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英德

盧英德

盧英德,1955年,出生於印度第四大城市馬德拉斯(Madras)。 1980年,從耶魯大學商學院畢業,先後任職於強生、波士頓諮詢、摩托羅拉及ABB公司。 1994年,加入百事公司。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盧英德 盧英德

盧英德1955 年出生在印度的第四大城市馬德拉斯的一個婆羅門社區。在她很小的時候,母親每天都會拋給她和妹妹一個當前的世界熱點問題,讓她們思考解決的辦法,勝利者的獎品是一小塊朱古力。母親的寬容與鼓勵讓盧英德逐漸積累起了自信和對成功的渴望。1978年,23歲的盧英德懷揣500美元從印度到美國,追逐自己的“美國夢”。經過28年的奮鬥,終於登上了自己事業的巔峰。從2006年到2009年,盧英德連續四年蟬聯了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的“美國商界最有權勢的50位女人”的第一名。

在其建言下,百事公司於1997年10月必勝客、肯德基和Taco Bell從公司分離並獨立為百勝全球公司。 2001年,被提升為百事公司總裁兼CEO。 2006年8月14日,百事公司CEO史蒂芬·雷蒙德(Steve Reinemund)正式任命諾伊為其繼任者,10月1日起生效。同年,諾伊名列《財富》美國商界女強人50強榜首、華爾街日報"全球最值得關注的50位商界女性"第二名、"福布斯權力女性榜"第28位。 2007年5月2日,接替雷蒙德成為百事公司董事會主席。

2010年福布斯全球權勢女性位列第六名。

2013福布斯女性權勢榜第十名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科爾加塔印度管理學院 金融行銷 碩士

馬德拉斯大學 數理化專業 本科

1978年—1980年 耶魯大學商學院 管理學 碩士

工作經歷

瑞士ABB公司

美國摩托羅拉公司

波士頓諮詢公司

強生公司

1994年—2018年10月3日 百事公司CEO

1994年—至今 百事公司董事長

重要事件

康師傅以股權換購百事中國

百事可樂深陷“逃稅門

1978年,23歲的盧英德接到了美國耶魯大學的通知書,懷揣500美元從印度到美國,追逐自己的“美國夢”。

1994年,這位印度裔女性加盟百事公司擔任首席戰略官。

在盧英德建言下,百事公司於1997年10月必勝客、肯德基和Taco Bell從公司分離並獨立為一家上市公司,即百勝全球公司。

2001年,被提升為百事公司總裁兼CFO。

2006年8月14日,百事公司CEO史蒂芬·雷蒙德正式任命諾伊為其繼任者,10月1日起生效。同年,諾伊名列《財富》美國商界女強人50強榜首、華爾街日報“全球最值得關注的50位商界女性“第二名、“福布斯權力女性榜“第28位。

2007年5月2日,接替雷蒙德成為百事公司董事會主席。

2010年福布斯全球權勢女性位列第六名。

盧英德將在2018年10月3日離任執行長職位。

個人語錄

1、 "我在從小長大的印度學到的一個理念,即追求各利益方的平衡――無論利益大小,個人或公司,這是一個基本的哲學理念。"(2007年)

2、"績效是由可持續增長驅動的,否則公司會萎縮,直至消亡┅┅而目的應該使整個社會受益,而不僅僅是公司股東。"(2007年)

3、 "必須在企業盈利和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這不僅僅是對他人利益的無私關注,而是關乎人類存亡。"(2007年)

4、 "我沒有什麼神奇的配方,我只有謙虛學習的精神,適應環境的靈活性和對成功的執著追求。"(2007年)

5、 "身為女性,而且非美國出生,你需要比別人更努力、更聰明。"(2006年)

人物評價

石永恆、廉小天著 石永恆、廉小天著

一個出生在保守的印度婆羅門教家庭的女孩子,從馬德拉斯大學數理化專業畢業後,本應該像印度大多數女孩一樣接受父母的安排結婚生子,可她不顧家庭勸阻,又繼續在科爾加塔印度管理學院接受MBA教育。在獲得金融行銷的碩士學位後,這位女孩的父母以為她這時可以考慮終身大事了,然而她又衝破重重阻力遠涉重洋,23歲只身前往美國耶魯大學商學院深造。

1980年,她在耶魯大學商學院畢業,拿下管理學碩士學位,先後供職于波士頓諮詢公司、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和瑞士ABB公司。1994年,這位印度裔女性加盟百事公司擔任首席戰略官,10年後她被任命為百事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有幸成為世界500強、業務遍布全球、擁有逾16萬員工的“百事帝國”歷史上首任女掌門。

