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引術

真空吸引術是利用負壓作用,使胎頭吸引器吸附在胎頭上,通過牽引吸引器,協助胎兒娩出的手術。其操作較簡單,容易掌握,便於推廣,但牽引力不及產鉗。

手術名稱

真空吸引術

別名

application of vacuum extraxtion;胎頭吸引術;vacuum extraction

分類

婦產科/產科手術

ICD編碼

72.7901

胎頭吸引器

常用的胎頭吸引器有3種:

1.金屬喇叭型胎頭吸引器。有2種形態:一種為牛角形,用於胎頭較高位時;一種為錐形,用於胎頭較底位時。其主要結構是一個金屬空筒,大徑端直徑為6cm,外包橡皮套,可緊貼於胎頭部,小端頂部有一金屬圈,用於牽引。小端兩側各有一短牽引柄,其中一側為空心管,與吸引器內腔相通,外端接負壓裝置。

2.金屬杯狀胎頭吸引器。呈淺口杯形,杯深2cm,杯口為胎頭端,直徑6cm,牽引端呈管狀,與杯心相通,可套上膠皮管與抽氣裝置連線。在杯心底部有一活動“護板”,用來保護胎頭以減少損傷。

3.矽膠喇叭形胎頭吸引器。由矽膠製成。外形類似喇叭,有雙層壁,在內壁上有多數小孔,與頂端牽引柄管腔相通,可使負壓均勻地分布在胎頭上,以減少對胎頭的損傷。

胎頭吸引器的負壓:

真空吸引術是利用負壓將胎頭吸引器附著在胎頭上,通過牽引,達到協助娩出胎兒的目的。因此,正確掌握負壓十分重要。如所用的負壓過小,吸引力弱,胎頭吸引器容易滑脫,如負壓過大,胎頭容易損傷。通常胎頭吸引器使用的負壓為37.24~46.55kPa(280~350mmHg),相當於0.4~0.5kg/cm2。如用電動負壓吸引器抽負壓,可將負壓調節到所需刻度。如用50~100ml注射器抽負壓,雖各種類型胎頭吸引器容積不同,但經計算,每次抽出的空氣量為該胎頭吸引器容量的1/2時所形成的負壓相等。現將不同胎頭吸引器抽氣次數與所形成負壓強列表(表11.2.4-1)。每次抽氣量均按實際所抽到的刻度計算,而不按鉗夾膠皮管後注射器芯退回去的刻度計算。

適應症

真空吸引術適用於:

1.縮短第二產程 因妊娠合併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剖宮產史或子宮有瘢痕,不宜在分娩時屏氣者及有輕度胎兒窘迫者。

2.第二產程延長 因特續性枕橫位或枕後位,宮縮乏力等原因,可能或已經發生第二產程延長者。

3.子宮瘢痕 剖宮產史或子宮手術史,在第二產程子宮收縮力增強,易引起瘢痕撕裂者。

4.持續性枕後位、持續性枕橫位 胎頭內旋轉受阻,徒手旋轉不成功,需要旋轉牽出胎頭者。

5.胎兒有宮內窘迫可能者。

禁忌症

1.骨盆狹窄或頭盆不稱。

2.顏面位、額位、高直位,或其他異常胎位。

3.嚴重胎兒窘迫。

條件

1.胎兒存活。

2.無明顯頭盆不稱,胎頭已入盆。

3.宮口已開全。

4.胎頭雙頂徑已達坐骨棘平面,先露骨質部已達坐骨棘下3cm或以下。

5.胎膜已破,胎膜未破應先行人工破膜術。

術前

1.陰道檢查宮口開全,胎頭雙頂徑達坐骨棘水平以下,骨質最低部在坐骨棘水平下3cm,才能行真空吸引術。

2.如宮縮較弱,可點滴縮宮素加強產力。

3.準備及檢查胎頭吸引器及負壓裝置。

4.必要時,行會陰側切術。

麻醉 體位

一般經產婦不需麻醉,初產婦或會陰較緊者,可行單側或雙側陰部神經阻滯。手術體位為膀胱截石位。

手術

1.如為枕後位或枕橫位,可先行手轉胎頭術。

2.放置胎頭吸引器 將吸引器大端塗以滑潤劑,術者以左手示指及中指撐開陰道後壁,右手持吸引器,將大端經陰道後壁送入,其後緣抵達胎頭頂部。然後,左手示、中指掌面向外,撥開陰道右側壁,使大端側緣滑入陰道內,繼而手指向上托起陰道前壁,使吸引器前壁滑入。最後以右手中、示指拉開陰道左側壁,使整個吸引器大端滑入陰道內,與胎頭頂部緊貼。

