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湖

眉湖

鄭州大學沿眉湖四周建立的人文景觀,從最南端景點湖水的源頭開始由南向北按水流方向,以及從最北端景點山上瀑布水潭開始自北向南按水流方向,延續鄭州自古至今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匯聚至現代文明,突出鄭州特有的中原文化,體現古今貫通,文化交匯,同時展現大學理念,育華夏英才。

眉湖

鄭州大學新校區的眉湖 鄭州大學新校區的眉湖

、是指原鄭州大學南校區校園內眉湖(後被改造成濱河公園),與鄭州金水河相連,水域面積800平方米。原本眉湖並沒有具體的名字,而是許多校內外的人都喜歡在周圍遊玩,於是鄭州大學學子便給它取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眉湖。1998年鄭州市將金水河兩岸改造成濱河公園,因此眉湖成了附近居民和鄭州大學學生休閒娛樂的樂園,許多居民在這裡釣魚,舉辦課外活動等休閒娛樂。

、2001年鄭州大學高新校區內構築的景觀湖,寬度從窄處的30米到寬處的100米左右,長度為800米左右,半包圍核心教學樓的西半部,西臨厚德大道,東臨湖濱路,呈長弧形,因其整體外形像眉,故取名為“ 眉湖”。也是公認的“眉湖”,因此現在有兩個眉湖,一個在鄭州大學南校區內,一個在鄭州大學新校區內,但現在通常指的是鄭州大學高新校區內的眉湖。眉湖又名“博雅湖”,此核心景觀湖設計了一系列富有中原特色的人文景觀,旨在展現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與高雅文明,寄予學子博採眾長、雅趣共享。

眉湖人文景觀

鄭州大學沿眉湖四周建立的人文景觀,從最南端景點湖水的源頭開始由南向北按水流方向,以及從最北端景點山上瀑布水潭開始自北向南按水流方向,延續鄭州自古至今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匯聚至現代文明,突出鄭州特有的中原文化,體現古今貫通,文化交匯,同時展現大學理念,育華夏英才。

眉湖景觀從南至北分別為:

1、“河源”

此景由湧泉池、浮雕壁和彩陶池底構成,有泉水湧出,取名“河源”,意為大河文化與文明的孕育和起源,浮雕壁和彩陶是仰韶文化的象徵。

2、“問鼎”

鄭州為我國商代遺址,此鼎是鄭州張寨出土的商代“乳釘紋銅方鼎”複製品,展現青銅文化,春秋時代“問鼎中原”的觀念延續,讓人們感受鼎予人的精神震撼。

3、“博弈”

中國象棋“楚河漢界”源於漢代劉邦、項羽兩軍對峙兩年有餘的鴻溝,鴻溝距此地西北15公里處的鄭州古滎陽。此象棋殘局名曰“達者為先”,鼓勵學生勇於取勝。

4、“禪趣”

此景點由散落的石雕佛珠和以“渡”命名的舟亭組成,體現鄭州少林禪宗文化的澄明、淡泊、超越的意境,教人思量如何渡好人生。

5、“太和柱” (“和天燭”)

此處位於整個核心景觀的中心位置,高聳12米的青銅柱雕塑,飛龍盤繞柱身,頂部造型為蠟燭火苗,體現華夏文明、龍的血脈,生生不息,也寓含教師奉獻精神;地面狀如漣漪的圖形,隱喻中原文化不斷向四海傳播。

6、“觀星測影”

此景取材於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鄭州登封元代天文台,仿石圭、表設定其中,頂部嵌入玻璃雕刻的鄭大新校區奠基當天的星象圖。取名觀星測影,寓意科學探索。

7、“大道通衢”

鄭州地處京廣和隴海鐵路交匯處,此景由鐵軌、枕木、壓道車嵌砌鋪成,體現近現代鄭州鐵路名城處於四通八達的重要交通樞紐地位。此處也是景觀湖自南向北、自北向南水系和反映歷史文脈的匯合處。

8、“鳳台荷香”

此景取清代鄭州八景之一的“鳳台荷香”,遺蹟在鄭州市鳳凰台村。水中種有荷花、蘆葦、香蒲等水生植物,岸邊一小屋歇息,荷香、書香、茶香瀰漫期間,體現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9、“杏壇槐林”

此處依山坡建扇形草地廣場,設講壇,適合演講、報告和聚會用,仿效我國古代高等學府、四大古書院之一的鄭州登封嵩陽書院“杏壇”、“二程手植槐”的典故,在講壇背後和兩側種有杏樹,東面坡地種有槐樹。來學校講學的名人可在此種下槐樹以作紀念,故稱此景為“杏壇槐林”。

眉湖盡頭最北端為“厚山” 。厚山位於天健大道、厚德大道與仁和大道交匯處的南側。體現厚德載物,厚重中原,厚積薄發,篤信仁厚之意。由於山的位置基本處於學校的最北面、最後面,諧音“後山”。 從上而下觀此山景,水從山上高處“接星潭”中流出,像瀑布一樣沿山石流入“映月潭”,潭水溢滿又像瀑布一樣流下,匯入“草溪”,山間有“望瀑亭”,山下有“迴廊閣”,湖水沿著鋪滿鵝卵石的河道緩緩向南流,從地下穿過“雲亭路”,流入“杏壇槐林”背後的“連廊水池”最終注入“眉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