她就是盧英德(Indra Krishnamurthy Nooyi,也有翻譯成英德拉·努伊)。2006年,盧英德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美國商界女強人50強”第一名,《華爾街日報》“全球最值得關注的50位商界女性”第二名。2009年9月,在《財富》雜誌網路版“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商界女強人50強”的評選中,盧英德名列榜首。

盧英德 盧英德

1955年,盧英德出生在印度南部海岸全國第四大城市金奈(原名馬德拉斯,1996年官方改名為金奈,該市以其宗教文化遺產聞名世界)。

一般人很難想像,這位從小在傳統保守的婆羅門教家庭長大,並且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的女孩,卻放棄安逸富足的生活和一個絕佳的結婚機會,孤身一人去一個未知世界闖蕩。這對大多數出生在印度婆羅門社區的女孩來說,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前所未聞的。然而,天性活潑好動、激情四射、勇敢執著,不屬於年輕結婚族的盧英德,從她揚帆過海來到美國時,就注定踏上一條不驚險異常的商界傳奇之路。

作為全球最成功的商界女強人之一,盧英德被《財富》雜誌譽為“鐵女人”,在百事公司近二十年全球運營中,她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盧英德憑藉著敏銳的戰略眼光和高超的併購策略,以及她一貫堅持的“健康理念”,輔佐百事公司前總裁史蒂芬·雷蒙德(Steve Reinemund)創造了百事公司新世紀的輝煌。2004年,百事公司以561億美元的品牌價值位列《福布斯》“全美最有價值公司品牌”前十名,首次超越一直以品牌價值為傲的可口可樂公司。2005年12月,百事公司股價節節攀升,市值達到984億美元,並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而在盧英德加盟百事時市值還不到可口可樂的一半。這是百事公司一個里程碑的記錄,歷史上首次超過主要競爭對手可口可樂的市值,從此與之在飲料食品行業並駕齊驅。

盧英德接受中國小朋友的紅領巾 盧英德接受中國小朋友的紅領巾

對於盧英德在百事公司的價值,前總裁雷蒙德曾公開對人說:“在我任CEO的時間裡,盧英德是一個天才的夥伴,她不僅跟我們共同預見未來,還參與了戰略藍圖的繪製。”2006年8月14日,百事公司對外宣布:其財務長盧英德替代史蒂夫·雷蒙德成為百事的執行長。百事公司人才濟濟,業務遍布全球,在華爾街分析家驚訝為什麼選擇盧英德為雷蒙德的接班人時,只有雷蒙德心領神會,毫不吝嗇地稱讚:“盧英德不僅是個智慧管理者,更是一個天才的戰略家。”

是的,在一個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里,從不缺少業務人員和管理人才,但是缺少一位具有遠見卓識、氣度恢宏的戰略家,而盧英德是最佳的人選。從力排眾議對必勝客、肯德基、塔克貝爾等構成百事公司主要經營收入的餐飲業務進行剝離,到以大手筆主持併購全球健康運動飲料產品銷售冠軍的貴格燕麥(Quaker Qats)公司,盧英德充分展現了一位善於調查研究、精通管理運營和國際商務談判的天才戰略家的非凡才華。

盧英德與百事中國高級顧問李新 盧英德與百事中國高級顧問李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深入,以及消費者健康環保意識的提高,盧英德堅信健康型產品成為未來消費品市場的主流。因此,盧英德緊扣時代脈搏,為了百事公司的健康轉型和平衡發展,她提出了“目的性績效”作為百事公司可持續發展理念。

如今“目的性績效”以成為百事公司企業文化的核心在全球推廣,它在“盧英德時期”指導百事公司開拓創新,再創輝煌,它也成為盧英德卸任前留給百事公司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作為一位全球最出色的商人之一,盧英德成功的光環是人們驚羨焦點,她縱橫商界的傳奇之路也隨之成為人們最想探尋之旅。對於盧英德的成功,人們有太多的驚訝和疑問,神秘的婆羅門教文化與現代商業文化的碰撞,這是怎樣一種神奇的火花!然而盧英德卻把自己的輝煌歸功於母親的祈禱,自己的好運。

盧英德為百事“母親水窖”作報告 盧英德為百事“母親水窖”作報告

那么,盧英德成功的密碼是什麼,是不是跟象頭神犍尼薩有關?究竟什麼力量在召喚一位東方女性攀上商界巔峰,讓她成為好運之神?她天才戰略家管理運營的才幹又是如何顯現的?她的成功與東西文化的交融是不是存在什麼必然聯繫?如果她是一匹千里馬,那么發現她的伯樂是誰?她特立獨行的品質又是什麼?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之下,盧英德又如何領導百事公司迎接挑戰?