3.檢查胎頭吸引器附著位置 用左手將吸引器大端緊扣在胎頭上,右手示、中指沿吸引器大端邊緣觸摸,了解是否有陰道壁或宮頸組織夾入吸引器與胎頭之間,如有,應予以推開。

4.抽吸負壓 術者用左手保持吸引器正確位置,開啟電動吸引器,或用注射器抽氣,使負壓達37.24~46.55kPa(280~350mmHg),最大不超過500mmHg,然後鉗夾膠皮管,以保持胎頭吸引器內負壓,或用電動吸引器持續吸引亦可。負壓形成後,胎頭頂部形成產瘤,術者再以右手示指檢查胎頭吸引器與胎頭間無產道軟組織夾入後,開始牽引。

5.牽拉吸引器 於宮縮及產婦屏氣時開始牽引,先向下向外協助胎頭俯屈,如胎方位為枕左前或枕右前位,在牽引時,應順勢旋轉胎頭,當胎頭枕部抵達恥骨聯合下方時,逐漸向上向外牽引,使胎頭逐漸仰伸,待雙頂徑娩出時,解除負壓,輕輕取下胎頭吸引器,胎額、鼻及頦相繼娩出。

若一次宮縮胎頭未娩出,在宮縮間隙期可輕輕保持原有牽引力,待下次宮縮時再繼續牽引,以助胎兒娩出。

6.檢查產道有無撕裂,常規縫合會陰。

術中

1.胎頭吸引器位置必須安放正確,抽吸負壓達所需要求,待產瘤形成後再牽引。

2.在牽引中胎頭吸引器發生漏氣或滑脫時,其原因可能是:①負壓不足或牽引過早,產瘤尚未形成;②牽引力過大或牽引方向不當;③骨盆狹窄、胎方位不正、先露部過高或產力不足,而導致胎頭下降受阻。

胎頭吸引器滑脫次數越多,胎頭損傷越重,當發生滑脫時,應檢查原因,予以調整。滑脫2次以上,應改用其他方式助產。

3.牽引持續時間與胎頭損傷嚴重程度呈正比,如牽引10min仍不能結束分娩時,應即時改用產鉗術或剖宮產術。

4.胎頭吸引器負壓不宜過高,負壓愈大,胎頭損傷愈重。

5.真空吸引術操作簡便,容易掌握,但與產鉗不同,產鉗的著力點在胎頭骨質部,而胎頭吸引器著力點為胎兒頭皮,其承受牽引力及旋轉力有限,如用力過大,可產生胎頭頭皮水皰、擦傷、撕裂傷,頭皮下及骨膜下血腫,顱內出血,甚至導致新生兒死亡。亦可因吸引器與胎頭間夾入產道軟組織,引起嚴重撕裂傷。因此,應正確掌握適應證。

術後

真空吸引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新生兒出生後要少搬動,並給予維生素K112mg肌內注射,預防顱內出血。

2.有較大產瘤、頭皮損傷、頭部血腫或顱內出血,應及時處理。

3.如操作時間長,新生兒及產婦均套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併發症處理

產婦

⑴宮頸裂傷:多因宮口未開全造成,陰道檢查時要確定宮口開大情況。

⑵外陰陰道裂傷:多由會陰切口過小或陰道壁組織彈性差所致,必要時應行充分的會陰側切。

⑶陰道血腫:由於陰道壁被吸入吸頭器所致,旋轉吸引器後必須仔細檢查,排除軟組織受壓,血腫不大時可不必處理。

胎兒

⑴頭皮血腫:負壓過大或牽引力過大,牽引時間過長所致,多於一個月內自然吸收,無需特殊處理,避免穿刺或揉搓血腫,防止感染。如頭皮血腫迅速增大,有活動性出血者應切開止血。

⑵顱內出血:按新生兒顱內出血處理。

⑶顱骨損傷:和吸引負壓過大或牽引力過猛有關。多為顱骨線性骨折,可自愈不需處理,罕見的凹陷性骨折可影響腦組織,應行手術治療。

母嬰併發症均可用良好、規範的操作加以避免,所發生的損傷輕微,多不需特別處理。

比較

產鉗與真空吸引術兩者在臨床上廣泛套用,適應證相仿,但二者不能相互代替或偏廢,應根據條件及分娩進展情況,合理選擇,規範操作,才能達到良好的的臨床效果。真空吸引術操作簡便,容易掌握,放置時不需越過胎頭及深入產道深處,因此不易造成產道軟組織損傷,感染機會少,牽引時旋轉不受限制,可將枕後位及枕橫位胎頭轉至枕前位,最適於持續性枕後位及枕橫位徒位旋轉胎方位失敗者。產鉗操作手術技巧要求較高,術者可控制胎兒娩出,緊急情況需及時將胎兒娩出者,應首選產鉗助娩,真空吸引術失敗2次者可改用產鉗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