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縣城關鎮

盤縣城關鎮

城關鎮是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所轄的一個鎮,是盤縣的老城區,位於盤縣境地中部,是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現城關鎮已更改為雙鳳鎮,舊名城關鎮不再沿用。 雙鳳為此鎮古名。

基本信息

鄉鎮信息

人口總數87232人: 農業人口:13067人 非農業人口:74165人

行政區面積:8.1畝 耕地面積:37601.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彝,苗等。

發展口號:文運勝地,休閒之都,美食之鄉,商匯之城。

所轄村:大海村,豆腐坡村,斷橋村,對門山村,南門村,紅石岩村,碧雲社區,九間樓社區,玉陽社區,北門社區,南門社區,鼓樓社區,小觀音寺社區,雙鳳社區,思源社區;

生產總值:2337.0

主要經濟產業:文化,教育,醫療,旅遊等。

普安州八大景之一“夏塹瓊蓮” 普安州八大景之一“夏塹瓊蓮”

名特產品:盤縣糯米雞,青豆腐,蘇家包子,童家面,火腿油辣椒等;

東嶽廟 東嶽廟

辦公所在地:盤縣雙鳳鎮玉陽路;

自然條件:區境屬亞熱帶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 平 均 氣 溫 為13.5C°,歷年 極端最高氣溫為31.2C°,極端最低氣溫為11.2C°。最熱月7月均溫為20.2C°,最冷月1月均溫為5.1 C°,最熱月與最冷月溫差15C°,年均無霜期271天,雨熱基本同季。

城垣 城垣

資源:文化,醫療,教育等。

鄉鎮簡介

正在修復中的城牆 正在修復中的城牆
水星寺 水星寺

雙鳳鎮鎮位於盤縣境地中部,是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歷史文化名鎮”之一。地處東經104°39′,北緯25°47′,與劉官鎮、西沖鎮、板橋鎮毗鄰,距鎮勝高速公路5公里。總面積21.45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為8.1平方公里,總人口87232人,其中常住人口44025人,流動人口43207人,轄九個社區、六個行政村,耕地37601畝。境內有省級示範性高中2所,普通中學2所,國小8所,有縣級醫療單位3所。2010年財政收入2000餘萬元,第三產業占全鎮經濟收入的90%以上,是全縣的文化、旅遊大鎮、教育重鎮。

南關橋亭 南關橋亭

1999年,經國務院批准,盤縣縣政府正式遷往38公里外的新城紅果,城關老縣城日益衰敗,近年又重新規劃,計畫打造城關古城,開展文化旅遊。雙鳳鎮古城是一個十分值得旅遊的地方。

旅遊景點

普安州文廟(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盤縣城關鎮 盤縣城關鎮

年代:明、清

公布時間:1999年11月20日

普安州文廟 普安州文廟

盤縣普安州文廟,位於貴州省盤縣人民北路營盤山東麓。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萬曆十六年(1588年)修葺。後毀於兵。清康熙七年(1668年)重修,再毀。後又多次維修。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再修。1996年維修。是中國南方現存唯一一座按明代皇家標準頒布修建的文廟。

修復後的文廟 修復後的文廟
盤縣城關鎮 盤縣城關鎮

整個文廟坐西向東,占地面積3397平方米,建築面積824平方米。現存大成門、大成殿、配殿及部分甬牆。禮門、義路、泮池、狀元橋、節孝祠、忠義祠、欞星門、崇聖祠遺址尚存。大成殿,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 。坐西向東,面闊五間,通面闊17.5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1米,木結構穿斗抬梁式歇山頂,前帶雙步廊。有明顯柱生起。明間三、五、七架梁均保留彩繪痕跡。角背、駝峰飾高浮雕卷草或雲紋。石柱礎上部鼓腹刻乳釘紋,中部為高浮雕暗八仙或卷草,底部四角浮雕如意紋。

文廟本應是坐西朝東,但普安州文廟為了與對面山上的文筆塔遙相呼應,故成此格局,

武筆塔 武筆塔

武筆塔:

