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細胞分化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河南省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並於2003年元月6日獲國家科技部批准,開始正式運行和對外開放。河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徐存拴教授任實驗室主任。實驗室現有工作人員2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講師2人,實驗技術人員3人。

實驗室簡介

“省部共建細胞分化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河南省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並於2003年元月6日獲國家科技部批准,開始正式運行和對外開放。河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徐存拴教授任實驗室主任。實驗室現有工作人員2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講師2人,實驗技術人員3人。
河南省地處中原,屬於暖溫帶向北亞熱帶的過度區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河南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廳非常重視自然資源的保護、利用和科學文化設施建設。1984年省政府撥專款籌建了建築面積為3160平方米的生物標本館。近幾年學校撥專款,用於標本館的維護和發展。該館收藏的標本是本世紀30年代以來,經過幾代人的長期辛勤工作、積累、豐富和發展的結晶,如今它已成為河南省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種類較全的生物標本館。1990年被列入《中國博物館志》。

研究方向及取得成果

重點實驗室採用基因克隆、抑制性消減雜交、基因晶片等分子生物學技術,以2/3肝切除後的SD大鼠再生肝為材料,建立了64個cDNA消減雜交文庫;挑出克隆100,000多個進行測序,鑑定了10,895個與肝再生相關的基因,發現9762個基因與肝再生有關,在國際網站上登錄了3000個新基因。實驗室採用RT-PCR技術分析了肝再生不同時期mRNA的變化。獲得了大量有關肝再生分子機理的資料和數據等;將已鑑定出的10,895個與肝再生相關基因製成基因表達譜晶片,進一步驗證這些基因在肝再生中的變化情況,研究其在肝再生中的作用和套用價值。
以Affymetrix公司生產的大鼠基因表達譜晶片和檢測方法分析了DNA修復相關基因在16種不同恢復時間的大鼠再生肝中表達動態,用新建立的統計學方法分析相關基因在再生肝中表達的意義和作用。套用基因晶片技術研究正常肝臟、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組織基因表達譜,檢測從正常肝臟到肝癌細胞基因表達的改變,尋找可能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研究不同基因表達之間的關係,探索肝細胞癌變的本質。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以及其它項目,發表論文160餘篇,其中SCI16篇,國家一級學報20篇,全國核心期刊110篇;國際及全國學術會議論文16篇。在科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著作、教材18部,2004年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地市級成果二等獎2項,通過省級成果鑑定1項,2005年申報國家專利局:題目“保幼激素拮抗物溶液及用其提高水產養殖甲殼動物成活率方法”已接收。

人才培養

實驗室設有一級學科碩土點和動物學博士點。建室以來,已培養出24名碩士和10名博士。實驗室現有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40餘人。在讀的博士生6人,碩士生30餘人。2003年以來引進博士回校工作15人,在讀博士26人。

實驗室開放

實驗室非常重視對外開放工作。實驗室就在國家、省及河南師範大學支持下,發布了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指南,開始了對外開放。到目前為止,實驗室已資助開放課題3項,5人赴國外合作研究,接納客座研究人員10餘人次。部分開放課題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已先後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8篇,取得20項專利設計、開發10種新藥。

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

先後與德國Bremen大學、英國倫敦大學、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專科學校、中科院動物所、中科院上海細胞所、北京師範大學等12所單位結為友好合作單位,並邀請翟中和院士、郝水院士、楊雄里院士、孫儒泳院士、朱作言院士、宋大祥院士、陳大元研究員、徐汝梅教授、Marco博士Dieter博士等50餘名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來實驗室講學、指導工作,非常有效的促進了實驗室的快速發展;參加國際和國內重要學術會議40人次,主辦學術會議5次,邀請國內知名專家講學9人次,為今後實驗室的進一步對外開放打下了良好基礎。

主要儀器設備

實驗室面積2300m2,擁有功能研究室15個和一個功能完善的信息資料室,實驗室儀器設備先進,運行良好。擁有核酸蛋白質分離純化分析系統、大容量高速及超速冷凍離心機、高效液相色譜儀、人工氣候室、定量PCR儀、核酸序列分析儀、流式細胞分光光度儀、掃描電子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厭氧微生物培養工作站、大容量發酵罐等30餘種大型儀器,可獨立完成基因克隆、工程菌構建、蛋白表達與純化、抗體製備、轉基因生物工程研究等相關實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