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簡介
中文學名:皺木耳拉丁學名:Auriculariadelicata(Fr.)Henn.
中文別名:脆木耳(福建)、多皺木耳、木耳(貴州)、砂耳(廣西)
分類地位: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屬

形態特徵

子實體一般較小, 膠質,耳形或圓盤形,無柄,著生於腐木上,直徑1-7 cm×1-4cm。子實層生裡面,淡紅褐色,有白色粉末,有明顯皺褶並形成格線,外面稍皺,紅褐色。孢子透明無色,光滑,圓筒形,彎曲,10-13μm×5-6μm,擔子棒狀, 三橫隔, 40-45μm×4-5μm。
生態習性
多生在赤楊,千年桐等闊葉樹枯腐木上,群生。
分布地區
海南、福建、廣西、台灣、貴州、雲南、西藏等。此種系熱帶種,我國多見於南嶺以南地區。
經濟用途
可食用,質地較脆,往往產量大,便於收集。可藥用,補氣血、潤肺、止血。有滋潤、強壯、通便之功效,並能治痔。在香菇段木栽培中,往往作為一種害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