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盛志良先生,字國興,一八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生於江蘇太湖之濱,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日歿於貴州貴陽。
志良先生終身與詩詞結有不解之緣,他啟蒙於江南書畫之鄉;畢業於揚州高等師範;深造於上海藝術專科學校,並與書畫藝術大師呂鳳之先生、徐悲鴻先生,劉海粟先生結為良師益友,過從甚密。爾後,為報效國家,報效民族,毅然從戎。入黃埔軍校研習炮兵,至日本投降;其問從南到北,雖累累升職,卻不以高位為榮,反唏噓自己是“半身戎馬一身筆”;從東到西,雖戰火紛飛,顛沛流離,卻從未放棄紙墨筆硯。抗戰勝利,辭去軍職,將帶有硝煙味的畫稿“素描之部,’、“水墨畫之部”工整成冊,意欲潛心研究國粹。無奈,神差鬼使又使志良先生上了仕途。“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遇”終成志良先生一生的真實竊照。
志良先生生就文人風骨,新中國成立之後,是有名氣的高級建築工程師。五七年身陷囹圄,六十年代歸家賦閒,家貧如洗,患有嚴重的老年白內障,但仍以破水缸的蓋子為桌,與不滿十歲的小兒子築生研墨相趣,完成了他最後的書畫作品“十體小楷”初稿,其時先生的“素描鉛畫”、“水墨國畫”與眾多墨跡,已隨抄家,游斗之浩劫不復人世矣!
志良先生對音樂、美術、文學、數學、外語、軍事等學科均有造詣,尤對文史書畫更為精深。他一生酷愛書畫藝術;丟了錢無所謂,說自己無財運;丟了官無所謂,說自己無官運;但丟了民族英雄岳飛的“還我河山”真跡,卻耿耿於懷,長吁短嘆,痛心疾首!
中國書畫藝術是中華民族之精粹,志良先生八十年的一生,應該說是書畫藝術的一生。“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東隅已失,桑梓非晚”,好在他海內外的子女將其集書法大成於一家的“十體小楷”貢獻於世,定能在中國書畫藝術中平添一秀,藉此告慰志良先生,先生地下有知可瞑目矣!
中共貴州省委候補委員、貴州省文聯副主席、黨組書記楊長槐 一九九四年於貴陽花溪
出版著作
人物評價
先生何許人也?
觀其早齡,從名師習丹青於滬上,彬彬如也;及其中年,習武黃埔,躍馬揮戈,凜凜如也;待至晚歲,鐵窗負屈,寒舍弄管,宴如也。昔賢雲,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其斯之謂也?
先生姓盛,名志良,字國興,江蘇人氏,以八旬壽,歸寂黔中。
宋人“玩墨”,元人隱於墨;先生其兼“玩"、“隱”乎?年六旬而含辱圖圄,釋歸,家貧如洗,而淡然不以為憂,破孟代硯,弄敗筆,書劣箋,日陶陶然於翰書,有靖節“採菊東籬”之風。
揚子云曰:“書,心畫也。”執管臨紙,所書者,“心”也。觀國興先生書,從容為楷,瀟灑為行,處艱難之中,而鎮靜、安和如此,其“心”之大度也,若臨陣對敵而泰然不亂之將軍。先生自謂“半生(楊序作“身”,似誤,下同)戎馬一生筆”,其以“戎馬”之“心”,操三寸之筆,臨紙若陣,泰然舉措,是以將“心”為文事耳。“集”中之七十幀,皆出於最艱難困苦之時,此為劫後所僅存者。而七十幀中,無一幀不工謹從事,無一字不從容為之,鎮定若斯、胸襟若斯,實為八十年磨鍊之所致。
先生之書,功力沉穩、修養純雅。有功力而無修養,則不能處亂自若、超然於憂患;有修養而無功力,則徒事塗鴉,除別惡札。先生之書,工而純也。“工”源於自幼臨池之為,“純”源於襟懷之高博。
書,文人之專事耳,而古今名將,無不善翰墨,此所謂“儒將”是也。先生之書,雖蠅頭楷,亦有剛陽之氣象;雖如斯之筆痕,亦勁而不疲。論其淵源,或出唐初諸賢,其筆意若褚(遂良),其間架若歐(歐陽洵)第六十六、六十七二幀之八字,又兼碑韻,方轉銳出,不事雕鑿,而氣象非凡。
先生之書,非邀譽致利之作,純為自娛,雖生計窘迫、目力衰微而不輟翰事,其沉入之深可想見矣!惜乎,先生未逢治世,敗筆殘箋,伏尺方知幾以從事,終未能大展其道。今者,先生之諸公子瑰輯珍存之僅有數十紙以成集付梓。余拜觀後,敬述如上,時在戊寅歲春,澄清謹跋。
姜 澄 清
一九九五年七月於黔中花溪時年六十有一
出版著作
趙朴初題簽、中華書局出版發行的《盛國興先生遺墨》集中展示了先生不同體裁的小楷、篆書、行書、草書、隸書等各種書法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