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簡介
應時崛起的蘇州市相城實驗中學是根據相城區可持續發展的部署,相城區區政府高瞻遠矚,投資1.4億人民 幣,在春申湖西路劃撥土地184.1畝,校園建築面積達5.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5萬平方米。
校容校貌
學校有配置齊全的行政樓、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體藝館、多媒體教室、微機室、醫療室及運動場;還設有校內廣播站,學校區域網路及先進的教學監控和校內安全監控系統;室內配有42寸等離子彩電、計算機寬頻網、實物投影儀;另有環境優美的校園廣場、風景區、景觀大道及師生餐廳、大小廚房、鍋爐房、淋浴房等,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設了理想的空間。
辦學特色
我們既有老校(陸墓中學)積澱了五十年的豐厚文化底蘊,又秉承了老校的 辦學特色;“治學嚴謹,管理規範,凸顯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注重學生靈魂的雕塑”。為了適應教育發展新形勢,我們又選擇了走“品牌辦學”之路,全力開創學校辦學的新局面。
科技特色
1994年開展科技模型模型活動,活動內容包括了航空、航海、車輛、建築模型的製作操控及金鑰匙、七巧板等輔導。先後參加了蘇州市青少年模型比賽、蘇州市“我愛祖國海疆”青少年航海模型競賽、蘇州市中國小模型車輛、航海、航空競賽、蘇州市未來工程師比賽、蘇州市假日體育、江蘇省科技模型“智力七巧板”競賽、江蘇省“我愛祖國海疆”模型競賽、江蘇省航海、車輛模型競賽、全國奧林匹克建築模型比賽、全國未來工程師比賽。
學校科技教育資源有科技創新操作室、科技創新網站、地震科普館、生態館、科普走廊、消防科普館等。2002年被評為“蘇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2006年承辦蘇州市“我愛祖國海疆”青少年航海模型競賽並獲優秀組織獎、2007年學校科技興趣小組獲“2005-2006蘇州市十佳科技團隊”。
辦學規模
相城實驗中學國中部(原陸慕初級中學)是江蘇省示範初級中學,是蘇州市雙語實驗學校,現有國中生1821人,共38個班。在中考中,已連續4年名列全區第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我們不僅要保持驕人的文化成績,更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創新”。2005年9月學校開設高中部,共成功招收高一新生169人,其中推薦預錄2個班。生不在多,而在於精,我們追求的是讓一流的教師培育一流的學生,考進一流的大學。為此確定高中部發展目標:①狠抓奧林匹克競賽,使學生在各項競賽中獲獎。②培養出多個清華、北大、復旦等名牌大學的高才生。③升學率最低要求達60%。相信通過三年努力,相城實驗中學一定會成為蘇州市、江蘇省乃至全國的品牌學校。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師德優良、業務精湛、團結協作、大膽實幹、具有前瞻觀念和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員工207名,專任教師188名,生師比為11:1。專任教師高一級學歷比例達96%,13名教師達研究生學歷,占6.9%。具有高級職稱教師42人,中高級職稱人數占教師總數的69%。蘇州市名校長1名,市名教師1名、市學科帶頭人2名,區級學科帶頭人11名、教學能手13名、教壇新秀15名,骨幹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22.3%。2005年以來我校教師受到國家級表彰19人次,省級表彰74人次,蘇州市級表彰161人次,區級表彰362人次。
辦學目標
在品牌辦學理念的支撐下,我們一定會發揚艱苦奮鬥、勇於奉獻、與時俱進、敢於爭先的團隊精神,充分把握一切機遇,利用集體智慧,在搞好“一流規劃、一流建設”的同時,不斷向“一流質量、一流管理”的目標挺進,辦出特色,辦出優勢,使學校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學校沿革
1956年 學校創建校名為“吳縣陸墓初級中學”校址為“吳縣陸墓新馬路49號”
1958年 兼辦高中班12月5日被批准為“江蘇省普通中學學制改革試點學校”
1968年 易名為“吳縣陸墓中學”
1990年 陸墓中學分部在陸墓孫埂村建造
1992年9月 首批初一年級在分部開學
1993年10月 易名為“吳縣市陸慕中學”校址更名為“陸慕陽澄湖西路17號”分部位於陽澄湖東路新校區