武筆塔 武筆塔

張道藩故居

盤縣城關鎮 盤縣城關鎮

張道潘祖籍南京。祖上在明清之際,為避戰亂遷徙到貴州盤縣。出生時,家道已經中衰,他自幼喜愛讀書,因家境貧寒,常常要靠打短工來維持學業。清朝末年,新思潮從西方湧入中國,他的心受到感染。1918年底西渡英國,憑著一身才氣,於1921年入倫敦大學大學院美術部就讀。成為該院有史以來第一位中國留學生。此次來德國旅行,聽說徐悲鴻也在柏林,便急匆匆地前來拜訪這位藝術上的同道。後進英國維多利亞公園學校、克乃佛穆學院、倫敦大學思乃德學院、巴黎最高美術學院深造。不久,投靠國民黨,為CC系骨幹人物。歷任廣東省政府秘書,貴州省黨務指導員,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秘書,南京市政府秘書長,青島大學校長,浙江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交通部常務次長中央執行委員,內政部常務次長,“國民大會”選舉事務副總幹事,教育部常務次長,中央社會部副部長,中央政治學校校務主任,教育長,中央宣傳部長,海外部長,第一屆“立法委員”。

長期從事官辦文化教育事業,參與控制國民黨文宣與黨務系統。1932年與葉楚傖等成立中國文藝社。1934年組織公餘聯歡社話劇團。翌年創辦國立戲劇學校,兼任中央文化事業計畫委員會副主委。1938年於武漢發起成立“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後又兼任教育部教科書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電影企業公司董事長,南京市文化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中央訓練團民間藝術訓練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947年組織成立“國際文化合作協會”。赴台後,於1950年奉派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參與策劃推動國民黨改造工作,繼任CC系首領。創設“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兼任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中華日報》董事長。1952年10月當選“立法院”院長,主持院務近10年。不時支持CC系“立委”問政,制衡陳誠“內閣”,多次遭院內團派“立委”攻訐。1961年因電力加價案而辭職。1965年任“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會副董事長暨文藝創作獎審議委員會召集人。1968年6月病逝。號稱“三民主義文藝理論家”。著有《近代歐洲繪畫》、《我們所需要的文藝政策》、《三民主義文藝論》等。

范家公館

范家公館 范家公館
范家公館 范家公館
大門坐南朝北,門口有一對獅子,照壁上還可見舊時的雕飾形象,四面圍牆足有4米高,下半截用大塊石頭砌成,上半截則用當地特有的黃泥、河沙混合夯成。
曾經,張道藩父母從南京返鄉後就租住在此,原先在城外張家坡的房屋,則由家族中人居住。
范公館是貴州先賢范興榮所置,這個范興榮,所著《啖影集》,堪與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媲美,人稱“貴州的蒲松齡”

碧雲公園

盤縣城關鎮 盤縣城關鎮

天洞左上方百餘米一崖壁凹進處,稱“乾洞”,原有明崇禎年間修建的一座寺廟,到清代又由一陳姓道人重修,並置樓廳。遊人到此歇息,可眺望半城景色。寺廟山門有聯云:“沿溪行到水窮處,小憨坐看雲起時”。廟內有對聯一幅,上聯為“清風明月不要一錢買”,下聯為“懸崖絕壁惟有曲徑通”。寺廟於1958年被毀,今僅存廟基和一石質神龕。

碧雲洞內外峭壁上遍布明清兩代騷人墨客的題辭,如“碧鎖雲封”、“游逸天半”、“地帥天宮”、“廊廟江湖人間仙境”等,字型雄渾菝勁。

1985年,盤縣特區人民政府將碧雲洞作為“碧雲公園”規劃修建,在園內建仿古牌樓大門、亭閣、茶室等,並塑有徐霞客雕像一尊,又將原天洞洞口擴大,修築下洞石階160餘級。特區政府於當年將公園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紅軍長征盤縣會議遺址

舊紀念館 舊紀念館
新建紅軍長征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新建紅軍長征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盤縣雙鳳鎮九間樓的“盤縣會議”會址,是見證長征驚天動地的史詩中光輝燦爛的一個篇章。九間樓位於盤縣城內,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六軍團長征路過盤縣時的總指揮部駐地,也是著名的“盤縣會議”會址。1936年3月30日,中國工農第二、六軍團首長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關向應、張雲逸等在九間樓召開會議,決定放棄在南北盤江建立根據地的構想,作出立即北渡金沙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北上抗日的決策,史稱“盤縣會議”。“盤縣會議”是紅二、六軍團長征中一次最重要戰略轉折性的會議,不僅從根本上擺脫了在長江以南孤軍作戰的困境,更重要的是順應了抗日救國的民族革命鬥爭形勢,對維護黨與紅軍的團結,粉碎張國燾的分裂主義,推動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迎接抗日民族統一高潮的到來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建紅星廣場 新建紅星廣場

