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夏人掠鎮戎,陷涇、邠,遂圍平涼。庸矢盡,募人取夏兵射城上箭以濟急用,出府庫賞有功者,人樂為死,平涼賴以完。貞祐二年,庸移書陝西行省仆散端,大概謂慶陽、平涼、德順陝西重地,長安以西邠為厄塞,當重兵屯守。詔賞平涼功,庸進官四階,遷按察轉運使。三年,詔諸道按察司講究防秋,庸陳便宜曰:「自延至積石,雖多溝坂,無長河大山為之禁止,恃弓箭手以禦侮,其人皆剛猛善斗,熟於地利,夏人畏之。向者徙屯他所,夏人即時犯邊,此近年深患也。人情樂土,且耕且戰,緩急將自奮。」又曰:「防秋之際,宜先清野。」又曰:「掌軍之官不宜臨時易代,兵家所忌,將非其人,屢代何益?」無何,有言庸老不勝任者,即罷之。未幾,改定海軍節度使,山東亂,不能赴,按察司劾之,當奪兩官,審理官直之。庸以病請求醫藥,遂致仕。興定三年,卒。
相關詞條
-
馮庸
馮庸(1901 - 1981.2.15),東北行轅政務委員會常委,是奉系軍閥馮德麟長子。北京陸軍講武堂畢業。張作霖與馮德麟為至交,馮庸與張學良同年(19...
-
盧醒庸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 主持完成國家級、上海市等各級科研項目10餘項。 他除了傳授知識,更是向學生傳授做人的道理和對待生活的態度,先後多次被...
-
盧庸岳
本詞條尚需完善,如需幫助請參見:互動百科:詞條標準
-
庸國
庸,古國名,據載曾隨同周武王滅商。春秋時,是巴、秦、楚三國間較大的國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西南)。公元前611年,為楚、秦、巴三國所滅。《水經注》...
簡介 文化 衰落 記憶 記載 -
上庸
上庸為古代地名。漢末至南朝梁有上庸郡,治上庸,在今湖北竹山縣西南。據《尚書。牧誓》記載,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會同巴師八國,共同伐紂,戰於牧野。庸國位...
得名興廢 歷史文化沿革 階段敘述 -
馮庸[歷史人物]
馮庸(1901-1981.2.5),東北行轅政務委員會常委,是奉系軍閥馮德麟長子。北京陸軍講武堂畢業。張作霖與馮德麟為至交,馮庸與張學良同年(1901年...
簡介 職業經歷 創辦大學 辦學散財 婚姻家庭 -
古庸國
古庸國是春秋時巴、秦、楚三國間較大的國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西南)。公元前611年,被楚、秦、巴三國所滅。據載曾隨同周武王滅商。
背景 疆域 興盛 國力 文化 -
孔謙[後唐租庸使]
孔謙(?-926) 五代時後唐大臣。魏州(今山東省臨清市、另說河北省魏縣)人。初為吏,書算,後唐莊宗李存勛以魏博任度支使,後任租庸副使、租庸使。他善於聚...
人物介紹 排擠前任 算盤打空 再次進言 三而進言 -
庸成
●姓氏,庸成氏,守先王之冊府,居群玉之山。 ●庸成者,垣墉城郭也。 群玉之山,平阿無隘,四徹中繩,庸成氏所守先王之冊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