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盤州紅米是貴州知名的紅米品牌,因產於盤州而得名。盤州紅米為秈米,由秈型非糯性稻穀製成,米粒一般呈長橢圓形或細長形。根據秈米的收穫季節,分為早秈米和晚秈米兩種。盤州紅米是在盤縣部分高原壩子特定的自然條件種植,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米粒呈細長橢圓形,略扁,表面暗紅色,具淺縱、橫紋理,米色為深粉紅至淺粉紅色澤。盤州紅米米質較好,營養價值也較高,深受當地世居民族的喜愛,是當地的特色產品之一。
營養價值
盤州紅米含有豐富的澱粉與植物蛋白,可提供身體優質的能量。還富含眾多的營養素,其中以鐵質最為豐富,故有補血及預防貧血的功效。而其內含眾多豐富的維生素A、B群,則能改善營養不良,夜盲症和腳氣等毛病;又能有效舒緩疲勞,精神不振和失眠等狀,所含的泛酸、維生素E,谷胱甘騰氨酸等物質則有抑制癌物質的作用,尤其對預防腸癌的作用明顯。
產地環境
盤州位於貴州省西部,六盤水市西南部,位於北緯25°19'36"—26°17'36",東經104°17'46"—104°57'46"之間。東鄰普安,南接興義,西連雲南省富源、宣威,北鄰水城。全境南北長107千米,東西寬66千米,總面積4056平方千米。盤州屬亞熱帶氣候,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立體氣候明顯,年均氣溫15.2℃,年均無霜期271天,日照時數1593小時;年均降水量1390毫米,雨熱基本同季。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
盤州境內區域性地分布著石灰岩、砂岩、砂頁岩,岩石裸露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土壤以黃壤、黃棕壤和沙土為主,且境內礦藏資源豐富,金、銀、銅、鐵、鉛、鋅、汞、石膏、石棉、大理石、冰洲石、煤層氣等均有分布,土壤亦含有較高礦物質元素,不僅促進紅米優質的生長,還使得紅米單寧酸、鋅含量高的特點。適宜的地理氣候,豐沛的降水,為盤州紅米的生長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歷史淵源
紅米在盤州種植歷史悠久,其種植的優質的紅米,與當地的歷史人文有密切的關係,在古時,紅米唯富裕人家才能享用。
根據明代《普安廳志·物產志》文獻記載:“紅米粗鄙,味香濃郁,食之可口”。
20世紀80年代以後,紅米在盤州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逐漸走入普通家庭。
2015年5月,盤縣人民政府正式展開盤州紅米地理標誌產品相關申報工作,成立了申報工作領導小組,確立了盤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為“盤州紅米”地理標誌產品申報主體。
2015年12月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正式受理,受理公告號為[2015]第161號。
生產情況
2011年,盤州市組織完成紅米生產20萬千克,實現加工紅米14萬千克,市場價每千克16元,實現銷售收入230萬元。產品現銷售到北京和上海等地,每千克市場價超過30元,高的達到40元,年銷售量超過了1萬千克。
產品榮譽
2016年07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盤州紅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盤州紅米產地範圍為貴州省盤縣淤泥鄉、普吉鄉、保基鄉、水塘鎮、劉官鎮、新民鎮、舊營鄉、保田鎮等8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保護名稱
盤州紅米。
二、保護範圍
貴州省盤縣淤泥鄉、普田鄉、保基鄉、水塘鎮、劉官鎮、新民鎮、舊營鄉、保田鎮等8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三、品種
當地紅米、地方粳稻品種。
四、立地條件
保護區範圍內海拔1100米—1800米,土壤有機質含量≥2%,土壤pH值5.5至7.5,水稻土、黃壤土、沙壤土。
五、栽培管理
1.催芽與播種期
催芽5—7天,待種子露白即可播種。播種時間為4月上旬。
2.育秧
採用兩段育秧方式。第一段:將催芽種子用育秧盤在溫棚內播種,生長10—15天;第二段:大田露天20—30天后移栽。
3.移栽
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每穴移栽3—4株,寬窄行種植,寬行距40厘米,窄行距25厘米,穴距15厘米。
4.施肥
育秧施農家肥15000千克—22500千克/公頃,移栽施農家肥30000千克—37500千克/公頃。
5.採收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採收,籽粒充分黃熟後及時收穫,脫粒揚淨後曬乾貯存。
六、加工
稻穀→篩選→去石→磁選→礱穀→谷糙分離→碾米→去碎米→檢驗→包裝。
七、質量要求
1.感官特色
米粒呈細長橢圓形,表皮為深粉紅至淺粉紅色。蒸熟時谷香味濃郁,米飯不粘不渣。口感綿軟稍帶粗糙感,冷後不回生,飯粒稍硬,有彈性。
2.理化指標
項目 | 指標 |
直鏈澱粉含量(%)≤ | 15.0 |
蛋白質(%)≥ | 6.0 |
膠稠度(毫米)≥ | 80.0 |
鹼消值 | 7 |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盤州紅米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盤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盤州紅米的檢測機構由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