針對這一系列的疑問,筆者踏上時間之旅,結合經濟管理學原理,追蹤盧英德的人生軌跡,通過捕捉盧英德的求學、工作、與生活中的精彩鏡頭,與讀者一塊探索遙遠而又神秘的婆羅門教文化,力求揭開隱藏在印度紗麗之下的成功哲學的奧秘。

筆者多年來致力於對百事公司的研究工作,並寫出教學案例《美國百事飲食服務公眾公司》,用於清華大學MBA和經理班的管理教學與培訓。為了更好地讓商務領域辛勤耕耘的職業經理、創業者、企業家更好地了解國際公司的經驗,推廣清華經管《中國工商管理案例中心》的成果,特案例展開進一步寫作成書,以饗讀者。

相關專訪

可樂門

盧英德剛接任百事CEO,就遭遇了印度“可樂門”事件。

在她的祖國印度,很多種棉花的農民大量購買可樂來殺蟲子。因為這些棉農嘗試後發現,農藥中摻入可樂後,殺蟲效果比單純使用化學農藥要好得多。可樂成了殺蟲劑,訊息一出,印度全國開始禁賣可樂。

2006年8月2日,印度科學與環境研究中心發布了一項引起國際廣泛關注的可樂含毒測試報告,報告聲稱,印度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產品中含有3到5種殺蟲劑成分,含量遠遠超過規定標準。雖然,印度政府很快出面澄清,“殺蟲劑含量在允許範圍內”。但這個事件讓盧英德更加堅定自己一直堅持的“讓百事健康化”,果斷做出決定:公司半數以上的創新和投資必須用在健康食品上。

盧英德“不能說,只喝碳酸飲料,而等消費量達到頂峰之後再換成非碳酸飲料。我們的理念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的想法是,要提供各種飲料,最後讓消費者來決定買什麼、喝什麼。”

盧英德開始帶領百事大力發展除了碳酸飲料以外的產品。2010年底,百事公司2010年銷售收入近600億美元,全年淨利潤比上年增長6%,提升至63.2億美元。與此同時,盧英德加快了百事海外擴張的步伐。2010年5月21日,盧英德在上海宣布:未來三年,百事公司在中國市場增加投資25億美元。

這一個數字,不僅超過了從1981年第一罐中國產的百事可樂誕生到在華投資的總和,而且超越了它最大競爭對手可口可樂在2009年宣布的未來三年20億美元的投資計畫。

中國市場已經成為百事公司除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一大市場。

專訪內容

芮成鋼:您認為貴公司在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有哪些?

盧英德:在商業方面,我認為一些中國本土食品和飲料公司的表現十分出色,但不能因此我們界定為勢不兩立的競爭對手,因為中國市場還有很大增長空間,我們都有發展空間。但中國有一些十分優秀、難以置信的食品和飲料公司,譬如頂益、康師傅等等本土公司,這些都是很棒的中國公司。如果中國不是本土公司實力比跨國公司實力更雄厚的國家,那么中國起碼是世界上本土公司和跨國公司勢均力敵的國家。

芮成鋼:您是否認為食品和飲料工業的趨勢是向更健康的飲食方向發展?傳統上中國的食品飲料業並不像國外一樣先進,可以說我們落後了一步,比如說中國一些最知名的飲料含糖量仍然較高,而在更發達的經濟體中情況可能並非如此。您是否注意到了中國的這一特點?

盧英德:我認為這是一場變革,是一場變化,一場變革。

芮成鋼:這對於百事公司的業務有何影響?百事公司需要在多大程度上發揮創新精神?

