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春(漢二年公元前205年),漢王(劉邦)部五諸侯兵(劫持常山、河南、韓、魏、殷等五國)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侯將擊齊(因齊欲與趙合力滅楚),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山東)出胡陵(山東魚台)。
四月,漢(劉邦軍)皆已入彭城(今徐州),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向西,向彭城作大包抄),從蕭(今蕭縣)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早晨在蕭縣追擊漢軍,到中午就打到彭城,可見項羽軍行進神速)大破漢軍,漢軍皆走,隨入谷、泗水(谷、泗二水名,皆在彭城東北),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漢軍被楚軍所截成兩斷,北半部被迫入水,南半截欲據山地自固。故“皆南走山”,“山”即我縣九頂、漁溝一帶山巒)楚又追擊至靈壁(即今靈璧縣北七十里尹集鎮之霸王城)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因屍體填塞,水受壅阻,不得暢流),圍漢王三幣(幣因浹,圍三幣,即環繞三周,三重包圍)。於是大風從西北起,折木(把樹刮斷)髮屋(把屋頂掀起),揚沙石,窈冥晝晦(雖在白晝,竟如黑夜),迎逢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與數十騎遁去(劉邦率領五十六萬人攻楚,睢水一戰,劉邦只剩下數十騎,可見劉邦之兵已損失殆盡了)。
——(載《項羽本紀》)
歷史背景
漢軍的節節勝利秦亡後,項羽憑藉滅秦巨功分封諸侯,自稱西楚霸王。劉邦被封漢中王。
漢二年,劉邦因不滿項羽違背“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出兵定三秦,東向伐楚。而此時,項羽大軍正在東邊平齊國之亂,後防空虛。劉邦抓住這個機會大舉東進,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鋒直指項羽的都城彭城。史記載:“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接著漢二年四月,劉邦聯軍攻下項羽都城彭城。這樣看來,劉邦似乎已經完勝。
(一)盟友背叛,兩線作戰:齊國尚未平定,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
(二)兵力的極大懸殊:劉邦聯軍56萬人;項羽親率的迎戰部隊只有3萬。
(三)後方淪陷,孤軍深入:此時項羽已沒有根基地,只能速戰速決。
(四)部屬離心,士氣低落:劉邦聯軍攻城略地,楚軍節節敗退,將領不願領兵狙擊漢軍,一些楚將甚至叛逃投敵。
面對如此險惡的形勢,項羽採取了一項積極、但風險極高的應對之策:以諸將率領大軍繼續平定齊國,作為迷惑劉邦的手段,而自己親率3萬精兵繞道彭城後方,以彭城為釣餌引劉邦上鉤,然後偷襲劉邦後方,盡滅劉邦聯軍。項羽的作戰計畫不但要長途奔襲,還要以3萬盡殲敵方56萬。
奇襲彭城
項羽繞道彭城西南的蕭縣,抓住劉邦聯軍進入彭城之際混亂不堪、劉邦等主帥鬆懈的時機,開始西出蕭,向東進攻彭城。
項羽選擇早晨發動偷襲,此時敵人尚在睡夢中,突然遭遇大規模偷襲,其慌亂可想而知;戰術上選擇直接攻擊劉邦指揮中樞,造成劉邦聯軍指揮系統癱瘓,這樣聯軍就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抗,然後項羽死死咬住劉邦的主力進行攻擊,不給劉邦喘氣的機會,而且利用驅趕的方法把聯軍逼到河水邊上,使他們因為擁擠掉進河中淹死或自相殘殺。
由於兵力懸殊,硬拼是不行的,項羽利用驅趕引誘的辦法把聯軍推向南方的谷、泗水,在此展開攻擊,殺聯軍十餘萬人。聯軍為了活命拚命南逃,逃到更南的靈壁東睢水上,聯軍自相殘殺,被擠落水10多萬人。項羽追擊劉邦,卻忽然起了大風,楚軍大亂。劉邦趁機帶著僅剩的數十騎逃走了。
睢水之戰,以楚軍的勝利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