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繼《實用主義》之後,威廉·詹姆斯把關於真理的演講、評論或論述合輯為《真理的意義》,首次出版於1909年。我們重新踏勘這百餘年的歷史旅途,無非更清晰說明了詹姆斯的作品需要細膩咀嚼,而非平板地將他定位成實用主義者而已。
威廉·詹姆斯強調“經驗是一種歷程,沒有任何一種觀點可以宣稱是真理的最後篇章”。因此,真理是一種“脆弱的平衡”,當一種真理被建立時,正顯示其不足之處,而隨時會被後來的論點所補充或推翻。他拒絕爭辯無法以經驗界說的事物,但他並不會排隊只能以“部分”經驗呈顯的事物。他承認無法經驗的或難以被經驗的事物存在,但這樣的狀態事物,並非哲學論述的素材。
宗教信仰能成為真理嗎?真理如何被實現呢?《真理的意義》對真理意義的剖析及對真理誤解的駁斥,正是通過不同視野剔透出真理的多元論意義。
目錄
導讀:開啟真理的對話
前言
1認知的功能
2印度老虎
3人文主義與真理
4認識者與被認識者的關係
5人文主義的本質
6再論真理
7普拉特教授論真理
8實用主義者對真理的解釋及其誤解者
9真理這個詞的意義
10愷撒大帝的存在
11絕對真理與充滿活力的生活
12賀伯特教授論實用主義
13抽象主義與“相對主義”
14兩位英國批評者
15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