一進門,由肖克將軍題寫的“紅二、六軍團盤縣會議會址”大匾映入眼帘。2005年,六盤水市組織“紅軍從咱家鄉過”重走長征路大型活動後,盤縣九間樓被納入貴州省紅色旅遊規劃路線,2009年,省、市、縣三級財政撥款123萬元,用於該樓的修繕改造。現如今的九間樓作為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民國防教育基地、全省廉政教育示範基地,已經成為盤縣一個最著名的紅色旅遊景點,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各地的黨政部門、學校也常常組織幹部學生前來九間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歷史檔案

九間樓位於盤縣城內,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六軍團長征路過盤縣時的總指揮部駐地,也是著名的“九間樓盤縣會議”會址。該樓始建於1928年,原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第五師師長黃道彬的武營,樓體為二層木質穿斗式梁架,單檐歇山頂式建築。建築面積817.6平方米,因上下各九間,俗稱“九間樓”。1982年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評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關報導———

當年紅軍標語 如今依稀可見

距盤縣縣城100餘公里的保田鎮鵝毛寨,因我們的到來,不少村民守侯在魁星閣下,指著當年紅軍留下的標語,給我們講述了“紅軍從咱家鄉過”時的情景。

1935年4月23日,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第三軍團,在彭德懷、楊尚昆等領導人的率領下,從貴州省普安縣舊營過樓下河,到達盤縣境內的三官營、祭山樹、普田、上保田等地。當夜,三軍團宿營在鵝毛寨,由於紅軍進駐時天色已暗,村民們一時分不清來的是什麼隊伍,爭相逃避,不敢接近,寨中幾百戶人家,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提心弔膽地從門縫中往外看,想弄個明白。上了年紀的老太太聽說有隊伍過來,還點燃香火祈求神靈保佑。然而,整整一個晚上,這支隊伍沒有任何一名士兵走進民房,而是在魁星閣的周圍席地而睡,天剛發白,寨上有人看到了身著灰色軍裝,帽上綴有紅五星的大隊人馬漸漸消失在村頭的彎道上。

當村民得知這支紀律嚴明、不拿民眾一針一線的隊伍對村子秋毫無犯時,紛紛返回想親眼目睹這支隊伍的真面目,然而紅軍隊伍早已遠離村莊。雖然大多數村民沒見到紅軍的身影,但魁星閣左側的圍牆上留下的朱紅色標語:“紅軍優待白軍俘虜!”字跡清晰可見。該標語從右至左,橫書,字跡工整。70年來,當地村民把這幅標語視為天上的“魁星”一樣神聖,一直奉為寨子裡的珍寶,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著這條標語。如今,這條標語仍然依稀可辨,人們講起這幅標語就不由想起紅軍露宿魁星閣的身影,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通過這條標語也再次被證明。

那條依稀可見的紅軍標語,雖經歲月的沖刷已經斑駁、褪色,但我們仍能從中讀到那段光耀千秋的歷史,感受到紅軍宣傳工作的強大。

時代變遷———

傳承紅軍精神

見證盤縣變化

歷史遠去的今天,盤縣仍然閃耀著紅軍精神的燦爛光輝,75年前的戰火硝煙已經散去,曾經的槍林彈雨也已被記入史冊,如今的盤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雙鳳鎮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紀念碑 烈士陵園紀念碑
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

是那些革命先烈們的烈士陵園,永遠紀念那些先輩們……

其它古蹟

城關鎮 城關鎮
城關鎮風光 城關鎮風光

城門洞(現存),南觀廟(現存),武廟全毀。福壽寺全毀。城隍廟,賢通廟,東明寺,水星寺,鐘鼓樓(被燒毀)。

城關鎮田園風光 城關鎮田園風光
城關鎮田園風光 城關鎮田園風光
城關鎮基督教教堂 城關鎮基督教教堂

雙鳳鎮(城關鎮)古城嚴重毀壞

城關鎮主街梧桐樹(人行道兩列) 城關鎮主街梧桐樹(人行道兩列)
城隍廟 城隍廟
城牆 城牆
柳樹街 柳樹街

如今的雙鳳鎮(城關鎮)雖然是古城,但是古城的風貌已經大半被毀,許多值得保留觀賞的文物景點都於改革開放前被毀壞。現在,這些被毀壞的景點正在進行修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