盧英德:我們是一家食品和飲料公司,因此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們何以成為一家全球化公司同時適應每個國家當地的需求,我們努力做到既實現全球化又實現本土化,我們如何使百事可樂符合全球標準同時在各個國家做到本土化?答案在於支持農業發展,生產符合當地人口味的產品,從本土中學習,為本土生產產品是至關重要的。第三個挑戰是如何從本土獲得的知識推廣到海外,例如中國的中醫藥,其中包含了許多科學和思想方法,我們可以中醫藥套用於中國當地產品,但如何這些知識推廣到海外?因此,我們學習知識帶往各國,從這些國家當地學到知識並套用於當地,而後從本土獲得的知識向海外推廣,這是一個十分豐富的發展模式,同時,作為一家食品和飲料公司,意味著我們可以迅速接近消費者,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領域。

2011年1月17日,一抹亮麗的“中國紅”點亮了美國紐約時代廣場,6塊電子顯示屏同時播出了中國首部國家形象宣傳片《人物篇》。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人物篇》在素有“世界十字路口”之稱的紐約時代廣場播放。

一個多星期之後,第41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瑞士達沃斯召開。在瑞士達沃斯小鎮,有關印度的國家形象的宣傳海報無處不在,作為全球最最重要的新興經濟體之一,印度也希望通過世界經濟論壇這樣一個舞台,展現自己最出色的一面。

[印度新德里電視台主持人娜瑪拉] “我們通過在達沃斯做形象宣傳,來表明印度經濟成長強勁,在這一點上印度和中國很相似 。”

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兩個開發中國家,中國與印度吸引了全球關注的目光。 一個是世界的工廠,一個是“世界的辦公室”。印度與中國的龍象之爭,一直為全球廣為關注。2010年,中國GDP超日本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印度經濟增速在本財年預計達到8.6%,並有望繼續加速。“中國模式”與“印度模式”兩種發展模式的比較,成為全球政、商、學等各界的熱門話題。那么,盧英德又是如何看中印之間的競爭與合作?

芮成鋼:您認為印度向世界工商界展現的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盧英德:我們所探討的中國和印度的問題頗為相似.我認為印度在達沃斯展現自身的高科技進展,但中國和印度一點顯著的差異就是當你踏入印度,踏入孟買或德里等印度城市,就會看到印度的另一面,仿佛撲面而來,而在中國卻並非如此,你需要親自探索。因為你進入中國大城市時所目睹的是中國最美好的一面,而在印度,從四面八方包圍你的是貧窮、乞丐、身無分文的人,因此,中國和印度一個顯著的不同點在於你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看到社會的真實境況。

芮成鋼:世界對中國的期望愈來愈高,甚至有時在潛意識中認為中國已不再屬於開發中國家,您的看法是什麼?

盧英德:中國可謂是當今世界人們談論最多的國家,其中有幾方面原因。第一,中國以令人矚目的信心崛起於世界,是不可不投資的市場和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引擎,因此成為人們談論最多的國家。但是我們不應忘記的中國的一些基本事實,中國的人均GDP只相當於美國的八分之一,歐洲的九分之一,還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問題在於中國人口眾多,這個較低的人均GDP乘以中國眾多的人口,會得出很大的經濟總量,於是人們坐下來驚嘆中國是一支強勁的市場力量,但我們不能只看數字,更要注重數字背後的事實,中國還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口生活水平亟需提高。

芮成鋼:關於中國和印度,在我看來兩國相比較,觀望“龍虎之爭”誰勝出等,簡直是西方媒體的一場陰謀。但實際上,中印兩國在經濟上有很強的互補性。您認為問題出在哪裡,世界為何中國和印度定位為勢不兩立的競爭對手呢?

盧英德:我不知道原因何在,我認為中國和印度是一個很不錯的話題,但是……

芮成鋼:譬如有人質疑中國“未富先老”而印度擁有極富活力的勞動力……

盧英德:現今印度的人口年齡結構確實比較占優勢,但如果中國願意談論人口年齡結構,就儘管去談好了,我觀察這一切,只能聳聳肩說“這些不過是停留在口頭上”,歸根結底,中國和印度是兩個大國,其人口總和甚至超過一些大陸,兩國的發展對於未來世界的走向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意義,兩國的工業化增長和經濟發展是未來世界發展趨勢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我們需要關注這兩個國家,學會與他們協作,為他們競爭並思考如何展開符合東西方利益的雙贏合作,這才是關鍵所在。

說到中國和印度的關係,除了“龍象之爭”之外,人們還會想到另外一個詞,那就是“金磚國家”。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磚國家”概念。“金磚國家”引用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首字母,由於該詞與英文中的“磚”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國家”。

伴隨“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逐漸形成,作為全球新興經濟體代表的“金磚國家”國際影響力也日益增強。2010年12月,“金磚國家 ”又迎來了一個新成員:南非。2008年至2014年,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四個金磚國家促進全球經濟成長總量的六成以上。作為第一梯隊的新興大國,擴容後的“金磚國”仍引領全球增長。

