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報恩寺

眉山報恩寺

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羅平鎮高豐村。始建於唐,元泰定四年(1327年)維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大修。現該寺僅存大殿。1986年後,多次進行搶救性維修,報恩寺是四川省內一座十分典型的元代建築,而且在許多營造法上都保留了宋代的建築風格。採用單檐歇山頂抬梁式梁架。明間欄額斷面近圓形,普拍枋較薄,大殿明間使用減造柱,前檐下施斗拱9朵,斗拱為二出挑。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四川省
藏眉山報恩寺VI-708

簡介

..
眉山報恩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至清代寺廟古建築。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羅平鎮高豐村。始建於唐,元泰定四年(1327年)維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大修。現該寺僅存大殿。1986年後,多次進行搶救性維修,報恩寺是四川省內一座十分典型的元代建築,而且在許多營造法上都保留了宋代的建築風格。採用單檐歇山頂抬梁式梁架。明間欄額斷面近圓形,普拍枋較薄,大殿明間使用減造柱,前檐下施斗拱9朵,斗拱為二出挑。左在各施6朵,後照壁施斗拱3朵,明間用大叉手減柱。肩山報恩寺是研究四川省內宋元建築藝術的極其珍貴的實物例證。 眉山市東坡區有一座報恩寺,因其具有重要的宋元建築藝術價值而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報恩寺位於眉山市東坡區永壽鎮高豐村五組(原屬羅平鎮,羅平鎮現已撤消),寺周是一片農田,田裡的水稻正在揚穗。寺門前有一棵蔥蘢的黃角樹。 寺門非常簡陋,跨進寺門,報恩寺一攬無餘。門左側立有兩塊石碑,小的一塊已經嚴重風化,只隱約還能認清幾個字,末尾有“嘉慶五十六月廿五”字樣。不知道為什麼要刻“嘉慶五十六月”,而不直接說嘉慶某年。嘉慶是1796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禪位即位並改年號為“嘉慶”的,如果從他即位算起,“嘉慶五十六月”應該是嘉慶四年(1799年)的八月。高的一塊字跡比較清晰,講述了報恩寺與青神縣龍女寺的一些淵源,立碑時間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
報恩寺始建於唐,是一王姓居士為報母恩而建。另一種說法是,唐時一秀才赴京趕考,走到黑龍(今青神黑龍鎮,與高豐村僅一河之隔)時突生急病,他便借住在當地一姓龍的員外家中,當時龍員外家裡只有女兒和管家。龍員外的女兒精心照料秀才養病,並與秀才日久生情。秀才病好後便趕考去了,外出的龍員外回家後聽說女兒與秀才的事,便認為女兒敗壞了家風,逼近女兒自盡。秀才在京城考取功名後回到黑龍,本想迎娶龍家女兒,不想龍女已成黃土,悲痛萬分的秀才便修建了報恩寺,以紀念和報答龍家女兒的恩情。但這一傳說應該說的是青神縣的女龍寺。“道光碑”上說,過去,報恩寺和龍女寺的主持都是本玉,本玉是龍女寺輝明和尚的第四代弟子,“一僧理二寺”。後來,本玉身體不好,才令輝明和尚的一名五代弟子“拜本玉為師以管寺(報恩寺)業”。 唐以後,報恩寺歷經圯廢,元泰定四年(1327年)曾予維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曾予大修。現該寺僅存大殿。1986年後,政府多次撥出專款進行搶救性維修,1991年該寺被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眉山報恩寺傳奇

報恩寺位於東坡區羅平鎮高豐村,始建於唐,隨後歷經興廢,元泰定四年(1327年)曾予維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曾予大修。現該寺僅存大殿。1986年後,政府多次撥出專款進行搶救性維修,1991年該寺被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據傳報恩寺系唐時一王姓信士(佛教中的居士)為報母恩而建。另一種說法是,唐時一秀才赴京趕考,走到黑龍(今青神黑龍鎮)時突生急病,他便借住在當地一姓龍的員外家中,當時龍員外家裡只有女兒和管家。龍員外的女兒精心照料秀才養病,並與秀才日久生情。秀才病好後便趕考去了,外出的龍員外回家後聽說女兒與秀才的事,便認為女兒敗壞了家風,逼女兒自盡。秀才在京城考取功名後回到黑龍,本想迎娶龍家女兒,不想龍女已成黃土,悲痛萬分的秀才便修建了報恩寺,以紀念和報答龍家女兒的恩情。
報恩寺是四川省內一座十分典型的元代建築,而且在許多營造技法上都保留了宋代的建築風格,採用單檐歇山頂抬梁式架梁,前檐下施斗拱9朵,斗拱為二出挑,左右各施6朵,後照壁施斗拱3朵,明間用大叉手減柱,逗梁結構精巧,可謂匠心獨到。粱上有題記,年號為“……泰定四年……”
報恩寺是研究四川省內宋元代建築藝術的極其珍貴、不可多得的實物例證,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在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眉山東坡區報恩寺榜上有名。

建造歷史

報恩寺始建於唐,系一王姓信士為報母恩而建,此寺歷經圮廢,現存建築為元泰定四年(1327)重建。該寺現僅存大殿,占地面積635平方米,單檐歇山頂,抬梁式結構。
..
面闊三間12.95米,進深四間13.55米,殿內用減梁造為三間,使用四根柱。梁架為十架椽屋,五椽梁對前三椽梁,後乳梁扎牽,用四柱。平面近方形,石砌須彌座台基,高0.9米。大殿椽柱略有升起和偏腳,高3.7米,柱頭卷殺為倒鐘形,明間欄額斷面近圓形,普柏枋較薄,其下緣砍殺為斜面。內柱高約6米,柱礎為蓮瓣覆盆式。蜀柱與梁接合處砍為雀嘴形,脊扶至地面高8.2米。由於大殿明間使用減梁造成,故在明間正中用四根斜梁支撐上部扶椽,最上兩根斜梁在脊柱下相交,然後斜向下部斜梁交於內額蜀柱之櫨斗內,下面兩根斜梁自該櫨斗身下,承托下平扶,終於於前後檐斗拱後部。前椽施斗拱九朵,其中轉角鋪作兩朵,柱頭鋪作兩朵,補間鋪作五朵(明間用補間鋪作三朵,次間為一朵)。明間正中一朵補間鋪作出45°斜拱。前檐斗拱均為五鋪作雙抄計心造。後檐施斗拱三朵,兩山面各施斗拱六朵,均為四鋪作出單抄計心造。其用材尺寸約與宋代《營造法式》相當。《眉山縣誌》載“報恩寺,治東四十里,唐時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建。”據大殿上題記:“泰定四年”(1327),該殿系四川省一座比較典型的元代建築,清乾隆中進行過維修,而且還保留了宋代建築風格,是研究四川宋元建築藝術的重要實物例證。報本寺與報恩寺相鄰,始建年代不祥,清宣統元年(1909)重建,為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建築。該寺座北面南,占地580平方米。大殿為木結構單檐歇山式屋頂,穿逗式梁架,四穿用四柱。面闊三間,長13.6米,進深四間12米,廊深3.25米。前檐廊柱上有駝峰二朵,前檐柱高5.75米,通高9.2米,廂房面闊三間長13.5米,進深三間4.45米,廊寬1米,前殿面闊五間,長24.4米,進深三間5.56米,素麵台基高0.4米。通高6.5米。前殿與廂房設有走樓,部分完好。大殿題記年號為“同治十三年”(187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