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鹿茸(酥塗炙,去毛盡)、巴戟(去心)、熟乾地黃(酒浸)、枸杞子、蓯蓉(酒浸)、牛膝(酒浸)、附子(炮,去皮臍)、桂心(不焙)、山茱萸、白芍藥、防風(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上銼散。每服12g,水盞半,姜5片,鹽少許,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2、古代用法:上為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鹽少許,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功用
補腎壯陽滋陰。
主治
右腎虛寒,小便數,腰脅引痛,短氣咳逆,四肢煩疼,耳鳴,面黑,骨間熱,夢遺白濁,目眩,諸虛睏乏。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名方類證醫書大全》:“益志湯,治腎經虛寒,遺精白濁,四肢煩倦,時發蒸熱。鹿茸去毛,酥炙、巴戟去心、枸杞子、熟乾地黃酒浸、蓯蓉酒浸、牛膝酒浸、附子炮,去皮、臍、桂心不見火、山茱萸、白芍藥、甘草、炙防風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五斤,鹽少許同煎,空心服。”
《中醫腎病學大辭典》:“腎虛寒證,指腎氣虧損,腎陽虛衰所出現的證候。《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病苦心中悶,下重足腫不可以按地,名曰腎虛寒也。”《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腎膀胱經虛實寒熱證治》。“腎虛寒,陰痿,腰脊痛,身重,緩弱,足腰不可以按,語音混濁,陽氣頓絕。”可伴見耳鳴、目眩、小便清長等症。治宜溫補腎陽為主,選用溫腎散、益畚湯、人參補腎湯、八味丸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