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在《皮娜》中,皮娜只以檔案素材中的影像出現,收錄了三段皮娜的舞蹈:《穆勒咖啡館》 (1978年)、《春之祭》 (1975年)和《月圓》 (2006年),而影片重心放在了烏珀塔爾舞蹈劇場的幾個主要舞者的身上。影片跟隨皮娜·鮑什和烏珀塔爾舞蹈劇場所有成員拍攝,採用先進的3D技術,展示皮娜創造的讓人振奮又無可比擬的現代舞藝術。影片帶領觀眾展開一次視覺感官上的發現之旅,將這個傳奇的舞蹈劇場以新的維度投射到銀幕之上。除此之外,文德斯的鏡頭還將跟隨舞者們離開劇場,走進烏珀塔爾這座充滿工業景觀的城市,這裡是皮娜的紮根之地,在超過35年的時間裡,這裡一直是她創作生活的中心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早在1985年,當維姆·文德斯第一次看到皮娜·鮑什演出的《穆勒咖啡館》,便深深為這位現代舞藝術家所折服。在與皮娜會面後,兩人迅速成為了要好的朋友,並產生了以後要一起合作一部電影的想法。文德斯堅持認為,惟有找到一個全新的表現媒介,才能讓合作開始。他認為,皮娜·鮑什的“舞蹈劇場”將形體、人聲、音樂、影像等舞台元素都調動起來,以探索舞蹈與戲劇結合的可能性,並非傳統的電影表現形式能夠再現。當他偶然接觸3D技術,就知道這是拍攝皮娜的技術,他在耐心等待此項技術瓜熟蒂落,但沒想到皮娜卻先於電影的誕生而去。2009年6月下旬,皮娜·鮑什被診斷出罹患肺癌,僅僅5天之後,她就離開了人世,享年68歲 。
拍攝過程
傷痛與無頭緒是涅槃的前奏,由於主角的缺失,文德斯不得不轉變原有的拍攝想法,他找到了新的角度去架構這個電影:從皮娜的視角出發,她希望看到她的舞者們是怎么表演的,從而加深她對舞蹈的理解。他率領劇組先拍攝了皮娜三部作品《穆勒咖啡館》、《春之祭》和《月圓》,而後劇組隨劇團演出,拍攝皮娜的另一名作——1978年創作的《交際場》。
然而3D技術對於文德斯這樣的大導演,仍有挑戰,舞者任何一個胳膊快速的移動都會呈現出重影,就像有3個或者4個胳膊,這樣會嚴重阻礙電影將舞者的動作完美流暢地呈現出來。在拍2D電影時,這種問題是可以被忽略的,但3D會將這些微小問題放大數倍,甚至充斥整個銀幕。卡梅隆的《阿凡達》帶給文德斯很多靈感,他一方面學習著去掩飾,一方面運用多部數碼攝影機同時拍攝,難題迎刃而解 。
主創團隊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皮娜·鮑什 | 皮娜·鮑什 |
瑪洛·艾勞多-舞者 | 瑪洛·艾勞多 |
Regina Advento-舞者 | Regina Advento |
Ruth Amarante-舞者 | Ruth Amarante |
Rainer Behr-舞者 | Rainer Behr |
Andrey Berezin-舞者 | Andrey Berezin |
Damiano Ottavio Bigi-舞者 | Damiano Ottavio Bigi |
Bénédicte Billet-舞者 | Bénédicte Billet |
Ales Cucek-舞者 | Ales Cucek |
Clementine Deluy-舞者 | Clementine Deluy |
Josephine Ann Endi..-舞者 | Josephine Ann Endi.. |
Lutz Förster-舞者 | Lutz Förster |
Pablo Aran Gimeno-舞者 | Pablo Aran Gimeno |
Mechthild Grossmann-舞者 | Mechthild Grossmann |
Silvia Farias Here..-舞者 | Silvia Farias Here.. |
Ditta Miranda Jasjfi-舞者 | Ditta Miranda Jasjfi |
Barbara Kaufmann-舞者 | Barbara Kaufmann |
Nayoung Kim-舞者 | Nayoung Kim |
Daphnis Kokkinos-舞者 | Daphnis Kokkinos |
Ed Kortlandt-舞者 | Ed Kortlandt |
Eddie Martinez-舞者 | Eddie Martinez |
Dominique Mercy-舞者 | Dominique Mercy |
Thusnelda Mercy-舞者 | Thusnelda Mercy |
Cristiana Morganti-舞者 | Cristiana Morganti |
Morena Nascimento-舞者 | Morena Nascimento |
Nazareth Panadero-舞者 | Nazareth Panadero |
Helena Pikon-舞者 | Helena Pikon |
Fabien Prioville-舞者 | Fabien Prioville |