1998年9月 學校辦學格局分成國中部和高中部國中部遷至陽澄湖東路分部,高中部在陽澄湖西路本部
1999年8月 被省教委確認為“江蘇省重點中學”
2000年1月 初高中分設,國中獨立建制易名為“陸慕初級中學”返遷至陽澄湖西路17號
2001年6月 省教育廳確認為“江蘇省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國中”
2004年4月 動工興建相城實驗中學
2005年3月 “陸慕初級中學”更名為“相城實驗中學”
2005年8月 原陸慕初級中學整體搬遷入相城實驗中學
歷任校領導
1956.06-1958.09 殷之仁 副校長 主持學校工作
1958.09-1959.10 殷綏來 校長(民盟)
1958.09-1959.10 闕福緣 黨支部書記
1959.02-1962.01 陶亦聖 副校長 主持學校工作
1962.01-1968.05 黃建成 副校長 主持學校工作 黨支部書記
1968.05-1971.08 黃建成 校革委會主任
1971.08-1973.04 闕福緣 校革委會副主任 主持學校工作
1973.04-1974.11 陳霞英 校革委會第一副主任 主持學校工作
1974.08-1975.08 承瑞林 校革委會副主任 主持學校工作
1975.08-1978.08 張錦標 校革委會主任 主持學校工作
1978.08-1979.09 張林生 副校長 主持學校工作
1978.08-1979.09 殷仁倫 副校長 主持學校工作
1979.09-1983.08 李祖裕 校長 黨支部書記
1983.09-1984.07 陸斌奎 副校長 主持學校工作
1984.08-1986.08 殷仁倫 副校長 黨支部負責人
1986.08-1992.08 殷仁倫 校長 黨支部書記
1992.08-1999.08 徐永芳 校長 黨支部書記
1999.08-1999.12 郭鳳良 校長 黨支部書記
2000.01-2005.03 薛永明 校長 黨支部書記
2005.03-2006.08 王金福 校長 黨支部書記
2006.08-2012.07 張玉明 校長 黨支部書記
2012.08-今 翁永興 校長 黨支部書記
校舍沿革
改革開放前
1956年4月 建校於陸墓鎮中街西路麥場郎西面,原“老裕社”夏和生荒地舊址。東北靠市河,西為居民住房及糧管所、供銷社,南至中街西路,占地18500m^2。縣撥款建造教室六個420m^2,理化儀器室一個36m^2,理化實驗室86m^2、圖書館一個24m^2、辦公室三個84m^2,總計720m^2。
1958年 建造教師宿舍六個144m^2、學生宿舍三個210m^2、食堂84m^2、飯廳230m^2、傳達室會計室33.6m^2,合計教育用房720m^2,生活用房731.6m^2,共1451.6m^2。操場一個7500m^2,100m直線跑道兩條,250m環形跑道一條。
1962年 購韓布媛舊房三間作為工具室共60m^2。
1964年 操場北端被原來的陸墓糧管所以“大辦糧食”為名,侵占場地約1000m^2,兩條100m直線跑道均被破壞,環形跑道由250m縮短為200m。
1968年 沿中街西路建平房兩間連校門過道間共50m^2。
1970年 西平房宿舍東側接造兩間48m^2,東平房宿舍西側接造一間24m^2,共72m^2。
1971年 學校飯廳西邊,原後校門內1000m^2土地,被供銷社侵占。
1972年 在東排教室前東側建造平房教室一個70m^2。
1973年 在西排教室西側接造教室二個140m^2。
1974年 在西排教室西側接造一個儲藏室48m^2,又在食堂南側建造校辦工廠三間144m^2。
1977年 在東前平房西側接造教室一個70m^2,東側接造辦公室一個24m^2,西平房教室前建造教室兩個140m^2,計234m^2。
1978年 由校辦廠投資3.8萬元,建造六底三層宿舍480m^2,用作教師集體宿舍和女生宿舍。
1979年 縣文教局撥款3.6萬元,建造後面西兩層樓教室六個420m^2。
改革開放後
1982年 縣文教局撥款3.5萬元,鄉政府投資2.2萬元,建造後面東兩層樓教室六個、辦公室二個,建築面積540m^2,總造價為5.76萬元。
1983年7月 拆除了1958年建造的危房傳達室、會計室33.6m^2及1977年建造的危房教室兩個140m^2。縣文教局投資5.1萬元,鄉政府投資4.6 萬元,建造前面三樓,三層教室九個、辦公室三個,建築面積900m^2。1984年10月1日竣工,造價9.8萬元。
1983年 縣文教局撥款1.2萬元,鄉政府撥款1萬元,建造東沿河駁岸圍牆194.87m,碼頭水門一座及西圍牆30m,1984年4月竣工。
1984年4月 學校籌款,縣文教局補助1萬元,利用舊料,在東沿河建造朝西平房七間,朝南平房三間,共287m^2,總造價1.75萬元。
1985年9月 拆除1958年所建的危房食堂、飯廳314m^2,10月拆除校辦廠房144m^2,原地擴建大會堂兼飯廳900m^2,廚房144m^2,總面積為1044m^2,1986年6月竣工,總造價為20萬元。
