇”上沒有向更寬的戲路發展。
方舒和劉曉慶斗戲
有意思的是戲中兩個年輕的女孩,方舒當時剛剛畢業非常年輕,演樸素善良的“小紅”非常合適。劉曉慶更是憑藉潑辣又個性張揚的“張嵐”一舉獲得第三屆“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其實她在片中只有9個鏡頭,第一次演喜劇就給觀眾留下如此之深的印象。後來她在影片《潛網》中也有很精湛的表演。
以往不敢放開表現
劇本出來最初的名字是《爸爸,媽媽和我》,但是大家一商量覺得這個名字不是很合適,影片中還有姐姐、姐夫等很多人,要不就起個很口語化的名字《瞧這一家子》,還有一種語氣在裡面。因為以前十分古板的氣氛驅散了,人際關係以及家長里短兒的事情也都可以搬到檯面上,沒有限制了也就敢於嘗試了,尤其是其中一段交叉剪輯的鏡頭,一邊陳佩斯扮演的“嘉奇”教書店工作人員跳舞,另一邊跳舞跳得滿頭大汗的營業員們紛紛撤下,大口吃西瓜喝汽水,痛快淋漓。這樣的表現形式充滿十足的喜劇感,只有歡笑的願望和開朗的心情才能夠這么放得開地去表現,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去想的。

獲獎記錄

本片於1980年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配角獎(劉曉慶),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青年優秀創作獎(王好為、張金玲、劉曉慶)。

影片評價

本片是同一時期中國電影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喜劇片。影片以笑為手段,注重笑的分寸,適當地誇張了人物的性格和關係,對事物進行了歡樂的肯定或諷刺的否定,揭示出新時期人們的不同思想風貌。影片多採用實景拍攝,充滿了生活氣息和時代感,同時利用速度和節奏的把握,使喜劇情節進展速度較快,藉以體現出歡快跳躍的氣勢,並將其與嚴肅內容交織在一起,使故事情節、人物感情的發展具有韻律性的變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