Jean-Laurent Saspo..-舞者 | Jean-Laurent Saspo.. |
Franko Schmidt-舞者 | Franko Schmidt |
Azusa Seyama-舞者 | Azusa Seyama |
Julie Shanahan-舞者 | Julie Shanahan |
Julie Ann Stanzak-舞者 | Julie Ann Stanzak |
Michael Strecker-舞者 | Michael Strecker |
Aida Vainieri-舞者 | Aida Vainieri |
Anna Wehsarg-舞者 | Anna Wehsarg |
Tsai-Chin Yu-舞者 | Tsai-Chin Yu |
《春之祭》客人 | A.A. Gonzales |
《春之祭》客人 | Stephen Brinkmann |
《春之祭》客人 | M.C. Esteban |
《春之祭》客人 | Paul Hess |
《春之祭》客人 | Rudolf Giglberger |
《春之祭》客人 | Chrystel Wu Guille.. |
《春之祭》客人 | Mu-Yi Kuo |
《春之祭》客人 | Szu-Wei Wu |
《春之祭》客人 | Tomoko Yamashita |
《春之祭》客人 | Sergey Zhukov |
《春之祭》客人 | Andy Zondag |
職員表
製作人 | Heiner Bastian、Wolfgang Bergmann、Chris Bolzli、Gabriele Heuser、Stephan Mallmann、Helen Olive、Claudie Ossard、Gian-Piero Ringel、Rüll、傑瑞米·托馬斯、維姆·文德斯、Mohammad Zahoor、Erwin M. Schmidt、Schneider |
導演 | 維姆·文德斯 |
副導演(助理) | Heidi Frankl、Corinne Le Hong |
編劇 | 維姆·文德斯 |
攝影 | Hélène Louvart |
配樂 | Thom |
剪輯 | Toni Froschhammer |
美術設計 | Péter Pabst |
服裝設計 | Marion Cito、Rolf Börzik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
音樂原聲
專輯信息 藝人: Thomas Hanreich 唱片公司: 380 Grad 發行時間: 2011年04月08日 | 曲目 01 Pina 02 Lillies of the valley 03 Glasshouse 04 Bahamut Hazmat Modine 05 Rooftop 06 La prima vez 07 O let me weep, for ever weep 08 Os meus Olhos 09 Tied down 10 The here and after 11 Mémoires de Futur René Aubry 12 My one and only Love 13 All names 14 Fatass Joint 15 Shake it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數 | 獲獎平台 |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結果 |
2011年 | 第61屆 | 德國電影獎 | 金質電影獎-最佳紀錄片 | 維姆·文德斯 | 獲獎 |
金質電影獎-最佳導演 | 維姆·文德斯 | 提名 | |||
第24屆 | 歐洲電影獎 | 最佳紀錄片獎 | 維姆·文德斯 | 獲獎 | |
2012年 | 第84屆 | 奧斯卡金像獎 | 奧斯卡獎-最佳紀錄長片 | 維姆·文德斯 | 提名 |
第65屆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 | Gian-Piero Ringel、 維姆·文德斯 | 提名 |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 )
作品評價
文德斯首部3D作品《皮娜》給人一種靈魂震撼。 (《老人報》評 )
《皮娜》是一場對現代舞掃盲式的洗禮。皮娜生前的優秀作品,被切成了一個個場景,糅進片子裡,各種服裝、場景、表情、情緒、姿態、動作密集著敲著觀眾的心房。
文德斯電影作品中永恆的主題“流浪與疏離”,與皮娜舞蹈中的掙扎絕望不謀而合。但是文德斯真的找了一個不恰當的媒介。3D沒有為傳遞皮娜舞蹈精髓提供任何助力,相反,皮娜舞蹈中粗礪堅韌的部分,被3D略帶金屬光澤的畫面搞得不倫不類。 (網易娛樂評 )
這部片子的技術層面是非常完善的。精緻流暢的畫面,色彩豐富的服飾和布景,幽默的空間和調度,都無可挑剔。 (《南方日報》評 )