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歷史系列——我的父親豐子愷

目擊歷史系列——我的父親豐子愷

豐子愷(1898-1975):現代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浙江桐鄉人。早年曾師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21年去日本東京。回國後先後在上海、浙江、重慶等地從事美術和音樂教育。五四運動後,即進行漫畫創作。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作有《慶千秋》《飲水思源》等具有新意的作品。著有《音樂入門》,譯有《西洋畫派十二講》和外國文學作品《源氏物語》《獵人日記》等多種。擅散文和詩詞,雋永疏朗,別有一體,有《緣緣堂隨筆》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豐一吟
ISBN:10位[7802141966]13位[9787802141964]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
定價:¥36.00元

內容提要

豐子愷(1898-1975):現代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浙江桐鄉人。早年曾師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21年去日本東京。回國後先後在上海、浙江、重慶等地從事美術和音樂教育。受佛教影響,作《護生畫集》寓以佛家護戒殺之旨。五四運動後,即進行漫畫創作,早期漫畫多暴露舊中國的黑暗,後期常作古詩新畫,並常把兒童生活作題材,自謂要溝通文學及繪畫的關係,有《鑼鼓響》等作品。造型簡括,畫風樸實,受日本畫家竹久夢二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作有《慶千秋》《飲水思源》等具有新意的作品。著有《音樂入門》,譯有《西洋畫派十二講》和外國文學作品《源氏物語》《獵人日記》等多種。擅散文和詩詞,雋永疏朗,別有一體,有《緣緣堂隨筆》等。

編輯推薦

第一章家世童年少年
水鄉石門
大凡一個人出了名,生他養他的故鄉也就會受到人們的關注。古鎮石門也不例外。在十九、二十世紀交接之際,這裡孕了一代藝術家豐子愷先生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古鎮石門就已屹立在大
運河畔。大運河縱貫祖國南北,從嘉興向西南行,經石門鎮時拐了一個彎,改為正南行,然後再向西南,直達杭州。石門鎮就在這個灣子的兩岸。在春秋末期,這裡正是吳越分疆之地。越國曾在此築了兩扇石門,作為與吳國交往的隘口,石門鎮由此得名。現在兩扇石門當然早已不復存在,但在運河西岸尚留有一條磊石弄。磊石弄口的運河邊上,如今豎立了一塊石碑,以志紀念。石門鎮地處浙江省杭(州)、嘉(興)、湖(州)平原的中心,原屬崇德縣管轄。到明代宣德五年(1430年),從崇德縣分出個桐鄉縣來。於是,石門以寺弄為界,一分為二,東屬桐鄉,西屬崇德。後金的太宗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於1627年始用“天聰”的年號,到1636年,改用“崇德”的年號,用了8年。清康熙皇帝登基(1662年),有鑒於崇德縣與早先的年號“崇德”相同,便避諱改崇德縣為石門縣,直到1914年才復稱崇德縣。崇德縣改石門縣時,石門鎮就改為玉溪鎮。1958年大辦人民公社時,崇德、桐鄉兩縣又合併起來,總稱桐鄉縣(1993年桐鄉撤縣改市),石門鎮屬桐鄉管轄,崇德縣更名為崇福鎮,也屬桐鄉管轄。由於有以上的歷史原因,豐子愷幼年時所謂的石門,大都是指崇德縣。而豐子愷的誕生地,當時雖已更名為玉溪鎮,但當地人往往仍稱之謂“石門鎮”,而且更多的是按土叫法稱之為“石門灣”,有時稱之謂“石灣鎮”或“石灣”,甚至簡稱“灣里”。為簡便起見,本書在敘述時一律稱作“石門鎮”。

作者簡介

豐一吟,副編審。1929年5月生於浙江石門鎮(今屬桐鄉市)。1948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套用美術系。1951-1953年就讀於上海蘇僑俄專和中蘇友協俄文學校。曾任上海萬葉書店、北京音樂出版社編輯,上海編譯所、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譯所翻譯。1980年轉入上海社科院研究其父豐子愷生平和創作。現為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目錄

第一章家世童年少年
水鄉石門
豐八娘娘
第一個男孩!
“別卻春風又一年’
豐鐄中舉
墳上終於立了旗桿!
孤兒寡母
兒時夥伴
藝術的陶冶
畫家的第一步
科舉廢學堂興
第二章初出茅廬
最重要的是必須考取!
寄宿舍的生活
“你自己應該抱定宗旨!’
恩師李叔同
導師夏丐尊
送恩師入山“行大丈夫事’
初出茅廬
東渡日本
第三章從白馬湖到緣緣堂
重執教鞭
白馬湖畔
立達學園
皈依三寶
開明書店
收鮑慧和為徒
石門緣緣堂
杭州的別寓
讀萬卷書
子愷漫畫
緣緣堂隨筆
第四章在抗日的烽火中
第五章劫後之路
第六章日月樓中日月長
第七章十年塵世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