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礦區於2002年關閉,全面進入地質生態環境恢復治理階段,治理成果不斷顯現。2005年底,該治理區被列為盱眙縣“十一五”旅遊景區開發重點項目,同時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級礦山公園開發建設項目。
主要景區
以淮河風光和礦山復綠生態為依託,以保護和展示採礦、地質遺蹟為主體,按照“一心一館五區(入口集散管理中心、礦山地質博物館、採礦地質遺蹟展示區 、河岸親水花園區、石塘水上娛樂區 、崖壁拓展運動區和礦山生態恢復區)”的建設布局,將公園建成集“礦業文化、科普體驗、觀光遊覽、極限運動、休閒度假”於一體的華東地區知名的國家級礦山(地質)公園。
建設過程
該項目已基本完成廢棄礦山地質生態環境恢復、河岸親水花園、奇石文化園建設,完成部分採礦、地質遺蹟保護展示工作,“象山國家礦山公園”主入口處標誌性建築--假山、入口廣場和礦山地質博物館、巨型宕口水上遊樂區以及諸多採礦雕塑工程正在建設之中,公園內環路、外環路路基已經鋪設完成,正在進行後期硬化等工作,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000餘萬元。
對外開放
2008年6月16日上午, 盱眙象山國家礦山地質公園開園。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石平洋,縣人大副主任雍梅,副縣長張曉紅,縣政協副主席丁厚誼等縣有關領導出席活動。縣人大副主任、工商聯會長雍梅在開園活動上致辭,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石平洋主持活動。副縣長張曉紅和縣政協副主席丁厚誼共同為“盱眙象山國家礦山地質公園”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