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α粒子散射模型中,考慮金屬箔有一定厚度,一個α粒子穿過金屬箔會被許多金屬原子散射,當有n0個入射α粒子時,微分散射截面(“微分散射截面”)應為dn=Ntn0dσ,並改寫成
它代表在散射角θ方向單位立體角內金屬箔散射的α粒子數,這就是盧瑟福散射公式。其中N是金屬箔單位體積原子數,t為金屬箔厚度,dn是散射角θ到θ-dθ之間的立體角dΩ內的被散射的α粒子數。
若在每次實驗中,僅改變一種實驗條件,從上式可得四種函式關係:
⑴同一α粒子源,同一金屬箔,僅改變散射角θ,則常數,與sin(θ/2)成反比。
⑵同一α粒子源,同一種金屬箔,同一散射角,改變金屬箔厚度t,有。
⑶同一α粒子源,同一種金屬箔,同一散射角,改變α粒子初速,有常數,即與入射α粒子的動能E的平方成反比。
⑷同一α粒子源,同一散射角,對同一Nt值,則。
上述四個結論,在1913年蓋革-馬斯頓實驗中得到證實,僅第四個結論中金屬原子電荷數Z2測量不夠準確。1920年,查德維克(J.Chadwick)改進了實驗裝置,用盧瑟福散射公式第一次直接從實驗測定了Cu、Ag、Pt的核電荷數Z2,證明了原子的核電荷數等於該元素的原子序數,有力地證明了盧瑟福散射公式的正確性。
相關詞條
-
盧瑟福,E.
偉大的物理學家。1871年8月30日生於紐西蘭南島納爾遜南郊,18歲獲得紐西蘭大學坎特伯雷學院獎學金,在該校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1894年他安裝一台赫茲...
盧瑟福,E.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盧瑟福背散射實驗
近代物理科學發展史中最重要的實驗之一。1897年湯姆遜(J.J.Thomson)測定電子的荷質比,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認為原子中的正電荷分布在整個原子空間...
簡介 實驗原理 溝道效應 -
盧瑟福發現核子實驗
1909至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1871~1937)和他的合作者們做了以α粒子轟擊金箔的實驗,推翻了J.J.湯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的葡萄...
介紹 α射線的發現 散射實驗 現實的意義 -
庫侖散射公式
"記入射帶電粒子的質量為 對於入射粒子的自鏇為0
-
《上帝擲骰子嗎》
《上帝擲骰子嗎》 摘要 愛因斯坦:「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了什麼,而不是他取得了什麼。」 愛因斯坦說:「我不相信上帝是靠擲骰...
《上帝擲骰子嗎》 序 第一章 黃金時代 第二章 烏雲 第三章 火流星 -
鮑姆巴赫公式
在曼徹斯特,盧瑟福在研究生T.羅伊茲協助下,利用O.鮑姆巴赫製成的□ 粒子能穿過而氦原子卻不能穿過的薄壁玻璃管收集...而導出盧瑟福散射公式.這個公式隨即由蓋革和馬斯登用改進了的□ 粒子散射實驗所證實. ...
-
原子結構
盧瑟福推翻了。太陽系模型英國物理學家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跟隨湯姆遜學習,成為湯姆遜第一位來自海外的研究生。盧瑟福好學勤奮,在湯姆遜的指導下,盧瑟福在做他的第一個實驗——放射性吸收實驗時發現了α射線...
發現史 簡介 原子模型 數量關係 -
核晶中心
軌道間躍遷時,只能釋放出符合巴耳末公式的能量來。 我們可以這樣來打比方...的故事在道理上基本和這個差不多。我們還記得,在盧瑟福模型里,電子像行星...”模型,電子就像布丁上的葡萄乾一樣。 但是,1910年,盧瑟福和學生們...
簡介 相關資料 參考資料 -
量子理論
公式,雖然在低頻部分與實驗結果符合得比較好,但是隨著頻率的增加,輻射能量...生 發現電子 1898 盧瑟福 α射線 1898 居里夫婦 發現... 1902 里查森 發現熱電子發射規律 1903 盧瑟福 發現放射性元素的蛻變...
簡介 基本介紹 量子力學 發展簡史 量子理論的發展與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