[朱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特別顧問] “今年我們經歷三軌復甦,已開發國家GDP(國內生產總值)2.5%到2.8%,新興市場國家GDP(國內生產總值)在6.8%左右,中間的是美國,美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大約在3%左右,已經比較強勁了。”

[阿茲姆?普雷姆吉 印度維布絡軟體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目前的現實是西方國家經濟成長遲滯,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這正在重新平衡全球經濟力量的分布,這決定了消費力所在。未來十年,全部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總量達到20萬億美元,與美國當前的經濟總量持平,甚至還會超過美國。”

2010年12月,百事公司高調宣布,計畫以54億美元收購俄羅斯乳業巨頭維姆—比爾—丹食品公司,此項收購使百事公司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食品和飲料生產商。這項交易是百事公司2001年後第二大收購,規模僅次於當年收購美國桂格麥片公司。收購完成後,使百事公司旗下營養類和“功能類”產品利潤從100億美元增加到近130億美元。

除了在中國、印度和俄羅斯投資外,2008到2012年,百事在四年內向巴西投資3億美元。

芮成鋼:中國成為下一屆“金磚四國”峰會的東道國,當然“金磚四國”不過是一個概念,起源於“金磚”的比喻意義時下已不那么流行。但這成員並不多的一組國家卻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我想請問百事公司是否“金磚四國”作為一個單獨的群體看待?

盧英德:我們世界劃分為國家群體,中國是一個群體,印度也是一個群體,因為這兩個國家人口眾多,甚至已經超過了其他國家群體的人口總和。俄羅斯、獨立國協國家、東歐國家和中歐國家被劃分為一個群體,人口總數約為4億,我們世界劃分為國家群體進而界定人口群體。對於百事公司,我們並不採用“前蘇聯獨立國家國協”或是“金磚四國”這樣的劃分標準,而是世界分為國家群體看待。因此,雖然印尼占有重要地位,但仍屬於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群體,巴西是一個重要的國家,但仍屬於巴西-阿根廷-秘魯-智利和其他南美洲國家群體。我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不同的群體。

芮成鋼:那么這是否發出了一個信號:未來的增長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新興市場?

盧英德: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新興市場在增長中占了不成比例的一部分。但我們在西方的業務量也同樣可觀,同樣有所增長,但單純就小規模的數據而言,新興市場可以達到百分之十幾、百分之二十幾的增長,而已開發國家市場的增長率則僅為個位數。這就是差異所在。

在這個時代,西方經濟成長逐漸放緩,而與此同時東方正在崛起,GDP高速增長,失業率低於西方。這可以說是多種因素的融匯,引發了人們用與以往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對世界新興工業化地區知之甚少使他們感到不適,人們都在尋求答案。我認為未來的4至5年中,當人們努力尋求如何在東方展開競爭,如何接受這一新的分配,這並非轉移而是重新分配,並且在經歷這一過渡時,這種不適感仍持續,這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假以時日才能使人心平氣和,但必須接受這一不可避免的趨勢。

過去一年,美國失業率持續徘徊在高位,美國經濟也由此被稱為“無就業增長復甦”。歐巴馬的經濟政策一直飽受各方質疑。2010年9月份,英特爾CEO歐德寧也曾經猛烈抨擊歐巴馬政府對經濟復甦的處理。2月28日,美國製造業巨頭3M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喬治?巴克利(George Buckley)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指責美國總統“反商業”,稱歐巴馬沒有採取任何措施改善白宮與美國大企業之間的關係,並聲稱為保持競爭力,3M這樣的製造企業可能不得不生產移往其他國家。

那么,盧英德又是如何看待歐巴馬的金融政策和美國的經濟形勢?

芮成鋼:因為過去所謂的“風險”給人們造成了很大創傷,而人們開始關注未來潛藏的風險,人們談論最大的風險或許就是美國的財政赤字了,請問您是否對此感到憂慮?

盧英德:風險常常從內部開始,我們是一家美國公司,總部位於美國,我們希望美國經濟處於十分健康的狀態,首先是降低失業率,應對財政赤字,這當然使我們憂心。我們希望參與討論以保證其實現,美國問題的解決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產生影響。我們密切關注這方面的進展,因為我們公司業務遍及全球160個國家,不希望偏離這些國家的政策框架和經濟狀況,因此美國和西歐的情況同樣令我們密切關注。但總體而言,隨著美國GDP的增長,我們或許有理由停下來,說“情況或許正在轉好,或許”。

芮成鋼:您在媒體眼中是進軍華盛頓、踏入政壇的熱門人選,那么您對美國企業界對歐巴馬總統又愛又恨有何評價?