1986年9月 在原宿舍樓東接造五底三層15間,西接建二底三層6間,宿舍樓共525m^2,1987年7月竣工,造價為10萬元。
1987年3月 利用舊料,自籌資金在操場東沿河為校辦廠建造朝西平房五間,面積140m^2,造價0.7萬元。
1987年9月 拆除1972年建造的平房教室一個70m^2、1977年建造的平房教室一個70m2、辦公室一個24m^2,填平靠東水潭一隻(深3.4m),建造四層實驗樓壹幢1725m^2,包括水電總造價為36萬元。1988年8月竣工。
1987年9月 該校從本鎮古巷村二組稅務所南征地666m^2,與陸墓供銷社在本鎮北街莊家弄5號內的原糕餅工場、廚房、食堂、二間宿舍(上述房屋與該校大會場、廚房混連)以及部分天井、空地總面積為596.67m^2對調,其中平房面積為350m^2。作為教師家屬宿舍、水爐間、冰櫃間、校辦廠職工宿舍及儲藏室等使用。1988年9月 拆除1968年建造的沿街平房50m^2及居民住房六間(由鎮政府另行安排住房)建造校門及教育樓900m^2,於1989年8月竣工。總造價為30萬元全部由鎮人民政府投資。
1997年8月 投資2.5萬元,翻建130m^2的鍋爐房。
1998年3月 拆除1968年建造的飛機頭平房(東前平房),填校園池塘80m^2,建造四層教學樓1785m^2,於1998年8月竣工,總造價為120萬元,全部由鎮人民政府投資。
2000年3月 拆除西平房教室(1977年建造)234m^2,並拆除供銷社平房倉庫300m^2,建造科技樓、圖書樓、階梯教室合2340m^2,總造價140萬元。
2001年8月 拆除25m^2南廁所在慕名樓東新建94m^2的廁所,總造價12.6萬元,全部由陸慕鎮人民政府撥款。
2002年1月28日 由陸慕初級中學向陸慕鎮黨委政府呈報《關於易地新建陸慕初級中學的報告》,由於陸慕、蠡口兩鎮合併為元和鎮。
2002年2月28日 又向元和鎮黨委政府呈報了《關於易地新建陸慕初級中學的報告》。
2003年10月13日 相城區發展計畫局下發了相計投[2003]667號《關於相城區陸慕初級中學新建教學用房項目的批覆》。
新校位於相城區春申湖西路北側,占地184.176畝,總建築面積55563m2。其中圖書行政樓,建築面積11970m^2 ,框架四層。教學樓共有二幢,建築面積13160 m^2 ,框架四層。食堂建築面積7370 m^2 ,框架三層。宿舍樓共二幢,建築面積15827 m^2 ,磚混六層。體藝樓,建築面積5675 m^2 ,框架二層。
室外運動區域共有籃球場6塊,排球場3塊,400m塑膠跑道標準田徑場、足球場,塑膠燈光網球場二片。
2003年11月 開始回填土方。
2004年4月8日 開工,總投資約1.6億元,前期有元和鎮人民政府投資興建。
2005年3月17日 陸慕初級中學更名為相城實驗中學,並有原來的鎮管學校轉為區直管學校,因而相城實驗中學(原陸慕初級中學)新校建設也有鎮管改為區管,有區財政繼續投資繼續興建相城實驗中學。
2005年8月15日竣工驗收,同日,相城實驗中學整體搬入新校區,原老校區移交給陸慕國小。
學校相關
2005年9月 招收高一新生四個班。
2006年9月 招收高一新生八個班。
2006年11月18日 陸慕高級中學與相城實驗中學共同舉行五十周年校慶。
2008年9月 陸慕國小遷入陽澄湖西路新校區。
2008年10月 陸墓中學舊址拆除。
2009年2月 陸慕高級中學遷出陽澄湖東路原校區,遷入相城區華元路東首。
2009年6月 相城實驗中學高三學生全部畢業,成為一所區直管的純國中。
2009年9月 相城實驗中學開西校門,汽車、腳踏車全部由西校門進出;南校門前道路改造成直通春申湖西路,平時通行人。
2010年3月 相城實驗中學實施教育局首批試點的教育E卡通,學生、教師進出校門均要刷卡。
施教區
元和塘(新開河)以東,相城大道以西,建元路以南區域;元和塘以西,華元路以北,織錦路以東,春申湖西路以南;元和塘以西,春申湖路以北,朝陽河以南的元和區域;相城大道以東,陽澄湖東路以南區域;眾涇社區;依雲水岸社區。
包括:南山檀郡、康橋麗都(康橋花園)、嘉和麗園、元和之春、綠色時光、錦繡江南、知音別苑、花好月圓、天綸小區、國際服裝城、綠地都會雅苑、萬涇花園、嘉元花園、大富豪、橡樹灣、城立方、尚景花苑、春天花園、玉成家園一期、水漾花城花苑、婁北、眾涇(不含徐莊社區)、依雲水岸、眾涇家園、江南村、日益家園、尊園、紫金灣花園、香府綠洲、湖沁花園、天湖之春、書香國際、譽相庭、凱翔國際、中翔、派克公寓、消防小區、金磬金花園、靜湖別墅、銀麗高爾夫別墅、榮盛陽光名邸、古巷二村、澄和家園、樂苑新村、陸峰房產、晨曦馨苑、香城花園1、2、3期、晨曦印象、香城頤園、歐風麗苑、古巷新村、宋涇新村、喜慶花園、華美家園、華美福邸、紫玉花園、乾唐墅、琅石名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