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前準備
取疑似真菌感染的毛髮或皮屑、膿液、痰等作為標本。
操作方法
1.氫氧化鉀濕片檢查
取病損部位的皮屑、甲屑、膿液、痰等標本,置於載玻片上,滴加1滴10%~20%氫氧化鉀溶液,然後加蓋玻片並微微加熱,使標本組織溶解透明,在顯微鏡高倍視野下觀察真菌孢子和菌絲。
2.乳酸酚棉藍染色浸片觀察
在載玻片上滴加1滴乳酸酚棉藍染液,用解剖針挑取少量真菌菌絲置於染液滴上,用細胞解剖針將菌絲分散,蓋上蓋玻片,用低倍鏡或高倍鏡鏡檢。由於乳酸酚棉藍染液具有殺菌防腐作用,真菌菌絲不易收縮變形,孢子不易飛散,浸片不易乾燥,能保持較長時間。
3.墨汁負染色檢查
取一滴優質墨汁置於載玻片上與被檢標本混合,蓋上蓋玻片,於高倍鏡下觀察,可見黑色背景上不染色的圓形或卵圓形酵母菌細胞,有芽生孢子,新型隱球菌外可見一層變厚、不著色莢膜。
臨床意義
直接顯微鏡檢查對真菌病的診斷較細菌更為重要,憑藉鏡檢所見菌絲和孢子形態可快速、簡便檢測真菌,對淺部真菌病、隱球菌病、皮膚病、皮膚黏膜假絲酵母菌等具有診斷意義。其次,直接顯微鏡檢所見的真菌形態即為該真菌組織形態,且能確定某些致病真菌的屬和種。但直接鏡檢也有其局限性,陰性結果不能排除真菌感染,其敏感度不如真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