盧英德:歐巴馬總統採取的新舉措令人驚嘆,在他任期的頭兩年面對的是一片混亂,他不得不採取一些艱難的政策措施使情況趨於穩定,我認為他從未“反對企業”,而只是在最初兩年對企業並不是採取明顯的支持態度,因為當時有許多更緊迫的問題需要關注。而即使是總統,在任期的頭兩年能取得的成就也是有限的。而兩年之後的今天,美國國內狀況趨穩,GDP再次上揚,因此他需要重點轉向如何與企業界共同努力,使美國經濟回到之前的水平.如果我是美國總統,我也會採取相同的做法。因此對於他向商界主動示好,採取給予企業更多支持的姿態,與企業共同努力恢復美國經濟這一點,我對他的評價很高。我對未來的發展動向十分樂觀。

芮成鋼:但對於任何國家總統而言,任期的頭兩年往往是最有效的,因為那時支持率和影響力都達到最高,之後就變得越來越艱難。

盧英德:歐巴馬總統在任期的最初兩年已經完成了最艱難的任務,也是必須完成的任務。如果他在兩年前就向商界主動示好,而不是著手重建金融體系的話,今天就不會有金融體系了。因此我認為糾結於他未曾做的,抱怨他本應如何如何做,這並不是明智之舉。

芮成鋼:大多數人都會認同現今美國首要的政治和經濟問題便是就業問題。

盧英德:是的。

芮成鋼:在這種情境下,您認為中美貿易的發展是一件好事,因為中國的對外投資流入美國,有助於創造就業機會,或是仍然造成恐慌和不安?

盧英德:我認為中國、美國再加上印度之間的合作至關重要,我們常中印兩國看作同呼吸共命運的兩國而相提並論,這兩大高速增長的大型經濟體與美國共同協作,探討如何抓住美國發展機遇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美國仍然是主要的經濟成長引擎之一,但這種協作應當為美國創造就業機會,因此我們關注的是就業淨增長。因此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之間的對話並不以單向就業出口為目的,而是要探討兩國之間的企業以更富責任感的方式為雙方創造就業機會。

從一個土生土長的印度女孩到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的掌門人,盧英德帶領百事,從一個專門生產碳酸飲料和休閒食品的食品公司,成功轉型為在碳酸飲料、健康食品和功能飲料均衡發展的“新百事”。56歲的盧英德因為在百事創下的輝煌戰績,而被外界稱為“鐵女人” 、“可樂女王” 。

盧英德用她的自信和勇氣造了一個新百事,而她自己卻始終樂於嘗試更多的挑戰。盧英德的朋友亨利?基辛格預言,盧英德的事業還遠不止此,未來她還會進軍華盛頓,在美國內閣中占有一席之地。儘管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盧英德骨子裡仍然是一名傳統的東方女性。她是一個成功的商界女強人,更是兩個女兒的母親,一名虔誠的印度教徒。她始終認為,自己事業最核心的支柱是家人、朋友和信仰。

芮成鋼:最後一個問題,您一直是出席這些世界頂級商業經濟盛會唯一的女性CEO,並且您的身高超過了許多男性同事,您對這種狀況是否感到厭倦?

盧英德:我並不感到厭倦,我希望有更多的女性CEO,因為我認為世界已經準備好,迎接女性來執掌權力.希望在未來的3到4年中有更多的女性登上CEO的位置,以至於我們加以評論時,不再其作為一種特殊情況而是認為其屬於常態。至於高度問題,我也沒辦法。

芮成鋼:非常感謝您,盧英德。

盧英德:非常感謝,和您的交流十分愉快。

人物視頻

盧英德-百事公司董事長兼CEO 盧英德

內容介紹:盧英德(Indra K. Nooyi)女士是百事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她領導的百事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和飲料公司之一,公司2008年銷售額超過433億美元,業務範圍遍及世界上近200個國家,雇有員工198,000人。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菲多利休閒食品、百事可樂飲料、佳得樂運動飲料、純果樂果汁和桂格麥片食品。公司的系列產品中有18個品牌的年銷售額都在10億美元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