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盧家口原名蘆漢汊地或蘆汊口。相偉在明朝前,此地為天門河一支流的入口處,這裡蘆葦叢生,十分荒涼,一些漁民在此捕魚謀生,岸邊有幾間茅草棚子住著數戶人家,因而逐漸有了集市交易。到明朝至正二年,有一盧姓人在競陵為官,其孫盧子良帶領百姓,在蘆汊地築堤圍垸,以盧姓叫盧家垸。由於集市日漸紅火,便將這個場口改名為盧家口。後簡稱“盧市”,沿襲至今。
清宣統三年盧家口屬雲潭鄉仁和里。民國元年為盧市區公所所在地,民國三十五年,為盧市鄉駐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1年,為第三區區公所駐地。1956年,為盧市指導組駐地。1958年7月為盧市區駐地。同年9月,為豐樂人民公社社址。1961年為盧市區和盧市人民公社社址。1975年11月,盧市、淨潭分設,仍是民市公社社址。1984年為盧市區區址。1987年撤區建鎮,為盧市鎮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
概況
盧市鎮共轄38個村、1個居委會。分別為劉家集、劉老、劉新、劉三、劉阿、肖山、水陸李、王台、同興、北河、黃家口、麼垸、魏家場、汪台、盧家口、程家台、土庫台、橋頭、中灣、熊家垴、龍坑、兵鐵口、包家垴、夏萬、河嶺、宋台、朱家台、徐台、吳台、喬家嶺、崔家嶺、窯新場、張畢嘴、周家台、彭家垴、鄢家月、合豐店、嚴家橋村;盧市鎮街道居民委員會。
解放初期,盧市沿天門河北岸興建了“人民街”,街道東西長350米,南北寬3米,街道全部用青石板鋪成,兩側近百棟居民住宅和店鋪均為土木結構的磚瓦房。還有“魏家街”、盧家街和建設街共長400米,街道亦為青石板路面。1983年至1985年,興建了盧市集貿市場,新建“四化路”、“友誼路”、“東風路”,城區面積擴大到0.78平方公里。1990年6月,市政府批准盧市城鎮建設總體規劃,鎮政府堅持按規劃實施,多方籌措資金,狠抓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現在,城區主幹道“友誼路”、“友誼二路”、“東風路”、“四化路”已全部“三通”。加上“五一路”、“中心路”,街道總長4700多米,均為水泥路面。橫穿鎮區的東風支渠上新建小型橋樑5座,將街區連成整體。城區面積又擴大到2萬平方公里。
人物
盧市人傑地靈,較有名的有:
合豐術的鬍子明(1868—1946),1902年考中舉人,1912年,創辦天門中學任校長。1913年任湖北省財政廳科長,其著作有《左氏釋注》、《古文通釋》等。
彭正浩(1902—1962),生於彭垴村,少年是他在董必武的教誨下,接受了馬列主主,發動盧市地區青年、學生、教員、醫生等在盧市成立了“荊江學會”,建立了天門縣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小組—彭垴村黨小組。全國解放後,他先後在湖北省教育學院、中華大學任教。
魏天祿(1908年出生),徐台村人,1927年參加革命。全國解放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後勤部政委、吳淞要塞區副政委、海軍淞瀘基地政委、海軍工程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並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勛、一級解放勳章。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8年7月獲一級紅星榮譽章。
熊元吉,1939年2月出生於宋台村,1957年12月入伍,歷任第二炮兵第一研究所副政委,第二炮兵政治部副部長、部長。第二炮兵瀋陽基地政治部主任、政委。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93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
吳向東,出生於鄢月村,大學畢業後,在湖南省任職,現任湖南省委副書記。
章和旭,北河村人,現任湖北省民政廳副廳長。
吳晉長江出生於中灣村,現任華中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萬東誠,出生於盧市,軍事學院軍事經洗滌劑 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王典成,出生於盧市,軍事微波專家,著有《電磁場理論與微波技術》一書。在國內外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7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