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
1796年,它帶著亞洲人堅韌的品性從日本遠嫁歐洲,又過了半世紀才在美國落腳。
玫瑰的特點是莖桿密布皮刺,其數量令月季望塵莫及,這才有了“帶刺玫瑰”的稱謂。小葉5-9枚排成一串,葉脈深刻狀如搓衣板。玫瑰學名中的詞根“ruga”,其實就是“皺”的意思。不同於月季的“月月紅”,玫瑰吐蕊卻是“限量版”,恰在五六月間,顏色也只以紫紅和白色為多;“懷胎”百日,八九月才結出果實。同嬌嫩的花朵相比,玫瑰的紅果矮矮胖胖,憨厚許多。
月季和玫瑰雖長相接近,卻並非同種。它的學名是Rosa chinensis,在歐洲俗稱“中國玫瑰”。它可是貨真價實的“中國製造”,據說,在漢代,中國古人就發現了月季的美,把它們從野地里刨了出來,但直到唐以後,它們才被光明正大地種植到園圃之中。進入元朝,針對月季的定向培養發展起來。由於幾千年來園藝師們混淆黑白,顛倒眾生的工作,現代月季的血統已經非常複雜了。
和玫瑰不同,月季莖上的刺並不密集,只是稀拉立著幾根,同時,它的一串小葉只有3-5枚,且葉片光鮮油亮氣色極佳。月季的果實大小與玫瑰相仿,形狀卻頗為瘦長。由於花期長,花形變化多端等原因,月季在中國園藝界比玫瑰得寵。
先玫瑰一步,月季於1789年傳入英國。人們一眼看出她的優點,誇她是Monthly Rose。她的出現給西方薔薇世界帶來“勤勞基因”(被稱為the China gene),自此越來越多的薔薇被迫和她結婚,生下的後代不斷開花。
月季還為歐洲薔薇界注入全新的顏色理念。張愛玲曾將紅玫瑰比作“硃砂痣”。其實玫瑰花無論多紅總帶了些紫色和粉色,真正的紅色只為月季獨有。(當然,如今有些雜交品種也是“真紅”了)
月季勤勞開花,緊抱的花形最得人們喜愛;再加上老外本來就把薔薇屬的植物一股腦稱為Rose,給混淆不同物種以可乘之機,於是你能在花店買到的那些被稱作“紅玫瑰”的切花,事實上都只是“紅月季”而已。
還有不少人喜歡拈著“玫瑰”數花瓣,當作一種占卜情感的方法。按理來說,這種數月季花瓣的遊戲,數了也是“白薯”,因為薔薇科植物的花朵,基本花形就是5枚花萼、5枚花瓣再加上若干雌蕊、雄蕊。不過,後來好事的園藝家們希望改變紅月季單薄的身量,於是加以培植,改變部分雄蕊的形態,使之成為新的花瓣,重樓重瓣就這樣產生了。將“玫瑰花瓣”一片片揪下來,到最後誰能分得清楚自己數的是花瓣還是雄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